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堅
孫中山對中國的飲食營養(yǎng)、養(yǎng)生之道作了許多精辟的論斷,同樣都是中國飲食文化寶庫中的寶貴財富。孫中山畢生提倡素食,他一再說到素食的好處:“夫素食為延年益壽之妙術,已為今日科學家、衛(wèi)生家、生理學家、醫(yī)學家所共認矣。”他認為中國窮鄉(xiāng)僻壤的人長壽之道在于多吃蔬菜,人間的疾病也多半是從飲食中來的?!胺蛑袊称分l(fā)明……如金針、木耳、豆腐、豆芽等品,食素食之良者,而歐美各國并不知其為食品者也。至于肉食、六畜之臟腑,中國人以為美味,而英美人往時不食也,而近乎亦以美味視之矣?!睂O中山認為,把昂貴當時髦,以稀有為佳肴,不屑菜蔬,不厭腥膻,與“自然”、“平衡”原則的養(yǎng)生觀背道而馳,其結果就是自殘身體,自毀健康。以粗茶淡飯、菜蔬豆腐為主食,從科學衛(wèi)生角度上說,是各國都“望塵不及”的。這種飲食結構使得中國人抗病能力較西方人為強。
孫中山的父親擅長做豆腐,也曾出售過豆腐,故孫中山常請父親做豆腐給家人吃。孫中山對豆腐情有獨鐘,他不僅一生喜歡吃豆腐,還與“豆腐專家”李石曾成為好友。孫中山在《建國方略》“飲食為證”一文中,為論證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曾說道:“中國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實植物中之肉料也。此物有肉料之功,而無肉料之毒?!彼倪@段經典之語,與后來說的“豆腐是窮人的肉食”一樣,道出了豆腐的可貴。
孫中山把飲茶提到“民生”的高度,他說“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衛(wèi)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于養(yǎng)生者也”。稱茶為“國飲”確實有據(jù)了。先生本人就是極愛飲茶的,尤其愛喝西湖龍井和廣東功夫茶。1916年,孫中山從上海到杭州,特地視察茶店、茶棧,然后品嘗龍井茶。到虎跑泉觀光,取水烹茗,并贊道:“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孫中山先生還指出,要推廣飲茶,從國際市場上奪回茶葉貿易的優(yōu)勢,應降低成本,改造制作方法,“設產茶新式工場”。孫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中,是提倡茶的簡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