(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盤縣話親屬稱謂語的特點及普通話對其的影響
楊玲玲
(西南民族大學四川成都610000)
方言語言的研究是現(xiàn)代漢語研究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盤縣話屬北方方言西南方言中的一個次類,它在語音和詞匯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點。盤縣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與普通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同中有異,呈現(xiàn)出其自身的特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盤縣話親屬稱謂語受到普通話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在親屬稱謂方面的表現(xiàn)就是:盤縣話親屬稱謂語向普通話親屬稱謂的靠近。
盤縣話;親屬稱謂語;普通話
稱謂語是現(xiàn)代漢語一類特殊的詞匯,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2005)給稱謂下的定義是“人們由于親屬或其他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身份、職業(yè)等而得來的名稱,如父親、師傅、廠長等?!逼渲小案赣H、師傅、廠長”等就是稱謂語。
關于稱謂語和稱呼語之間的關系,學術界一直存在幾種聲音。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稱謂語就是稱呼語;二是稱謂語包含稱呼語;三是稱謂語和稱呼語是廣狹義的區(qū)別;四是稱謂語與稱呼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有交集。么孝穎在她的文章《稱謂語=稱呼語嗎——對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闡釋》一文中指出稱謂語是脫離語境的廣義的抽象指稱,稱呼語是依賴語境的具體的指稱?!胺Q謂語遠離語境,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是語義單位;稱呼語處于動態(tài)語境當中,是語用單位?!雹佟胺Q謂語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稱呼語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特殊性?!雹诠P者認為她的分析較為合理地反映了稱謂語和稱呼語的關系。相比較來說,稱呼語較稱謂語更多地用于日常交際,而一些稱謂語卻不能用于直接稱呼對方。我們的研究范圍主要是既能反應社會關系和社會角色又能用于直接稱呼對方的那部分稱謂語。
盤縣話在方言地圖上的分布為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方言。李藍的研究進一步指出,盤縣話屬于西南官話中的黔中小片,其主要特點是沒有撮口呼韻母。③另外,盤縣話在語音方面的特點是沒有翹舌聲母zh、ch、sh,邊鼻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部分h的音發(fā)成f音等。盤縣話除了在語音上顯示出它與普通話的差異外,在詞匯方面也顯示出它獨特的特點,比如:哈(ha 31)包(傻瓜)、桑(13)撫(31)(對不起,不好意思)、否(pie31)(不好)等等。盤縣方言與普通話在語法上的差異較小,這里就不再贅述。
在此,我們仍需要強調,盤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許多民族不僅有自己的語言,而且至今仍然在普遍使用中。這部分語言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之內,我們主要關注的是西南官話中的次方言盤縣話。
2.1 盤縣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有而普通話沒有的
盤縣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與普通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基本一致,但是仍然有一些是盤縣話有,而普通話所沒有的稱謂。
首先是對“父親弟弟”的稱謂,盤縣話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別。普通話是“叔叔”,盤縣話是“爺(ye55)”。根據(jù)排行可以在前面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不管在語音和用字上,這都是極有特點的一個部分。
另外,盤縣話對“父親姐妹”的稱謂是“媽媽”。后來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這種稱謂語的使用越來越少。更多用“姑”或者“姑媽”來代替“媽媽”?!皨寢尅眲t專指自己的母親。
再次,對“父親”的稱謂,盤縣話是“伯(be13)”。這個稱謂同樣,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適用范圍大大縮小。七十年代以前的人更多稱自己的父親為“伯(be13)”,之后更多使用普通話的通俗稱謂“爸”?!安?be13)”則更多用來指稱比父親大的長輩們。而對于“父親的哥哥們”除了“伯(be13)”,我們還有一套稱謂,即“爹”。根據(jù)排行同樣可以在其前面加上數(shù)字表示(如果排行老大,則在其前面加“大”字,即“大爹”或者“大伯(be13)”。其他稱謂的排行加法同。)但是跟其他的直接把數(shù)字加在其前面不一樣,這里要把數(shù)字加在“大”的前面。如“二伯(be13)”相應的就是“二大爹”而非“二爹”。
再有,“嬢(niang55)”是西南方言區(qū)一個較有特點的稱謂,盤縣話中的“嬢(niang55)”用來稱謂“爺(ye55)”的妻子,或是父親的妹妹。用作社會稱謂語則與普通話的“阿姨”無異。
2.2 盤縣話與普通話都有,但其形式和語音不一樣的
首先,普通話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舅舅”等重疊式的親屬稱謂語較為常見,是漢語詞匯雙音化趨勢帶來的結果。在盤縣話中,這類稱謂語仍然是多以單音節(jié)的形式居多,受漢語詞匯雙音化的影響較小。重疊式的使用主要是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在年齡上表現(xiàn)為:越是年輕一代,使用重疊形式的親屬稱謂語的就越多,95后及之后出生的孩子是重疊式親屬稱謂語使用的主力軍。在地域上表現(xiàn)為:城市居民比農村居民更多使用重疊式親屬稱謂語。但是,目前,盤縣話親屬稱謂語仍然是單音節(jié)占多數(shù),有雙音化的趨勢。
其次,“妹”在盤縣話中一方面與普通話一樣,指同一個父母所生的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但是在盤縣話中,它還有另外兩個意思:一是可以用“妹”統(tǒng)稱同一個父母所生的比自己年齡小的所有弟妹;另外指“年紀小”、“小孩兒”的意思。如:
母親囑咐我道:“上學的路上,帶好妹們?。 ?/p>
“妹,好好讀??!能讀就多讀點。”
“妹啊,我們那個年代不容易??!”
