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蓮
中國教育科學院在吉林省琿春市組織的“益智課堂與思考能力培養(yǎng)”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蘭州師范附屬小學王龍老師執(zhí)教的“四巧板”一課,從介紹“四巧板”的起源、演變和發(fā)展入手,給“四巧板”披上了神秘的面紗。讓學生從盒中取出四巧板進行第一次裝盒,從第一次裝盒的困難中引出問題,接著通過學生相互交流和教師的引導,動手操作,探究出了四巧板的奧秘。教學中,王老師成功地將“學習器具”和“思維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思辨中成長,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喜歡上了益智課堂?,F(xiàn)擷取幾個教學片段,與大家共賞。
【片段一 】 巧設(shè)裝盒,開發(fā)學生思維潛能
教師利用課件介紹“四巧板”:“四巧板”源自中國,它的演變和發(fā)展源于民間智慧。中國古代稱它為“調(diào)和板”,在日本叫“難解之謎”,西方叫它為“T字板”。
師:打開盒子,觀察一共有幾塊四巧板,哪塊對你印象最深,請舉起來!
師:你能給每塊四巧板起個名字嗎?
生:小梯、大梯、大嘴巴、三角板。
(學生活動:裝盒。)
師:為什么裝不進去?
(學生感覺困惑。)
師:你能用手中的器具擺出學過的圖形嗎?
(學生上臺展示多種擺法: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然后進行活動:第二次裝盒。)
師:為什么這次裝盒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利用這兩部分你還可以拼出哪些圖形?你覺得玩四巧板有什么訣竅?
(教師采訪學生:你認為在拼裝的過程中誰最重要?大嘴巴最喜歡誰?)
【賞析】教師設(shè)計了兩次裝盒活動,第一次裝盒是問題的引出,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接著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對比、分析等活動,根據(jù)四巧板的特點給每塊四巧板起名,方便研究。在拼擺“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時,通過“一圖多解”既讓學生熟悉了器具,初步感受凹五邊形的特殊,找到“大嘴巴”,又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得到訓練,同時還讓學生初步體驗了“咬合”關(guān)系。第二次裝盒時,學生速度快了許多,教師追問原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四巧板的認識,更凸顯了他們思考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機融合。
【片段二 】 有效引導,促進學生深度探究
師:你能用手中的四巧板拼擺出圖形“L”嗎?
(學生應用五邊形的“咬合”關(guān)系順利擺出圖形“L”并上臺展示。)
教師小結(jié)擺圖形“L”的思考過程,板書:觀察—猜想(切割)—嘗試(組合)—調(diào)整(翻轉(zhuǎn)……)—成功,學生嘗試拼擺“小船”,上臺展示作品。)
師:要拼擺出小船,訣竅在哪里?
師(小結(jié)):“咬合”關(guān)系是拼擺小船的難點,五邊形一定要與三角形“咬合”,拼擺才能成功。
(教師加深難度,學生嘗試拼擺數(shù)字“1”。教師挑選成功作品與不成功作品展示,組織學生討論成功與失敗的關(guān)鍵處。)
師(小結(jié)):一種是利用“咬合”關(guān)系 ,另一種是讓五邊形的直角外露。
(教師讓學生發(fā)現(xiàn)拼擺規(guī)律:拼擺圖形時,確定五邊形的位置是關(guān)鍵的一步。學生利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直角外露”繼續(xù)拼擺,學生嘗試拼擺出?。)
師:你能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兩部分嗎?利用這兩部分你還可以拼出哪些圖形?
……
【賞析】教學中,教師精選素材,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從“裝盒—拼擺圖形L—拼擺小船—拼擺數(shù)字1—拼擺箭頭”,五次拼擺,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從感性的拼擺到理性的思考,逐步上升為有目的的拼擺。在學生拼擺時,教師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操作,有足夠的空間和平臺去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充分營造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討論、分析、互動的氛圍,把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借助有代表性的圖形,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去拼擺圖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通過學生的靈動探索,完美地實現(xiàn)了從“動手操作”到“理性思考”的質(zhì)的飛躍。
【片段三】 總結(jié)建構(gòu),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師:你覺得玩四巧板有什么訣竅?
生1:一定要確定五邊形的位置。
生2:五邊形可以與三角形“咬合”,也可以直角外露。
生3:要想成功擺出圖形,觀察是第一步。在嘗試后,利用數(shù)學中的翻轉(zhuǎn)、旋轉(zhuǎn)、平移、切割等方法進行調(diào)整,才能成功拼擺。
……
【賞析】教師讓學生總結(jié)玩四巧板的方法,同時讓學生暢談對幾何圖形的翻轉(zhuǎn)、平移、旋轉(zhuǎn)、切割、組合等方式的認識和應用,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四巧板的拼擺技巧,還是以四巧板為抓手,著重訓練學生發(fā)散思維,建立學生對空間圖形的探究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欣賞王老師的課堂教學時,筆者被他的以生為本、力求實現(xiàn)本真課堂的教學理念所折服。短短的40分鐘他始終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操作與思考的平臺,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在思辨中成長。在學生拼擺成功或探索成功時給予笑聲與掌聲;在學生有質(zhì)疑聲時,給予適時點撥和評價。將益智器具和數(shù)學方法結(jié)合起來,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更是一種愉悅的體驗,它能讓我們充分領(lǐng)略到游戲之美、數(shù)學之美、課堂之美。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仁山坪小學)
□責任編輯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