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林 ??
筆者在關(guān)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系列追問之三(見《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7年第3期)中已經(jīng)闡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生成機制是用語行事的言語實踐。那么,基于這一生成機制的語文學教模式應(yīng)是怎樣的呢?筆者用“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對其進行概括。“一個中心”即整個教學應(yīng)該以“行”為中心展開,這里的“行”就是用語行事的言語實踐?!八膫€基本點”就是“為行而學”“以行促學”“學以致行”“以行評學”。為便于理解,筆者先介紹為建構(gòu)這一模式所開展的一項教學試驗。
試驗背景:
學校有一項對學生影響很大的三級評價制——① 班級評選“吉尼斯紀錄”(只要學生在某一對人對己均有益的項目上創(chuàng)造了班級之最,就可以獲得“班級吉尼斯紀錄”榮譽證書),② 年級評選“年級之星”(只要學生在某一對人對己均有益的方面創(chuàng)造了年級之最,就可以獲得“年級之星”的榮譽稱號),③ 全校評選“徐小平學生獎”(只要學生在某一對己對人均有益的方面創(chuàng)造了全校之最,就可以獲得被師生視為“學校諾貝爾獎”的“徐小平學生獎”,此獎由著名校友徐小平先生設(shè)立并提供獎金)。前兩項評選,每學期舉行一次,后一項評選每學年舉行一次。獲得“班級吉尼斯紀錄”的同學才能申報“年級之星”,獲得“年級之星”的同學才能申報“徐小平學生獎”。王老師是四年級3班的語文老師。這個班級有45名學生,已有一大半學生創(chuàng)造了“班級吉尼斯紀錄”,12個同學獲得了“年級之星”稱號,但還沒有一個同學獲得“徐小平學生獎”。
試驗過程:
剛開學,王老師對同學們說:“同學們,本學期的作文考試如何進行,我今天想提前告訴大家。”同學們睜大眼睛看著老師,他們以為老師開玩笑呢。
“我可沒有開玩笑。我們本學期作文考試的總題目是‘我拜某某為師傅?!衬呈钦l?是我們學校已經(jīng)榮獲過‘徐小平學生獎的一百多位同學中的任意一位,你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什么要拜他們?yōu)閹熌??因為他們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他們在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彰顯自己的優(yōu)勢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而我們班至今還沒有一個同學獲得‘徐小平學生獎,有33位同學沒有被評上‘年級之星,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創(chuàng)造‘班級吉尼斯紀錄,你們說有必要拜他們?yōu)閹焼幔俊薄坝?!?/p>
“那我們需要向他們請教些什么問題呢?”學生七嘴八舌:“他們是依據(jù)什么來確定自己的優(yōu)勢項目的?”“他們是怎樣請到導師的?”“他們是利用什么時間來發(fā)展特長的?”“爸爸媽媽如果反對他們愛好的項目,他們是如何說服父母的?”“爸爸媽媽如果堅持要他們學習文化培訓課程,他們又不想?yún)⒓樱麄兪侨绾巫霭职謰寢屗枷牍ぷ鞯??”“他們在學習特長時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他們學習、發(fā)展特長有沒有影響文化課程的學習?”“他們學習、發(fā)展特長的時間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在學習、發(fā)展特長方面有什么獨特的經(jīng)驗和體會?”“他們參加層層比賽時是怎樣戰(zhàn)勝對手的?”“在強手如林的比賽中勝出最關(guān)鍵的靠什么?有什么秘訣?”……每個人都感到有很多問題需要向“徐小平學生獎”獲得者請教。
“看來,同學們需要請教的問題還真多!那我們?nèi)绾伟菟麄優(yōu)閹熌??他們中的多?shù)人已經(jīng)畢業(yè),上了中學。”
“我們可以通過寫信、通過電子郵件、通過QQ聊天的方式拜他們?yōu)閹?,向他們請教?!?/p>
“好!我已經(jīng)將這些獲獎同學的通訊地址和電子信箱都了解到了,馬上發(fā)給大家。這些獲獎學生的特長和突出表現(xiàn),校園網(wǎng)上都有詳細介紹,網(wǎng)上還上傳了他們的照片和學校為他們撰寫的頒獎詞,你們可以到網(wǎng)上去做進一步的了解。你們每個人選擇其中一個或者幾個作為你的師傅。大家第一次與你選中的師傅聯(lián)系,都用書信的方式——書信的方式比較正式。如果你的第一封信能獲得你選中師傅的回信,那么,你本學期作文考試成績就可以獲得‘及格等第了。如果接下來你和你選中的師傅有新的交流——譬如還繼續(xù)有書信往來,或者,建立了新的交流方式,比如,有電子書信的交流,有QQ交流,有微信微博的交流,等等,那么,每增加500字的交流,你的成績可以再上一個等第——‘及格變成‘良好,‘良好變成‘優(yōu)秀,‘優(yōu)秀變成‘優(yōu)+1☆,‘優(yōu)+1☆變成‘優(yōu)+2☆。如果文字交流得更好更多,還可加更多的星星,最終成績變成‘優(yōu)+n☆。如果你通過拜師學藝,過去沒有評上班級吉尼斯紀錄的后來評上了,過去沒有評上‘年級之星的后來評上了,過去沒有評上‘徐小平學生獎的后來評上了,那么,每上升一個等級,作文成績都再加2顆星……”
同學們一聽,熱血沸騰起來了?!斑@學期的作文考試可真有趣??!”“這學期的作文考試不讓我發(fā)愁了?!薄斑@學期的作文肯定能得‘優(yōu)秀的!”……