但是,由于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妹”的指稱范圍大大縮小了,一般只用來只比自己年齡小的女性。另外兩個意思的用法在減少,尤其是其指比自己年齡小的所有弟弟妹妹的用法,幾乎已經消亡了。
以上是我們通過對比盤縣話親屬稱謂語與普通話親屬稱謂語得到的有關盤縣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的特點。其中,有一部分是盤縣話獨有的,有一些是盤縣話和普通話都有,但是存在形式和語音方面存在細微的差別。我們均要給予相應的重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更多的人走出盤縣,同時外面的人也在進入盤縣,為盤縣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同時,這種走進來以及走出去的交流對盤縣話的發(fā)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盤縣話在語音和詞匯系統(tǒng)方面受到普通話的影響,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盤縣話也在積極“入侵”普通話,“盤普話”(語音和詞匯都是盤縣話特有,只是語調發(fā)生了部分變化)的出現(xiàn)就是最好的體現(xiàn)。
普通話對盤縣話的影響體現(xiàn)在詞匯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人們逐漸放棄對方言詞匯的使用,轉而使用“高雅”的普通話詞匯。如盤縣話中表示“傻”的說法有這么幾個:“日隆包”、“哈(ha51)包”以及“呆(de51)包”等幾種說法,但是現(xiàn)在人們基本上放棄對“日隆包”的使用,因為這個說法不夠“雅”。更多使用“笨”、“傻”等“高雅”的詞匯。
在語音上,人們開始注意邊鼻音的區(qū)別,以及對撮口呼的使用等等。總之,就是在普通話的推廣下,盤縣話越來越向普通話靠近。
體現(xiàn)在親屬稱謂系統(tǒng)方面,普通話對盤縣話也有影響。如上文我們說到的稱謂形勢雙音化的變化,“妹”指稱范圍的縮小,對部分親屬稱謂的改口等等都體現(xiàn)了普通話對盤縣話親屬稱謂系統(tǒng)的影響。在此,我們就不再贅述。
稱謂語是我們交際生活中必然涉及的一類重要詞匯,稱謂語的研究對我們的生活和交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盤縣話親屬稱謂語與普通話的共時對比研究,我們分析出盤縣話稱謂語的一些特點;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盤縣話與普通話在語音和詞匯方面的細微差別。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普通話對盤縣話的影響相當大,人們逐漸放棄部分盤縣話特有的稱謂習慣。希望我們的分析對相關盤縣話的后續(xù)研究有所幫助。
[1] 馬宏基,常慶豐.稱謂語[M].新華出版社,1998.
[2] 么孝穎.稱謂語=稱呼語嗎——對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闡釋[J].外語教學,2008,04.
[3] 李藍.西南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2009,01.
[4] 徐鳳云.盤縣話語音[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1988,02.
[5] 劉付華.淺談盤縣方言與普通話的區(qū)別與辯證[J].六盤水師專學報,1995.
[6] 艾貴金.淺談淮陽方言的親屬稱謂語[J].語言研究,2002.
[7] 張德歲,王靈均.宿州方言親屬稱謂語與文化稱謂考論[J].江淮倫理,2016,03.
[8] 李琦.漢語中父親稱謂語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人文視野文學·語言,2012,05.
[9] 崔巍,張瑞.從親屬差異看漢、維文化差異[J].新疆大學學報,2010,04.
[10] 閻德早.“老”字的稱謂化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
注解:
① 么孝穎.稱謂語=稱呼語嗎——對稱謂語和稱呼語的概念闡釋[J].外語教學,2008,04.
② 同上。
③ 李藍.西南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2009,01.
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型科研項目《盤縣話親屬稱謂語的特點及普通話對其的影響》;項目編號CX2017SP106
楊玲玲(1995-),女,漢族,貴州省六盤水市人,西南民族大學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