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
《阿長與〈山海經(jīng)〉》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敘事散文,朝花夕拾,深情滿懷。
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是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作者在寫“我”得到《山海經(jīng)》的反應(yīng)時,用了一個比較特別的詞——震悚。筆者認(rèn)為,這個特殊用詞是開啟作者情感世界的一把鑰匙。
一、不同尋常的震悚
“震悚”在課本中的解釋是: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文中沒有寫《山海經(jīng)》令我害怕的內(nèi)容,顯然,“我” 的顫動是由于過度興奮。在現(xiàn)實生活中,當(dāng)我們非常渴望某樣?xùn)|西而又如愿以償之際,也會激動,但一般不至于身體發(fā)顫。所以,“我”得到《山海經(jīng)》時的“震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反應(yīng)。
“優(yōu)秀散文的語言極富個性色彩,能夠精確傳神地抒寫作者個性化的情思,亦即特定的言語形式傳達(dá)特定的言說內(nèi)容”[1]。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震悚”便是一個具有個性色彩的詞,富有意味,蘊(yùn)含特定的言說內(nèi)容和情感。
“教師在散文教學(xué)中的職責(zé),就是幫助學(xué)生找到這樣的語句,為學(xué)生真實地感受這些語句所傳達(dá)的作者情思提供支架,并使學(xué)生的閱讀感受清晰化、合理化?!盵1]那么,我們就有必要來探尋以下這些問題:當(dāng)時究竟是什么導(dǎo)致了“我”的“震悚”?后來作者寫作時為什么要選用這樣一個強(qiáng)烈夸張的詞語來表述?這個特殊的用詞里到底包含了作者怎樣的獨特感情?
要解開這些疑惑需瞻前顧后仔細(xì)研讀文本。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我”產(chǎn)生震悚與買書的人是阿長和收到的書是《山海經(jīng)》有關(guān)。
二、讓魯迅震悚的阿長
“震悚”原因之一:買到《山海經(jīng)》的人居然是阿長。
文章圍繞阿長主要寫了四件事:睡覺占床、元旦祈福、講長毛故事、買《山海經(jīng)》。結(jié)合典型事件,循情感之脈,追根溯源才能全面知曉阿長為何令“我”震悚。
寫睡覺占床,“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拔摇币婚_始對阿長是不大佩服的,因為她只是一個保姆,連真正屬于自己的稱呼都沒有,還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束極嚴(yán),睡覺粗俗占床。簡言之,阿長地位低微且有諸多缺點。“不大佩服”里包含瞧不上、不喜歡甚至討厭的意思?!安淮笈宸鼻暗摹皩嵲凇焙涂此瀑樄P的轉(zhuǎn)折則突出“不大佩服”的程度很深。
寫元旦祈福,“但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這些規(guī)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拔摇辈荒蜔┑氖且?guī)矩。對阿長,“我”除了不耐煩,還有些許肯定。“但是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的言下之意是:阿長知道那么多規(guī)矩,作為一個保姆,還是有點了不起的。阿長的繁瑣里也有著關(guān)切與善意?!拔摇睂Π㈤L的感情在向前推進(jìn)。
寫講長毛故事,“然而我有一時也對她發(fā)生過空前的敬意”。前所未有的敬意來自阿長具有“偉大的神力”——能擋大炮。這本領(lǐng)“似乎實在深不可測”。“似乎實在”,既確定又不確定,看似矛盾的用詞蘊(yùn)含深意,揭示了這敬意只是小男孩對強(qiáng)大神奇力量的莫名向往與崇拜。這本領(lǐng)實際上是荒誕的,稱其為“偉大的神力”還包含著作者在成年以后反視此事時的調(diào)侃和同情。
寫買《山海經(jīng)》,“但當(dāng)我哀悼隱鼠,給它復(fù)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jīng)》了”?!暗弊忠晦D(zhuǎn),暗示與《山海經(jīng)》相比,重要的隱鼠也不算什么。阿長買回《山海經(jīng)》,滿足了我的極度渴求,使“我”產(chǎn)生了新的敬意。因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一個目不識丁的保姆能做到其他人不能做到的事,關(guān)鍵是她在乎這個孩子,因此克服困難、不遺余力地幫助孩子實現(xiàn)愿望,這是最樸實的母親般的愛,這是最動人的人性之善?!按_有”傳遞了“我”對阿長無比的敬佩和感激。
