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
摘要:與高中知識點不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緊密,為積極響應新課改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在開展相關教學實踐時,也應積極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體會物理知識,然后通過學習,能夠將物理知識反饋于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此外,在課堂當中融入生活化的現(xiàn)象和生活化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能夠為物理課堂增添一份活力,變得豐富多彩,從而讓學生們對物理課堂的學習更加有興趣,讓初中物理變得更加生活化。本文從教學內容生活化談起,尋求使初中物理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更加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也期望通過本文的探討,為相關教學實踐工作提供些許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學;實驗
一、 初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教案分析
(一) 案例一:關于彈力微小形變的實驗
對于堅硬物體在受到外在壓力時也會發(fā)生形變,受自身觀察能力的限制,不少學生對這一點的認識并不充分,往往需要借助實驗室的精密實驗儀器來觀察。對于如何借助肉眼和觀察微小形變實驗的效果呢?常常要借助“放大”的方法。
對于微小形變的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儀器設備就是激光筆和鐵架臺,通常是將激光筆稍作傾斜的放在鐵架臺的夾子上,再將鐵架臺放在講桌上,調節(jié)高度將光電投放到教師后上方,用力向下壓講桌面,由于桌面有微小形變導致鐵架臺的桿架發(fā)生些許傾斜,繼而導致光電發(fā)生偏移,該實驗現(xiàn)象的實現(xiàn)借助了兩次“放大”,一方面是借助鐵架臺使得形變偏移的幅度增大,另一方面是借助光線的傳播增強光點的偏移距離,使得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更為直觀。
在此,我們用更加常見的燕尾夾來替代鐵架臺,夾住紅色激光筆,使之正好觸及開關,放在桌面上請同學上講臺按壓桌面觀察墻壁上激光點的移動。
(二) 案例二:關于二力平衡的實驗
二力平衡是力學與牛頓定律間的一個橋梁,但本章節(jié)的內容非常抽象和枯燥,書上也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比如火車在鐵軌上勻速直線運動、花瓶靜止在桌面上等等,雖然非常直觀也很貼近生活,但是缺乏新意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
為了更好的展示二力平衡這種概念,更加直觀的讓學生感受二力平衡的美妙,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小魔術,道具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一張撲克牌,一支六棱鉛筆,在引入環(huán)節(jié)提問同學能不能將六棱鉛筆靜止放在撲克牌的側面,同學們根據常識很難想象能將一直鉛筆放在鋒利的撲克牌的側面。
教師先將撲克牌彎曲,把六棱鉛筆放在撲克牌上,然后慢慢地讓撲克牌恢復原狀,直至回到原來筆直的狀態(tài),同學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六棱鉛筆居然真的靜止在撲克牌的側面!
這樣的課堂引入,一方面用魔術的形式增加課堂的互動和趣味性,另一方面也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二、 現(xiàn)階初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存在的困難
盡管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如通過自制教具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實驗演示效果,提升教學效果;簡單易行的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
但是在初中物理課程開展生活化教學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也存在諸多困難,集中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受傳統(tǒng)應試教學模式的限制,在升學壓力面前,很多教師針對實驗教學依然采用演示為主、操作為輔的教學模式,甚至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主要知識點,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遞更大量的知識,而忽略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從學生的角度看,雖然生活化實驗教學活潑生動,但是很多實驗素材也要靠自己來思考和收集,對于實驗的過程和方法也要自己去創(chuàng)新,去思考,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很多學生也不太愿意去主動探索和開展相關實驗活動;三是從家庭的角度看,家長依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獲得高分,進入好的大學,常常將分數(shù)看的比能力重要,也不太愿意生活化實驗的實施。諸如此類的束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的實施。
三、 初中物理生活化實驗教學研究的優(yōu)化與改進建議
(一) 應用生活經驗,理解物理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可以先讓學生嘗試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將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遷移到所要學習的物理概念中去,為物理概念的學習提供認知支持。如“物質的比熱容”,這一物理學概念相對比較抽象,所涉及的物理量又比較多,學生在理解上也常有較大的困難,對此,可以引導學生解決如下生活化問題,如把一壺水從冷水燒開和把半壺水從冷水燒開,哪一種情況所要吸收的熱比較多呢?把一壺水從冷水燒開和把一壺水從溫水燒開,又是哪一種所要吸收的熱量比較多呢?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不難得到正確的答案,在此引出另一個問題:把一壺水和一壺煤油都從20攝氏度加熱到50攝氏度,哪一種情況需要吸收的熱量多呢?是否一樣多呢,由此引入如下實驗: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給相同質量的水和煤油加熱,初始溫度相同,幾分鐘以后測量比較兩種液體的溫度,并歸納得到影響物體吸收熱量多少還與物質的種類相同。
(二) 應用生活實例,探究物理規(guī)律
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有些物理規(guī)律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如果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加以分析,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在總結“平面鏡成像特點”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小強身高165cm,站在鏡子前面1米處,緩緩向鏡子走去,其在鏡子中成像的高度是多少?像的大小有什么變化,到平面鏡的距離有什么變化?借助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討論,并結合自己日常照鏡子的經驗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也有些學生是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的。這一案例再一次將生活經驗和物理規(guī)律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規(guī)律認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這樣一個道理: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領會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非常重要。
(三) 應用生活語言,豐富課堂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使用一些諺語、俗語、詩句及一些成語,這些蘊含豐富哲理的日常用語中,也常常融合了大量的物理知識,了解這些語句,便于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深化知識、活化知識,并提升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水平。以“力與運動”的教學為例,為了解釋產生力至少需要兩個物體,我們常常用“一個巴掌拍不響”;為了解釋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力的大小相同,我們常常用“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為了解釋受力面積越小,壓強就越大,我們常常使用“磨刀不誤砍柴工”;為了解釋重力的作用,我們常常用“水往低處流”來形容;為了解釋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我們常常使用“坐地日行八萬里”等。這些豐富的民間知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
四、 結語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學活動密切聯(lián)系生活,學生實驗來自于生活,自制化的教具和小制作都與生活有關,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增強了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當前,新課改雖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生活化教學由于提出的理念時間很短,相關教學工作并沒有達到新課改要求的高度,在實際的操作中,應該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進行一定的調整。本文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展開一些探討,提出了一些觀點建議,旨在更好推進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景小芬.基于讓生活物理全程化的構想[J].數(shù)理化學習,2012,(09).
[2]史先民.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策略[J].中學物理,2011,(24).
[3]趙文成.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之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0).
[4]歐陽小梅.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3).
[5]劉仲彬.以生活物理為情境激活學生探究動力[J].青年文學家,200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