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澤??
摘要:隨著新課改下教學模式的不斷革新,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也逐漸發(fā)生變化,這就要求英語老師把教學過程生活化,把教學情境還原為生活情境。英語在作為一門學科的同時也是一門語言,它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不一樣,英語在實際的交流中有很強的語言性。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依據(jù)其實也是遵循了這條原則,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說英語,用英語,愛英語,將課堂融入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極大的幫助,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利用媒體技術為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通過播放英文小視頻的形式來完成部分教學內容。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語),可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育只有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義。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依據(jù)其實也是遵循了這條原則,目的就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初中英語課程課堂教學必須源于現(xiàn)實生活,又高于現(xiàn)實生活,豐富的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激活這些素材,怎樣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發(fā)揮它的教育功能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關鍵所在,將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在初中英語課堂實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英語教學讓教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并應用于生活中。
現(xiàn)在全國各地很多學校的初中英語教學都沒有達到生活化教學,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地區(qū)或者農村的學校,他們還是沿用著傳統(tǒng)落后的英語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填鴨式英語課堂教學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一、 不遵循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
我們都知道,英語在作為一門學科的同時也是一門語言,它與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不一樣,英語在實際的交流中有很強的語言性。所以英語的教學應該遵循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即多聽多說多練。語言是需要放在實際的交流中去不斷運用的。但是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老師并不注意著重點,認為英語的教學就是老師講語法學生聽語法學語法。英語語法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語法的學習并不應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而是把讓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門語言作為主要任務。參照我們漢語的學習,沒有哪個中國學生的漢語是通過學習漢語的語法和背誦漢語詞匯把漢語學好的,我們都是通過在生活中的學習和練習來掌握這門語言。語言具有相通性,英語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習英語的目的是在于交流。而且在很多英語的實際口語表達中也并不嚴格地遵循語法要求,所以老師對于英語語法的講解不應該占據(jù)太多的課堂時間。
二、 英語課堂的授課內容陳舊
一直以來,不少學校初中英語老師還沿用舊的教學方法,老師在課堂上推著學生走,每節(jié)課就是讀讀單詞、背背課文,對語法知識生搬硬套,學生們機械地學,費力不少,收獲不大。老師和學生都苦不堪言。大多數(shù)以老師授課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些英語老師由于常年教授這一門學科,導致了其備課不積極,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都不更新,上課講的還是幾年前的東西,學生學的也是幾年前的東西,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也是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地進行著改變。所以英語老師也是一樣,不僅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授課內容,還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課堂的授課模式。
在新課程背景下,廣大中學英語老師要明白英語這門課程設置的真正目的,努力做好英語教學的“生活化”,使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靠攏。下面針對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新課標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我們對于英語老師應該如何做好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三、 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學好英語很重要。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現(xiàn)有水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興趣的故事、新聞等入手,不僅可使原來十分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學生感興趣,而且使學生真切體會到知識就在自己身邊,知識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英語課堂上老師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要一味地站在講臺上只講語法,然后讓學生背語法,背單詞,最后做語法題,背作文,最后在試卷上得到一個高分,這樣做一點意義都沒有,它違背了學習英語的初衷。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老師讓學生把整篇課文一字不落地背下來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是這種方法對于學生英語的學習并沒有太大的幫助。例如,初中英語中有段這樣的對話:My name is... What is your name?然后對方會回答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交流中,我們很少會在聊天的開頭就問別人的名字。此時,教學生用How can I call you?提問要比What is your name?更合適。老師在講解英語中的主語、謂語跟賓語時可以采用幽默的語言來講解。曾經聽過一位英語老師的講座,當老師問及臺下同學知不知道什么是主謂賓時,臺下同學打趣說不知道,結果老師回應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打你”,“我”就是主語,“打”就是謂語,“你”就是賓語,臺下同學哄堂大笑,這樣既能讓學生記住知識也能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在接下來的課堂中學生也就能夠更加集中精力去聽課;然后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例如在初中課本中出現(xiàn)最多的三個人物有Danny, Jenny, Li Ming,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朗讀課文,也可以對課文中的內容做一下延伸,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
四、 營造學習英語的寬松課堂氛圍
英語教材的內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要運用教材的內容指導生活,必先將其還原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創(chuàng)設學英語、講英語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大膽說話,使課堂教學活潑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建立輕松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上教師時,才會真正喜歡上這門課程。在學習書本、小刀、橡皮等單詞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相關物品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然后在課下的時候排練一些英文小短劇,這些劇本要求使用上節(jié)課中學到的單詞以及語法知識,然后在上課的時候大家表演出來,讓學生表演的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增加學生張口說英語的勇氣。如在學習了生日聚會的內容之后,就可以指導學生編寫小劇本,進行角色演出,可以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生活化語言環(huán)境,把教室布置成一個生日聚會的場所,擺上蛋糕、音樂等聚會物品,黑板上書寫英文祝福語。課前讓學生了解與生日聚會有關的知識:如餐桌禮儀、如何使用餐具、聚會禮儀等。由于小劇本是同學們自己編的,編劇本與臺詞的過程中就鍛煉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也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對學生英語的學習和友誼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幫助,能夠使學生在練習的時候興趣濃厚,踴躍參與。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英語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在表演過后老師還要給予一些點評,對于學生表現(xiàn)精彩的部分老師要給予表揚,對于表演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語法等問題老師要婉轉地提出來并給予及時的糾正。
五、 挖掘生活化的課程資源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我們還可以利用媒體技術為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可以通過播放英文小視頻的形式來完成部分教學內容。除此之外,老師可以利用課間時間,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動聽的英文歌曲,在緩解學生疲勞的同時為學生增添英語學習的氛圍;上課前先給學生講段英文小故事,來增添課堂趣味,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也讓整堂課不是那么枯燥;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時事新聞,或國際上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一些BBC紀錄片,或是在課上播放一些適合學生現(xiàn)階段英語水平的VOA新聞,這樣都能為學生提供一些日常的學習英語以及使用英語的條件,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應用。
總之,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教育教學資源,生活中有英語,一旦教師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融合起來,學生就會感受到書本知識學習的意義,增強自己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成為樂在其中的活動。在此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英語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學習英語需要我們去記憶,更需要與生活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1]葛思朋.淺談初中英語生活化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5).
[2]李樂波.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3]張敏.新課程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