同學們立即行動起來,踏上了用文字拜師求學的旅程。不到兩個星期,就有兩位寄出書信的同學收到了回信。他們拿著信來到王老師那里報告喜訊。他們小心翼翼地拆開信封,激動地閱讀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這讓全班同學羨慕不已。不久,又有不少同學在焦急的等待中得到了回信,每收到一封回信,班級的園子里都會像春風吹過那樣花木起舞,無論是收到信的還是沒有收到信的,在內(nèi)心都會激起一陣陣波瀾。收到信的同學又開始籌劃著新的更深入的交流。沒有收到信的,在著急的同時,開始分析原因,有的拿著書信底稿向老師請教,請老師幫助分析、指點迷津,有的拿著書信底稿向有了回信的同學請教,請同伴介紹經(jīng)驗、出謀劃策。老師也不失時機地印發(fā)書信寫作技巧方面的文章給大家閱讀,同學們看得特別認真。老師還在班上展出已經(jīng)成功互動的同學的往來信件。每個同學對這些展出的信件都非常感興趣,他們一有時間就來閱讀,就來琢磨其中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還沒有收到回信的同學受到新的啟發(fā)后,又開始寫第二封信。第二封信寄出后還沒有回信的,他們就再向老師、父母或同學討教,請他們獻計獻策,講寫作秘訣,在此基礎(chǔ)上再寫第三封信。有些同學多次寫信沒有回音后就改變目標,另選其他“師傅”。
試驗結(jié)果:
大約過了一個月時間,全班所有同學都收到了回信。在此之后,同學們又繼續(xù)與所拜的師傅保持聯(lián)系,還各自開辟了新的聯(lián)系方式,有的用電子書信往來,有的用QQ聊天,還有的通過微博、微信交流……王老師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這種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的交流實踐中,寫作的狀態(tài)與以前相比完全不同了:學生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真誠而主動地向他人討教寫作的秘訣,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去仔細琢磨別人的文章,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仔細研究表達對象的心理,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用心地去推敲所寫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文章,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努力地用真情去打動別人。更加可喜的是:學生不僅表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整個精神面貌和生命質(zhì)態(tài)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學生在師傅的指導下,努力彰顯自己的優(yōu)勢,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一學期下來,所有同學都創(chuàng)造了一項“班級吉尼斯紀錄”,又有15個同學被評上了“年級之星”,還有5個同學獲得了“學校諾貝爾獎”——“徐小平學生獎”。學期結(jié)束時,全班所有同學的作文成績都獲得了“良好”以上等第,90%以上的同學獲得了“優(yōu)秀”及以上的等第。endprint
接下來,我們對“以‘行為中心的學教模式”做具體解析。
一、 為行而學——目標指向
“為行而學”指明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和教師教語文的目標指向。這里的“行”是“能行”——能更好地用語文方式去“行”的意思。它是指在學生現(xiàn)水平“行”的基礎(chǔ)上向著更高水平的“行”進發(fā)的目標,具體指學生能更有效地開展用語行事活動,亦即言語實踐有更高水平和質(zhì)量。在上述教學試驗中,教者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目標就是指向“行”的——要讓學生書面討教的言語行動更加有效(能得到所拜師傅的回復(fù)和指導,能與師傅進行有效交流)。這既是學生生活的一個目標,也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個目標。而在學生心中,它是一個有完整意義的生命目標。
言語之行是否具有“更高水平和質(zhì)量”的終端衡量標準是:言語活動能否達成言語主體預(yù)期的行事目的,對他人和自己是否具有更大的影響性——能否更有效地使自己和他人發(fā)生符合預(yù)期的變化。“變化”包括:接納了、轉(zhuǎn)變了、更新了、拓展了、提升了……在上述案例中,能打動被討教者、獲得所拜師傅的指導、使自己有新的提升就是言語之行有“較高水平和質(zhì)量”的終端衡量標準。
言語之行有“更高水平和質(zhì)量”的過程性衡量標準有:言語之行更正確(方向),言語之行更豐富(數(shù)量),言語之行更嫻熟(速度),言語之行更有美感(品位),言語之行更有智慧(創(chuàng)意)等等。案例中學生言語之行的水平就是在以上方面不斷提高的。言語之行的水平可以分為若干層次,如初級、中級、高級等。語文課程“行之目標”可以分為“學段行之目標”“學期行之目標”“單元行之目標”“每課行之目標”“每課重要環(huán)節(jié)的行之目標”等。
語文所有內(nèi)容的教學均應(yīng)確立指向“行”的目標。例如:
“識字與寫字”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正確使用識寫的字詞去進行言語實踐。不能正確使用識寫的字詞去“行”的,識字與寫字教學就沒有達成主要目標。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不能停留在孤立的“會讀會寫”層面,而要落實到“會用會行”的層面。比如,教學“映”字,其目標除了讓學生能正確讀、寫之外,還應(yīng)定位于讓學生能正確使用“映”字表達完整的意思,或者能在多種特定語境中正確使用“映”字,如“湖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變得五彩斑斕”“湖心小島掩映在郁郁蔥蔥的樹叢中”“綠葉與紅花相互映襯,顯得很美麗”“我要向班主任反映同學們的好建議”等。以往“識字寫字”教學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為行而學”的意識。教學目標常常停留在孤立的“會識會寫”上——學生能夠做到正確地見字讀字、看拼音寫漢字,教者就認為達成了目標。結(jié)果導致學生單單默寫字詞時,錯別字很少,而造句作文時卻“錯別字滿天飛”。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自主地行表達之事和閱讀之事。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學生學到課文中蘊藏的言語高手用語行事的本領(lǐng)。每篇好課文的背后都有一個表達高手。我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就是要學習古今中外表達高手們的表達智慧,學習他們是如何用語行事的,在此基礎(chǔ)上能像他們那樣根據(jù)自身需要自主地進行言語實踐。文首案例中,老師讓學生閱讀有關(guān)寫信技巧的文章,特別是閱讀同伴們成功互動的信件,目的就是讓學生從閱讀中吸收表達智慧,進而運用于自己的交際之行中。閱讀教學的另一重要目標是能讓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自主開展閱讀實踐。讀懂課文只是閱讀教學的基礎(chǔ)目標,不是終極目標。語文課指導學生閱讀一篇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增強閱讀的能力,進而能根據(jù)需要進行自主閱讀。所以,語文課在讀好教材的基礎(chǔ)上必須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和學習需要進行必要的拓展閱讀。這種根據(jù)真實需要開展的拓展閱讀實際上是一種可以稱之為“閱讀之行”的實踐。文首案例中學生的種種閱讀就是這樣的實踐。
“習作與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能更好地用語行事。習作教學是指導學生學習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口語交際教學是指導學生用口頭語言進行表達。寫與說在本質(zhì)上都是用語言這個工具去進行表達與交流的實踐,在此實踐中達到解決真問題、達成真意愿的目的。這樣的活動簡而言之就是用語行事。說寫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這種“行”的本領(lǐng)的。據(jù)此思想,研制具體說寫目標時就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當下生活和未來生活有哪些需要用言語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需要有哪些言語本領(lǐng)。文首案例中,教者指導學生寫作(交際)的目標就是在研究學生生活需要、學習需要的基礎(chǔ)上確定的,其目標就是讓學生能與所拜師傅進行有效交流,討到真經(jīng)。這一目標源于生活、基于生活、指向生活。以往的說寫教學目標存在著嚴重脫離生活需要的弊端,沒有將目標落腳到學生真正的言語之行上,學生不知為何而寫、為何而說,說寫活動缺乏真實動機,所以學習效率低下。
當語文教學目標聚焦于“行”時,語文教學就不會包羅萬象,旁逸斜出,而會重點突出,輕裝上陣。
“為行而學”的目標觀并不排斥認知學習和情感學習。但認知學習和情感學習卻是以“行”為中心的。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為行求知”“為行陶情”的思想。“為行求知”就是為了能更好地“行”而學習知識、探求知識,使“行”有必要的認知支點。這是從屬于“行”、服務(wù)于“行”的認知要求。以往的認知學習是“為知而知”,根本目的和方向錯了?!盀樾刑涨椤本褪菫槟芨玫亍靶小倍震B(yǎng)情感、提升情感,使“行”有相應(yīng)的情感支撐。激發(fā)情感、培養(yǎng)情感最終必須落實到“行”上?!靶小笔恰扒椤钡母局細w。
在“為行而學”觀指導下制訂語文教學目標時要摒棄“平行思維”。用“平行思維”制定目標時,總是羅列盡可能多的處于并列甚至交叉關(guān)系的教學目標,這種思維將導致教學目標沒有核心,進而會導致教學內(nèi)容被割分成若干缺乏內(nèi)在邏輯性的點,教學重點缺失,教學評價也必然走向“多而全”?!盀樾卸鴮W”觀要求我們具有“聚合思維”“綱舉目張思維”。這種思維要求我們首先考慮學生學了語文課程之后“能做什么”,有怎樣的“新行”,然后考慮為了達成這樣的行為目標,我們應(yīng)讓學生學些什么。“行”是“領(lǐng)子”,是“綱繩”,對其他目標和所學內(nèi)容具有統(tǒng)攝性、聚合性。
目標千千萬,能行是根本。(未完待續(xù))
(楊金林,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小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學術(shù)委員,泰州市教育學會副會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