滿足“我”渴望的不是我的親生母親,也不是引起“我”興趣的叔祖,更不是“我”寄托希望求助過的那些人,而是那個“我”曾經(jīng)瞧不上、厭煩過、未期許、非學(xué)者的阿長,這份驚喜實在太大、太讓人震驚?!拔摇钡玫健渡胶=?jīng)》時產(chǎn)生震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前面描寫的一樁樁典型事件和一層層翻出的情感,既塑造了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又為寫“我”得到《山海經(jīng)》時反應(yīng)強(qiáng)烈、情感徹底轉(zhuǎn)變作鋪墊和蓄勢,從而呈現(xiàn)出一個情感高潮。作者越是把阿長的粗俗好笑和“我”對她的不滿不屑寫得淋漓,越能體現(xiàn)“我”后來的觸動之深。
阿長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呵護(hù)了“我”讀書看圖的熱情,滿足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為“我”的精神成長開啟了光明之路。作者在文中說“我那時最愛看的是《花鏡》,上面有許多圖”,叔祖說給“我”聽,曾經(jīng)有一部繪圖的《山海經(jīng)》,“我很愿意看看這樣的圖畫”,且想了各種辦法尋求,求之不得只有念念不忘??梢姡拔摇睂L圖書的喜愛不同一般。然而,現(xiàn)實是那樣冷酷,讓人失望。當(dāng)時的大人普遍不贊同孩子看繪圖書,只希望他們認(rèn)真學(xué)習(xí)“四書五經(jīng)”。這就是“我”在找尋《山海經(jīng)》時,問別人,“誰也不肯真實回答我”的緣故?!百I罷,又沒有好機(jī)會”,亦表明家人對“我”管教嚴(yán)格,并不支持“我”看這類書。魯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圖》中直接描述了這一現(xiàn)實——“我們那時有什么可看的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dāng)時的‘引導(dǎo)青年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盵2]那么,阿長只是出于樸實之愛的這份饋贈便彌足珍貴。它的的確確為“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幾許明媚。
阿長在乎“我”、愛“我”,竭盡全力滿足“我”的渴求。她帶來的不只是一套書,更是光明和希望,讓“我”在那傳統(tǒng)世俗的天地里,放飛思想、開闊視野。她給予了“我”別人不能給予的,她對“我”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或許便是成年以后,“我”會用“震悚”來描寫當(dāng)初感受的原因吧。這個特殊用詞盛滿了“我”對阿長的無限感激與深切懷念。唯有如此分量的詞方能承載、更能表現(xiàn)“我”對阿長之情的誠厚濃郁。
三、讓魯迅震悚的《山海經(jīng)》
“震悚”原因之二:得到的書竟然是《山海經(jīng)》。
“我”對《山海經(jīng)》的興趣源于叔祖的一番話。從此,“我”便對此書夢寐以求,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描述,那就是“渴慕”。endprint
“渴慕”,渴望到極點,迫不及待地思慕。作者用了不少筆墨來描繪“我”對《山海經(jīng)》的渴慕。一是“我”到處問人,想了各種辦法希望得到這本書。行動上力求得到,但滿滿的都是失落。二是玩的時候倒沒有什么,一坐下來,“我”就記得《山海經(jīng)》?!暗?,“一……就”,強(qiáng)調(diào)了“我”只要空下來就會想到《山海經(jīng)》。雖然與《山海經(jīng)》素未謀面,但它已然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間,占據(jù)了我大部分的心思。三是太過于念念不忘,連阿長也來問了?!疤^于”念念不忘,“連……也”問,表明“我”對《山海經(jīng)》時刻掛懷,為之坐立不安,大家都知道、都看出來了,還傳到了“我”都不曾對其說過此事的阿長那里。
作者后來又說“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為心愛的寶書”。以“寶書”一詞述說,評價已高,但因為作者將之視若珍寶,故自是珍貴的“寶書”。再加之“最心愛”,勝過其他一切所愛,更顯珍愛程度之深。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深愛溢于言表。
“渴慕”“寶書”大詞小用,突出了“我”對《山海經(jīng)》非比尋常的渴望和珍愛。
那一天,“我”終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山海經(jīng)》,而且是意料之外、突然而至的,這份驚喜是那樣的巨大,以至“我”激動興奮難以自已。由此看來,“我”少年時產(chǎn)生“震悚”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山海經(jīng)》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興奮、震驚,還有更為重要的東西,更為深遠(yuǎn)的影響。“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繪圖的書”,從《山海經(jīng)》開始,“我”讀繪圖書的興趣愈發(fā)濃厚。作者甚至將“我”后來搜集的繪圖書一一列舉出來,“于是有了”、“又有了”、“也另買了”,據(jù)此可知,后來“我”買了許多繪圖書,且對這些書的印象十分清晰深刻,《山海經(jīng)》對“我”影響很大。這些繪圖書包藏奇特的想象、豐富的知識、無窮的樂趣,所以“我”是那樣的癡迷。而這種“癡迷”帶來的影響是相當(dāng)長遠(yuǎn)的。作者的弟弟周作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當(dāng)初的讀書與讀圖,雖然很瑣屑,可是影響卻頗不小,他(魯迅)就‘奠定了半生事業(yè)學(xué)問的傾向,在趣味上到了晚年也還留下好些明了的痕跡。”[3]所以,《山海經(jīng)》是“我”的一本啟蒙書,奠定了“我”事業(yè)的基礎(chǔ),影響了“我”的人生趣味?!豆适滦戮帯防镉性S多奇幻情節(jié),其靈感來源或許便可追溯到魯迅先生小時候所讀的《山海經(jīng)》?!渡胶=?jīng)》對“我”有重要影響,正如阿長對“我”的人生產(chǎn)生重要影響一樣。這也可能是“我”選用“震悚”一詞來表達(dá)的又一原因。
