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肖飛
【摘要】齊白石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的繪畫藝術家,他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繪畫的一代新風,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作品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繪畫史上,齊白石的畫風都獨樹一幟,為世人所敬仰。本文就從齊白石的繪畫藝術風格出發(fā),重點闡述了齊白石繪畫藝術的墨情色趣、虛實相生、雅俗共賞這幾個風格特征,望能為大家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齊白石;藝術繪畫;繪畫風格
齊白石作為一代繪畫藝術大師,他在汲取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術與技巧的基礎之上,將民間的繪畫風格和傳統(tǒng)文人畫士的畫法及表現(xiàn)手法進行了有機結合。齊白石繪畫重墨輕彩,線條簡潔大方,構成了一幅幅情趣各異的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品??傮w來說,齊白石繪畫不同于潘天壽的廟堂富貴的畫風,也不同于傅抱石的狂妄恣意的藝術風格,更是不同于張大千的倜儻風流,他是比較注重于表現(xiàn)平民日常生活和自然風光景色的,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風格,本文就從以下幾點談起。
一、墨情色趣
墨情色趣分為“墨情”和“色趣”兩個部分,首先來談“墨情”,齊白石的筆墨自由灑脫,精簡之中不失傳神,和用色水乳交融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稚拙典雅淳樸的獨特的用墨藝術特色,其作品也因“墨情”的獨特性而透露出一種“法無定法”的境界。齊白石一生作畫無數(shù),也正是因為他的勤于寫生,才造就了他爐火純青的筆墨功夫。齊白石改變了歷代文人畫家所追求的瀟灑、簡潔、淡雅、疏散、冷峻、狂放等筆墨格調(diào),轉(zhuǎn)而追求筆墨的凝重質(zhì)樸、醇厚豪放。他的運筆都十分的婉轉(zhuǎn)含蓄,但并沒有體現(xiàn)出一絲一毫的頓挫之痕跡,也沒有流露出劍拔弩張的強悍,他在物象造型上多采用簡潔凝練的筆墨來傳情達意,或是單獨使用,或是對比使用,或是調(diào)和使用等多種用墨方法,從而將墨色的對比、兼容特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以齊白石畫蝦為例進行分析,齊白石巧妙利用水墨的濃淡相宜來表現(xiàn)蝦的結構和質(zhì)感,尤其是那些用淡墨速寫出來的蝦須,似斷實連,活靈活現(xiàn),瀟灑俊逸,由此可見畫家極強的筆墨功力。齊白石的墨蝦形象造型和晶瑩剔透的筆墨情韻,標志著齊白石登峰造極的筆墨藝術成就。
其次,再談齊白石繪畫的“色趣”,齊白石在色彩使用上大膽引進了民間美術的色彩元素,將民間的彩繪藝術與傳統(tǒng)文人的簡筆花鳥畫的色彩使用融合為一體,從而賦予了其繪畫色彩全新的大寫意賦彩法,使畫面色調(diào)更加熱烈和純化。齊白石超乎尋常的用色藝術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善于運用高純度的色彩??v觀齊白石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其以純色為主,在他的筆下好多現(xiàn)實生活中不是紅色的東西也被賦予了純紅色,以此來賦予作品強烈鮮明的意境,比如作品《雙壽》中,齊白石賦予了兩顆桃子鮮活的紅色,使觀賞者一眼就能感受到他的甘甜、鮮美以及健康、蓬勃向上,從而表達出了齊白石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第二,善于將色彩進行對比組合運用。齊白石在色彩的選擇使用上巧用對比,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出極強的張力,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紅與墨的對比使用,紅色熱烈、墨色凝練,兩者一揚一抑,在對比之中達到高度和諧的統(tǒng)一,如《貝葉蚌埠》這部作品,墨色樹枝與黃色貝葉在黃與黑的交相輝映下,表達出了秋天特有的豐收、成熟的韻味。
二、虛實相生
