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銳
摘 要:以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為例,分別從備課、上課和教學評價三個環(huán)節(jié),闡述了如何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
關鍵詞:學生經驗;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只能由自己來建構完成,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分析知識的合理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是理解新知識,而且還要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檢驗和批判。因此,真正的理解只能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否則,就是被動的復制式的學習。
1基于學生經驗的備課
1.1根據(jù)學生經驗進行教材重組
蘇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教科書中第二十一章是“生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第一節(jié)安排的是“生物的無性生殖”,第二節(jié)是“植物的有性生殖”。備課時,筆者考慮到學生在初一時學過“植物的開花和結果”和“人的生殖和發(fā)育”都涉及到有性生殖,所以對學生而言,他們已經非常熟悉有性生殖了,但是可能有所遺忘。而無性生殖是全新的知識,需要和有性生殖對比學習,如果按照書上的順序,先學習無性生殖的話,學生因為遺忘,以前學習經驗的提取可能不會很順利,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筆者決定先教第二節(jié)“植物的有性生殖”,然后再學習第一節(jié)“生物的無性生殖”。實踐表明,第二節(jié)的學習因為有以前有性生殖的知識做基礎,經過復習之后,學生自然開始了新知識的學習,所以教學過程非常順利,教學效果較好。再返回到第一節(jié)教學時,學生在觀察了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和細菌的分裂生殖后,當教師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殖方式和有性生殖一樣嗎?為什么?”學生立刻舉手回答說:“不一樣,因為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是由一個個體產生的子代。”教師引導:“那么這是一種新的生殖方式,沒有有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的新個體,應該叫什么生殖?”學生馬上回答:“無性生殖”??梢?,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得出有性生殖和和無性生殖的區(qū)別,從而順利地完成了“無性生殖”的概念的學習,并且是學生自己獨立學習的,有助于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1.2根據(jù)學生經驗設計教學過程
以“植物的有性生殖”為例,本節(jié)課根據(jù)學生以往學習經驗基礎,從復習花的結構引入,自然過渡到新的內容:傳粉和受精。然后新的內容成為了學生的新經驗,教師再以此為基礎,根據(jù)花的自然發(fā)育過程展開后面的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之后回到第一節(jié)“生物的無性生殖”,剛學習過的“有性生殖”就成為了學生新的經驗,可以支持其學習“無性生殖”的新知識。就這樣逐級上升,教師似乎總是搭建梯子給學生,讓他們拾級而上,而梯子的踏板就是學生不斷增長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設計很順利,效果很好。
1.3根據(jù)學生經驗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比如本節(jié)課中,學生曾經解剖過花,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花的結構時,強調不同的花基本結構是相同的,并且必須具有最重要的結構——雄蕊和雌蕊。這時采用了邏輯思維中的歸納的方法。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雄蕊中的精子是怎樣傳到雌蕊的卵細胞中去的呢?”以引出傳粉和受精的概念。這兩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教師用動畫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個過程應用了從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方法。傳粉后果實的發(fā)育也是很抽象的,并且是重點和難點知識,因此,教師采用了視頻動畫和實驗“觀察和解剖果實”以及板書小結等三種方法,應用了從感性到理性、微觀到宏觀的探究方法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2基于學生經驗的上課
2.1預設學生經驗,放手讓學生自學
七年級學生在學習“耳和聽覺”時,筆者根據(jù)他們已經學習過“眼和視覺”的經驗,讓其自學耳的結構和功能。學生自學后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中,針對PPT上的圖片講解。結果顯示,學生可以達到識別耳的各個結構的目標。之后在學生回答各個結構的功能時,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回答出來。因此,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
2.2發(fā)現(xiàn)學生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生成展開教學
筆者在巡視輔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學生經驗,有一個學生自學書上的“耳的結構”時,突然想起來自己經常吸入鼻涕,并把鼻涕咽下去,醫(yī)生診斷他中耳炎因此所致。他問道:為什么會這樣?筆者以這個實例作為課堂生成,讓這個患病的學生自己描述疾病癥狀和患病原因,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吸入鼻涕并咽下會導致中耳炎呢?”由于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特別感興趣,思考和舉手回答都非常積極。在筆者的引導下,最終理解了是因為鼻涕里的細菌在下咽的過程中通過咽部時,通過咽鼓管上行感染中耳導致的。然后筆者調查:“還有哪些同學有咽鼻涕的行為?”結果舉手的有十幾個學生其中患過耳炎的有2個。
經過這樣的探究和調查,學生自然學會了改正自己不健康的做法,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生命觀念中學會健康生活的目標,同時也培養(yǎng)了其理性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而且這些培養(yǎng)過程是在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的過程中,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自然達到的。
3基于學生經驗的教學評價
3.1課堂評價與學生經驗相結合
比如學習神經調節(jié)教學完成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分析具體病例:①一位老人突患腦血栓。腦血栓是指因腦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血流緩慢而導致血栓形成,致使局部腦的血液供應受到影響。這時,老人的四肢沒有任何損傷,卻出現(xiàn)了一側肢體不能活動的癥狀;②一位婦女腦顱內長了腫瘤。腫瘤壓迫大腦,結果造成了這位婦女失明。
如果學生可以解釋以上病例,說明其理解和掌握了神經調節(jié)中大腦的調節(jié)作用,達到了評價學習效果的目標。
3.2課后拓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比如七年級上冊學習“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時,學生在家里選擇的探究內容來做種子萌發(fā)實驗。七年級下冊再探究“酸雨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收集雨水,再做一次種子萌發(fā)實驗。八年級下冊學習到“食品保存”時,讓學生探究常溫和低溫下相同食品的保存期有什么不同。這些探究都是和學生的生活結合的,探究結果還可以指導學生的生活,如種花的技巧,食品如何保存會更長久等。
實踐證明,基于學生經驗的課堂教學是一種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高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的指導下,能夠基于自己的經驗,順利實現(xiàn)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不斷提升,所以教師有必要潛心研究這種教學方式并用于教學實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