回想阿長當(dāng)初給“我”《山海經(jīng)》時的情形,種種感受情思都凝聚在兩個字里,那就是“震悚”。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回憶了生命中一個重要的人、一套重要的書,所以標(biāo)題叫《阿長與〈山海經(jīng)〉》。
四、飽含深情的祈禱
這一切都是阿長引起的,寫作時的作者對阿長究竟有著怎樣的情感呢?從文章結(jié)尾來看,“我”對阿長不只是感激、懷念,還有著更加廣闊深沉的情感?!斑^繼的兒子”“守寡的孤孀”表明阿長是底層的不幸者。將“大概也”“終于”“僅”大約”,一系列虛詞串聯(lián)起來看就能發(fā)現(xiàn)“我”對阿長沒有確切的了解,不是那么的關(guān)心。阿長愛“我”全心全意,“我”對阿長粗疏漠然,對比何其鮮明。成年后,“我”對此心存愧疚,對阿長多了一份同情理解。對于底層不幸者,魯迅先生往往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也欣其善良。雖然長媽媽只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但她樸實善良,閃現(xiàn)出人性的光輝,遠(yuǎn)比那些迫害作者的政客、筆伐作者的文人、背叛作者的親朋高尚、偉大、純粹,她成為了作者在艱難飄零歲月中的溫暖回憶與慰藉。這或許才是最令作者感動和震撼的。魯迅先生在許多作品中都曾流露對底層不幸者的關(guān)注,塑造了祥林嫂、孔乙己、閏土等一系列鮮活的人物形象。
回憶童年記憶深處的人和事,作者所有的感情在最后化作了一個深情的祈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長媽媽的可親可敬之處就在于她只是一個保姆,卻不僅給了“我”母親般的陪伴和照顧,還為“我”帶來光明。她只是一個普通小人物,卻給予了“我”樸素的、獨特的、無法替代的愛,在“我”心目中有著重要的位置。“永安”,永遠(yuǎn)安息,飽含“我”對長媽媽的感激與懷念、歉疚和補(bǔ)償、同情及深愛。
縱觀對“震悚”的探究過程,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阿長與〈山海經(jīng)〉》中,魯迅先生的情感豐富深刻,語言表達(dá)極富個性?!棒斞甘健闭Z言的表現(xiàn)形式是多樣的,前文僅側(cè)重虛詞妙用和大詞小用談及體會。虛詞妙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一部分虛詞引領(lǐng)關(guān)鍵語句在看似轉(zhuǎn)折中推進(jìn)、深化情感,一部分虛詞修飾強(qiáng)調(diào),突出情感的濃淡深淺、真切曲意。大詞小用則在強(qiáng)烈的反差中表現(xiàn)獨一無二的情感。這些個性化的語言將文字、事件、情感自然地糅合在一起,關(guān)注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準(zhǔn)確深刻地讀懂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甚至讀出言外之意,趣外之旨。探尋“震悚”的產(chǎn)生和用詞緣由,能勾連上下文,帶動對全篇文章的閱讀和理解,這就是所謂的“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而我們在教學(xué)中可以考慮以“震悚”作為突破口,引導(dǎo)學(xué)生結(jié)合典型事件,通過品味個性化的語言體會作者獨特的情感,教給學(xué)生閱讀敘事性散文的一般途徑。
真摯奔涌的情感加上個性化的語言表達(dá),令樸素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來韻味無窮,感人難忘。
參考文獻(xiàn):
[1]王榮生.散文教學(xué)教什么[M].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4.10:167.
[2]魯迅全集[M].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7.
[3]李憲瑜.記人與舊話——讀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J].首都師范大學(xué).
[4]錢理群,孫紹振,王富仁.解讀語文[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4.
[5]馮穎茜.卑微的阿長與魯迅的母愛眷懷——讀《阿長與<山海經(jīng)>》[J].四川南充師范學(xué)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