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 要
教學實踐證明,在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方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的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功不可沒。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有其存在著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沒有興趣。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它集文、聲、圖、形于一身,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時代感強、信息量大等特點??梢哉f,多媒體進入教學領域,給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充滿活力;語文課堂
1 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屑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配樂朗誦,影像圖片,乃至于用多媒體提供的有關背景資料、影片、錄像等,創(chuàng)設與教材密切相關的情景,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1 播放音樂,感受意境美。
音樂有著巨大的感染力,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美的體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把悅耳動聽的音律與復雜多變的情感溝通起來,盡可能地將詩文中的“情”化為可作用聽覺的音律,有利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感受詩歌的美妙。在教授《再別康橋》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再別康橋》配樂朗讀視頻,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感受康橋的美,進一步體會作者對康橋的依依不舍之情,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1.2 展示圖片,體會意境美。
直觀的視覺意象更容易喚發(fā)人的情感,引發(fā)共鳴,幫助我們去體驗美。形象直觀的畫面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語言,又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觸景生情、浮想聯(lián)翩,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如果教師能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詩歌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那么教學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整體美。
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情境具有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等特點,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課堂學習氛圍輕松。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種充滿美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被美所動、所感。
如《菩薩蠻》一詩,我在教學中,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煙雨江南》,展示江南美景圖片,同時用充滿詩情的語言進行導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江南美景自古令人魂牽夢繞,我想很多同學應該和老師一樣,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做了一個有關江南的夢。那如煙的細雨,飄飛的柳絮,開落的蓮花,水一般溫婉可人的女子,粉墻黛瓦、小橋流水、春風抱月的現(xiàn)實生活。那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江南,就這樣從古詩詞的沉淀里一路走來,串成了我們腦際的郁郁倩影。今天,我們就借古詩詞的翩翩舟楫,進入夢里的江南水鄉(xiāng),去感受她的情韻……”通過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視聽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江南的美景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傳統(tǒng)的詩歌教學采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解,而學生卻無法體會其中的美。但多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的詩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義的詞語,反復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巧妙的運用多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情境。這樣有助于學生較為快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文中的思想感情。
2 多媒體啟發(fā)學生想象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诟咧姓Z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shù)倪\用多媒體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考慮到我們北方人很少見到荷花,學生難以想象文中所描寫的美景。于是我給學生播放了一組風姿綽約的荷葉圖和一段芭蕾舞演員翩翩起舞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想象朱自清筆下的月夜荷塘美景。隨著想象的馳騁,學生進入到月光籠罩下的荷塘美景中,呆板的文字變成了鮮活的形象,作品在學生的想象中被賦予了生命。又如,我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詩時,先給學生播放了中國古典名曲中的《潯陽夜月》,隨著如泣如訴、精妙絕倫的琵琶聲,學生不但直接感知了中國古典琵琶名曲的無窮魅力,同時似乎也置身于“潯陽夜月”那個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之中,親耳聆聽了琵琶女高超的彈奏技藝。于是,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從而理解詩人寫琵琶女的真實意圖是抒發(fā)自己內心的郁郁不得志。
在講解課文時,采用多媒體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多媒體演示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
3 多媒體擴大課堂信息傳遞量
運用多媒體,可以把散于每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形成系統(tǒng)揭示給學生,形成知識的網絡,大大擴充了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量,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不同的需求獲得認知的滿足。有些教材內容豐富,課時較多,所學知識比較分散,所以在總結課上利用多媒體手段,可以化零為整,把文章結構,各部分的關系集中在多媒體投影上展示給學生,形成整體的認知。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表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能表現(xiàn)的內容,對提高課堂效率、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多媒體的運用讓高中語文教學之路變得更寬闊,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
安徽省太和中學 安徽省太和縣 23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