中國繪畫歷來講究“虛實相生”,注重以虛襯實、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所謂的“虛實相生”是指在繪畫過程中用沒有筆墨渲染的空白來襯托和渲染筆墨著色之處,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蘊深遠的境界。而齊白石生平最善用虛實結合,他在畫中經(jīng)常用大量的空白來與墨跡之間形成對比烘托,這樣反而更能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在齊白石的筆下,雖然空白之處沒有筆墨,但是實際上這種空白還是有一定的面積或是具體形狀的,并且象征著一些具體的事物,仔細觀察齊白石的畫可以發(fā)現(xiàn),齊白石所畫的小蝦、小魚、小蟹等水生動植物周圍往往沒有畫出水波,而只是留出一片空白,但仍顯得十分逼真可信。例如,在創(chuàng)作墨蝦時,他故意在畫面中騰出一定的空白余地來襯托、突出墨蝦的形象。又如,在《荷花影》這一件作品之中,齊白石大師更是將中國畫虛實相生的手法運用到了極致。整幅畫的筆墨著色并不多,僅僅有濃烈色彩的荷花、淡紅的花影以及寥寥幾筆細墨所勾畫出的水紋,剩下的就全是大面積的空白。但即便是如此,卻絲毫不會帶給人們索然無味的感覺,這主要得益于齊白石大師在作畫時充分踐行了中國繪畫先人所推崇的“寓目最多,用筆反少”的繪畫理論,它遵循虛實相生、以一當十的原則,以寥寥數(shù)筆表現(xiàn)出“境在象外、意在其中”的詩情畫意,帶給觀賞者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這種虛白所帶給我們的遐想遠非實筆所能比擬,堪稱一片神境。
三、雅俗共賞
縱觀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想要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已是很難,而同時,不得不另人嘆為觀止的是,齊白石幾乎所有的繪畫作品都能做到雅俗共賞。民間藝術所具有的那種純樸樸素、特色鮮明、豪邁直爽、健康明快的審美特點和審美觀念深深地感染著齊白石的繪畫創(chuàng)作,使他的作品在成功地繼承和秉承了先人的文人畫法之外,還比較追求民間藝術所具備的這種特點,從而能夠受到廣大人民大眾的喜愛。齊白石有意捕捉一些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風景等作為素材,如山林丘色、蟲魚鳥獸、莊稼作物等,從而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別樣的平民色彩。齊白石也曾跟隨壽王爺?shù)戎嫾覍W藝,學習傳統(tǒng)繪畫技藝和古典詩文,并潛心研究歷代名家名作,這就有機會使得齊白石能在較高的層次來交流經(jīng)驗和繪畫技巧,自身藝術修養(yǎng)也會隨之提高,這樣既能被廣大平民百姓喜歡又能夠被文人雅士所接受,從而使其作品達到雅俗共賞的境地。以齊白石晚年的作品《柴艷圖》為例,這是一件典型的既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又具有高超文人畫家技藝的,能做到雅俗共賞的一件佳作。這幅作品選用的是一件很普通的農(nóng)具作為表現(xiàn)對象,整體構圖簡潔明快,畫面的正中間是一個直立的七齒柴絕,并在左上部題了詩,右側(cè)則是題跋,畫家僅僅用幾根線條就勾勒出了這件普通農(nóng)具的外形,并賦予其愚公移山自強不息的生命精神。畫兩側(cè)的題跋和詩作,又為全文增添了雅拙的情趣和深摯的感情。
齊白石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舍棄了傳統(tǒng)文人畫和民間藝術兩者之中的一些消極的東西,繼承并吸取了兩者之中的一些精華要素,并用簡練的筆墨語言把普通老百姓所熟悉、所熱愛的人、事、物表現(xiàn)了出來,從而獲得了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的喜愛與贊美。
結語
齊白石的繪畫藝術可謂是九州敬仰,曾在1953年,文化部就授予了他“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又授予他國際和平獎,1963年又獲得世界文化名人的稱號……所有的這一切都足以證明,齊白石繪畫藝術的世界性與獨特性。齊白石憑借其獨特的墨情色趣、虛實相生、雅俗共賞的繪畫風格特征,為廣大社會受眾編織出了一幅幅渾然天成的藝術佳品??傊?,齊白石的繪畫作為人類歷史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在人類藝術寶庫中永遠放射著不朽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楊恩寰,梅寶樹.藝術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楊恩寰.美學引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2.
[3]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吳廷玉,胡凌.繪畫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王硯波.齊白石[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6.
[6]徐建融.當代十大畫家[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
[7]齊良遲.齊白石藝術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8]王振德,李天麻.齊白石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9]張法.20世紀西方美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