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儒約著見面,一個大風勁吹的午后,我出現(xiàn)在她家中。我們認識有七年之久,因為一個偶然的因緣。她家像是個小型博物館。門對面的墻壁鋪滿照片,內(nèi)容多為器物,古代青銅器、龍紋彩陶、兵馬俑、也有農(nóng)事用的鐵耙、簸箕,還有田間的植物。都是她所拍,清儒說,看見這些東西她有親切感。她說自己與這個時代不符,好像落后于這個時代,有時候感覺又很超前。
我與她面對面坐著。桌子上一把看似笨拙的鐵壺,汩汩的滾水,她嫻熟地暖壺,泡茶,端出一味茶,暖過三巡,她點了一支香,滿室幽香,沉郁熏染。
清儒說她十年前就迷上香道。十年前,她遭遇人生中的艱難,父母相繼去世,以及曾約好白頭偕老的丈夫,臨時變了卦,投入了別人的懷抱。她就像墜入無底深淵。有一天一個好朋友來看她,什么話也不說,在她的房里點了一支香,她記得,那是沉木香。
清儒說,就是那一天,她被香治愈的歷程開始了。后來,她了解到香具有“養(yǎng)心”的功用。香的寒、熱、溫、涼、辛、甘、酸、苦、咸等“四氣五味”所表達出的不同氣味,會讓人感受到喜怒哀樂悲恐驚等不同的情緒,香的“養(yǎng)心”就是把香本身的味道經(jīng)過提煉,特別是經(jīng)過人為的二次加工,類似于中醫(yī)理論的君臣佐的配伍,使每一款香表現(xiàn)出不同的味道來,以寄托不同的情思,這本身是一種以香為媒的交流。中國傳統(tǒng)香文化有“三養(yǎng)”,即養(yǎng)禮、養(yǎng)心、養(yǎng)生。在品香的過程中不僅能品味沉香的味,意,韻,而且也在修身養(yǎng)心。
后來,清儒順著身體里對香的自然吸引,開始專門研究香道。清儒介紹說,在古時,聞香與品茗、插花、掛畫并稱為“四般閑事”,是古人怡情養(yǎng)性的優(yōu)雅生活。但如今,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書道、茶道、花道已成為日本的國粹,香道這門純粹、高雅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在日本遍地開花,甚至快要被日本申請成為他們的文化遺產(chǎn)了。近幾年,日本方面屢屢有香道大師及專家來我們訪問,偌大中國竟無人接招,不能不說這是中華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備受冷落的一個反映。真是一種難言的憂傷。
清儒開始系統(tǒng)地整理香道,并尋找合適的人傳承這門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交授香課。具體分為—入座。主客在主人左手,陪客依次在主客左手落座。呈茶。品香時,主人給客人喝的茶最好選擇味道清雅一些的,以免影響到對香的品鑒。賞香。主人將各種香具依次向客人展示,最后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要品鑒的香品。松灰。主人將香爐里的香灰搗松,使香灰蓬松透氣。燒炭。將香炭放在點炭架上點燃。入炭。將點燃的香炭埋入香灰里。理灰。用灰押將香灰蓋住香炭,并理成坡度30度的圓錐體,中間用香箸開一個火窗,以便香炭更好地燃燒。入香。把要品味的香料放在銀葉上,并用銀葉夾把銀葉夾在香灰上。調香。主人調理銀葉的位置,并品聞,確定出香后,開始傳遞。品香。主人將香爐傳于主客,主客品聞后再向下傳遞。一爐香一般傳遞三巡,讓每個人都可以聞到香的不同階段的香氣。
香道就是通過眼觀、手觸、鼻嗅等品香形式對名貴香料進行全身心的鑒賞和感悟,并在略帶表演性的程序中,堅守令人愉悅和規(guī)矩的秩序,在那種久違的儀式感中追慕前賢,與大自然融于美妙無比的寂靜之中。
她每天的生活圍繞著香道。清儒說:佛家講靜觀與冥想,可以使身體放松呼吸平緩,人才能進入一個比較空明的狀態(tài),打開心靈才能覺悟。香道中經(jīng)常運用這種方法,通過香幫助人消除緊張壓力,屏蔽外界繁雜的信息,進入禪定狀態(tài),獲得內(nèi)心力量,開啟智慧。
如今世面上好的香很難找到。大多數(shù)都是化學香。我問她如何區(qū)別天然香和化學香。清儒細致地解釋說:從味道上聞,不點燃時,天然香沒有太香的味道,把鼻子離得很近才能聞到純天然植物所散發(fā)出來的幽幽的藥香之氣。點燃后香氣會出來得很明顯,聞起來讓人舒暢,香氣清新爽神,久用也不會有頭暈的感覺。香味醇和,濃淡適中,深呼吸也不覺得沖鼻。天然香常能感覺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輕微的澀味和藥材味。天然香可以醒腦提神,有愉悅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氣躁,也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緒沉靜幽美,并且有滋養(yǎng)身心之感,使人愿意親之近之。
而化學香,沒有點燃時就有很沖、很刺鼻的香氣,有些離很遠就能聞到,點燃后會更加刺鼻和熏眼睛,由于這些化學香僅是人工香料加上可燃物質及助燃劑混合而成,雖然有類似天然香料的香氣,但是,燃燒后并沒有其養(yǎng)生的功能,其毒副作用還會很大,其釋放出來的甲醛和苯均是致癌物質。
正談到化學香和天然香之后,清儒說,她現(xiàn)在正找到古方,試圖做更多的天然香。能做的事情很少,所以力求最深一點。她從前是設計師,在一個有名的企業(yè)擔任藝術總監(jiān),但后來,也是因為人事中的無常,她發(fā)現(xiàn)執(zhí)著于一些外在的東西,她并不快樂,時刻又被扼住喉管的感受。她放下這些執(zhí)著,順著自己的內(nèi)心,減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等到現(xiàn)在,她覺得生活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有人來敲門了,正是她的學生三個人,她們每個禮拜來清儒家上課。這次見面不得不中止。出門時,發(fā)現(xiàn)外面下起了大雨,雨中我打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