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真(原創(chuàng))
阿斗被冤枉了一千多年
■ 葉 真(原創(chuàng))
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各色各樣的逗比人物都給我們留下捧腹大笑的奇聞軼事。若說被世人津津樂道,或者說被吐槽得不成樣的皇帝,當(dāng)屬蜀漢后主劉禪,小名阿斗。
提到后主,我們的第一反應(yīng)肯定都是:哇,一個怯懦無知的亡國奴。殊不知,亡國奴中也有翹楚,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當(dāng)皇帝他不在行,可是詩詞歌賦他若屬第二,沒人敢爭第一。比他還要出名的,大概就是常常被人掛在嘴邊說的阿斗。
擱在一千多年前,阿斗這個名字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北斗七星是天上的星宿,那么劉禪作為天之驕子,自然是他的皇帝老爹認(rèn)定的繼承人??墒墙袢眨@樣驕傲的小名竟為他帶來了諸多爭議,“扶不起的阿斗”是人們對他的第一印象。不過,以阿斗的大智若愚,他一定晃悠悠坐在太師椅上,一手拿著葡萄,一手拿著肉包子,對前來告狀的人說:“勿怪勿怪,嘴長在別人身上,愛咋說咋說,我是安樂公,噢耶!”
縱觀當(dāng)年三國鼎立的局面,蜀漢作為實力最弱的一方,阿斗竟也領(lǐng)導(dǎo)了蜀國41年。不得不說,他不傻也不呆,只是在韜光養(yǎng)晦中顯示出他的大智若愚。
古來君臣關(guān)系最為緊張之時,往往是前朝有老臣倚老賣老。雄才偉略的諸葛亮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凡人,把持了蜀國軍政大權(quán)十幾載,阿斗裝憨,不與他計較,甚至在諸葛亮寫出了千古大作《出師表》批評阿斗的種種作為時,他也只是置之不理。這樣微妙的君臣關(guān)系,被阿斗維持得甚為和諧。直到諸葛亮病逝,阿斗廢除了丞相制,設(shè)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后來,他覺得是時候露一手了,便親自出山,與民休養(yǎng)生息,積蓄力量,發(fā)展經(jīng)濟。
阿斗的智慧與胸襟,一直延續(xù)到蜀漢亡了之后。他頂著安樂公的帽子,如此安樂而滋潤地偏安一隅。縱觀歷史,亡國奴各個都沒有好下場,還連帶著全都城的無辜百姓一起陪葬,可是阿斗在國家存亡之際,清醒地意識到蜀漢已是江河日下,在政治理想和全國人民的性命之間,他選擇摒棄前者,保全了都城與全國人民的性命。
他不僅在關(guān)鍵時刻當(dāng)機立斷,還在被司馬昭降服之后的宴會上,說出了千古名句:此間樂,不思蜀。這才打消了司馬昭的疑心。
俗話說,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須窺伺到取笑他的人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zhǔn)了時機,讓人們相信他真“傻”。若將阿斗的才干與北斗七星相比,其光芒絲毫也不遜色,只是他所處的時代和機遇決定了他成為亡國奴。然而歷史從來就沒有如果,只是少了一個讓人稱頌的智者阿斗。
(圖/松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