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少峰
摘 要:本文闡述了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組開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的顯著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本文通過“巧設問題,妙創(chuàng)情境,為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機會”“激趣激疑,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研究的興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把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相結合,體驗成長,認識人生”“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分享體驗,升華情操,感受人生”“ 問題教學,激發(fā)動機,合作探究,共同成長” 四個部分,闡述了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的意義和做法。本文認為:培養(yǎng)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主動迎接這一新形勢下的挑戰(zhàn),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大膽嘗試,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為祖國培養(yǎng)出一大批創(chuàng)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思想品德;中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實踐;研究;體驗;成長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
——題記
2007年9月開始,我校思想品德教研組在往年教學研究及學習國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對此問題的教研與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把“初中思想品德課教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作為思想品德教學研究課題進行實踐研究。我負責任教的七年級的教學研究與實踐部分。經過一學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我的最大感受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是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的有效途徑?,F在,我就此問題談談我的管窺之見,不足之處,敬請有關專家學者及同仁斧正。
一、 巧設問題,妙創(chuàng)情境,為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機會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注重學生在生活和學習的體驗中獲得經驗,然后再把經驗升華為新的知識、情感和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貫徹新課程的這個精神。
我在教學七年級《我上中學了》一課的第一個問題“中學生活新變化”時,依據教材設計,直接點出“初中生活新體驗”,讓學生去體驗,面對新學校遇到的新鮮事,體驗成為一名初中生的快樂;并設計“你還能說出初中和小學在學習方面有哪些不同嗎?”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比較,領悟小學與初中學習中的差別。體驗式教學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各自的個人體驗,并從中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加深對理性知識的認識。
在教學中,我尤其注意到一點:并非只有學習好的學生才具備體驗生活和學習的能力,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予每一個學生平等參與體驗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平時在班級課堂上較少發(fā)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特殊的學生,更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愛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體驗式教學中來。
體驗和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發(fā)展的重要形式之一,課堂教學中的感知體驗活動,能夠保護學生的情感,為學生的課堂學習營造寬松、安全的心理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階段,相繼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境,盡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以各種形式參與進來,給學生一片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感悟,充分感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這樣,既尊重了差異,又呵護了他們的情感。
二、 激趣激疑,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研究的興趣,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把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相結合,體驗成長,認識人生哲理
新課程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種充分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主動的、積極的學習。新課程同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教學七年級思想品德《悅納自己》一課時,我根據教材要求,一開始就鼓勵學生“為自己畫個像”,讓學生在為自己畫像的活動中學會正確認識自己,鼓勵、引導學生自我剖析。在此基礎上,又鼓勵學生相互“畫個像”,鼓勵、引導學生相互剖析,相互描述對方的優(yōu)、缺點。就這樣,我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認識自己,掌握正確認識自己的科學方法,從而實現了課程目標。
三、 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分享體驗,升華情操,感受人生的意義
“合作探究,拓展升華”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所謂“合作學習”,是相對于“個體學習”而言的,它指的是在同一個學習小組或學習團隊中,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或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進行明確的學習分工,每個學生承擔相應的、各自不同的、具體的、細化的學習任務,并在學習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配合、相互協作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
在上《悅納自己》這一課時,我就應用了“合作探究、拓展升華”的教學法,在上《感受青春》這一課時,我更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讓同學們相互交流青春的喜悅與煩惱,在交流中分享體驗,在交流中提高學習效果。
四、 問題教學,激發(fā)動機,合作探究,共同成長
新課程強調教師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先備足課,明確所教學內容的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按照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巧妙利用課內和課外兩種教學資源,大膽整合、重新建構,以期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比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思想品德課第一課《我與父母》時,先明確此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其中:
知識目標是“認識到父母賦予自己生命,養(yǎng)育自己成長;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能力目標是“學會換位思考,克服逆反心理,實現平等和有效溝通,學會化解矛盾的方法,掌握與父母交流的技巧,懂得表達對父母的愛并付諸行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是“認識到父母賦予自己生命,養(yǎng)育自己成長;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學會換位思考,克服逆反心理,實現平等和有效溝通,學會化解矛盾的方法,掌握與父母交流的技巧,懂得表達對父母的愛并付諸行動”。
于是,在此課的課堂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交流這幾個問題:你知道你的父母親生日是哪天嗎?你知道你的父母最愛吃什么嗎?你知道什么事最讓你的父母開心、什么事最讓你的父母生氣?你知道你父母最愛看哪一類電視節(jié)目?你知道你的父母的健康狀況嗎?你知道你的父母對你的期待是什么嗎?你知道你的父母從事什么工作嗎?你知道你的父母的工作、生活的壓力嗎?
在老師的鼓勵、啟發(fā)下,學生踴躍參與課堂討論交流,充分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辛勞付出和無私奉獻,認識到父愛和母愛的偉大,從而油然而生“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要求,依托教材文本,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學習,并逐一答疑解惑,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江澤民說:“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最重要的是堅持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比嫱七M素質教育是從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的一次深刻變革,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創(chuàng)新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成為他們的“第二天性”。培養(yǎng)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時代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主動迎接這一新形勢下的挑戰(zhàn),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結合當前新課程改革,大膽嘗試,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為祖國培養(yǎng)出一大批創(chuàng)新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國林.中國學校德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
[2]戴文忠,李樺,張弓增.現代教育學[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
[3]丁贏.淺談新型學習方式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
[4]李化友.新課程理念下中學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4.
[5]黃穎穎.情境體驗教學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4.
[6]林愛琴.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淺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03,10.
[7]徐克顯.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J].學知報,201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