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炎
“利”者,是多種含義的字,本文指的是“利益”。一般人的利益,主要包括物質(zhì)利益、精神利益,還有大人物的政治利益、民族利益等。
對利益的追求,筆者以為是正常的,中性的,無褒無貶。幾乎每個人都有一種趨利性,這可能是人的一種本能本性吧!
筆者翻閱了《實用成語詞典》(知識出版社1984年2月版),與“利”字相關的成語竟有28條之多:一本多利、有利有弊、因勢利導、權(quán)衡利弊,這一類是中性的;見利忘義、爭權(quán)奪利、自私自利、利令智昏,這一類是貶義的;這一類是褒義的。趨利避害、仁言利博、利不虧義,由此可見,利益對于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前途命運影響很深。所以,幾乎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會對“利”趨之若鶩、孜孜追求?!按蠊珶o私是圣人,公而忘私是好人,公私兼顧是常人,先私后公是小人,損公肥私是罪人?!?/p>
如今,我們在探討利益趨向的時候,重要的是必須樹立正確的義利觀:追求利益之手段正當,不是靠懶饞貪占或威迫利誘而得來;所取得的利益必須公公道道,不可有一丁半點的邪道歪門、非分之想;必須重視公正合宜、公道正派、公心無邪,不可見私利而忘大義;當義與利有抵觸之時,必須“義”字當頭,摒棄個人之私利。為國家、為民族謀大利,符合推進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是大義,這樣的大義務必高度贊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