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蘇教版語文教材特別重視背誦訓練,把背誦訓練視為提高學生語文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如何指導學生背誦呢?這一研究課題已引起了許多教師的重視,并從各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不少教師往往把背誦課文的要求安排在課外,放任自流地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談不上什么背誦指導,因而學生的背誦費時多,效果差。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必須重新認識“背誦”這一傳統(tǒng)的學習語文的經驗,把背誦訓練真正引進課堂。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樂背、會背、背好”這三背。現(xiàn)就蘇教版國標本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霧凇》為例,淺談在課堂上如何進行背誦訓練。
一、樂背——激發(fā)學生背誦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功的前提?!币虼耍谥笇W生進行背誦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1.看圖聽錄音法。通過觀察插圖、聽錄音范讀等途徑,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境和語言文字的美妙,激發(fā)學生背誦的欲望。我在指導學生背誦《霧凇》前,先放錄音,讓學生邊看圖邊聽錄音欣賞霧凇的景色。學生聽后,我這樣問:“霧凇美不美?課文寫得美嗎?你們愿意把它背下來嗎?”學生的背誦興趣油然而生。
2.教師范背法。學生在背誦訓練之前,教師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范背,然后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練習背誦,這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背誦熱情。在指導學生背誦《霧凇》第二段中寫水汽遇冷的句子時,我先請學生看著課文聽老師來背這一部分。接著問學生:“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樣記住這一部分的?”然后,告訴學生:“老師是一邊讀一邊在腦子里想象這個畫面,很快就記住了?!弊詈?,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方法記記看。結果,學生的背誦興趣特別濃厚,很快就背出來了。
3.競賽法。兒童的好勝心強,凡事都喜歡比個輸贏。因此,在課堂上相機舉行一些小組賽、男女賽、師生賽等形式的背誦競賽活動,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背誦熱情,活躍課堂氣氛。
二、會背——教給學生背誦方法
1.理清層次法。在背誦訓練之前,教師應先指導學生進一步理清文章層次,使學生知道文章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每一層寫了幾句話,為背誦打下基礎。也可指導學生先復述后背誦,做到由粗到細,學生背誦的困難就少了。過去經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背誦過程中“卡殼”,多數(shù)原因就是對文章的層次掌握不好而造成的。
2.提問法。教師針對課文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回答,在回答問題之中,學生漸漸地就會背課文了。如,在指導學生背誦《霧凇》第一段課文時,教師問:“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樣的景色?”學生會一一回答。師接著問:“這就是?”生答:“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比缓?,讓學生把這幾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學生不知不覺就會背了。
3.尋找、建立“支撐點”法。課文中有反映層次結構的主導詞和領頭句等,在記憶中都起“支撐”的作用。因為這些少量的,但包含豐富信息的詞句,識記時可依靠它們來連接課文內容,背誦時,借助它們使聯(lián)想系統(tǒng)復活。如,在指導背誦《霧凇》第二段中寫“凝結”的一層時,即可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最初”“逐漸”“最后”等關聯(lián)詞,建立起“支撐點”,這樣,學生就能較快地進行背誦。
4.板書提示法。板書提示是一種直觀的、簡化的表達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可先引導學生把背誦內容的總體框架列出來,然后教師歸納并予以板書,最后,學生按板書提示背誦課文。如:《霧凇》第二段內容較長,教師在指導背誦時,即可根據內容與學生共同歸納出“水汽”“遇冷”“凝結”三部分,并寫出這三部分開頭的字詞,即板書:
水汽 遇冷 凝結
↓ ↓ ↓
從……至 每當 漸漸地
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起來就容易多了。
5.填空法。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成按課文內容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口頭填空。多填幾遍,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背了。如,在指導背誦《霧凇》第三段時,我把課文設計成:
清早,( ),( )。人們漫步在( ),觀賞著這( ),便會( )地贊嘆:這真是“( ),( )”呀!
讓學生準確地填出括號里的內容,學生很快就能把第三段背上來了。
6.教師引背法。教師引背可分兩步進行。一是師背前半句,生背后半句;二是師背開頭一個詞,生接背。這樣就為學生的背誦訓練設置了一個坡度,由扶到放,適合學生的記憶規(guī)律。
三、背好——指導學生感情背誦
背誦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教育,受到啟迪,陶冶情操;二是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如,在舞臺上,有的演員朗誦一首詩歌或講述一個故事,能打動觀眾的心,或激情迸發(fā),或聲淚俱下,道理就在這里。我們有些學生,書是會背了,但既無停頓又無重音,達不到此效果。我在指導學生背誦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不僅背得熟,還要能表達感情,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
總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加強背誦指導,把背誦訓練引進課堂,讓背誦在課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還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負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