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建平
在新課改中,搞好學生的心理教育研究、探索,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科學途徑,特別是“學困生”的心理研究,更顯為重要。在一個班級里,都有“學困生”的存在,而“學困生”的造成,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慢性發(fā)展的結(jié)果。在造成學困生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他們心理上的特殊矛盾,這是學困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如果不及時加以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矛盾,將會使這些學生造成心理障礙,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我們在新課改中,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研究探索學困生的心理特征,把心理障礙消滅在萌芽之中,培養(yǎng)和形成他們的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處理好學困生心理矛盾的方法很多,以筆者粗淺之見,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處理好“學困生”以下三方面的心理矛盾,就能把“學困生”的心理障礙消滅在萌芽之中。
一、 他們有自尊心而得不到尊重。
自尊是一個人自己看得起自己,同時也要求別人看得起自己的心理傾向。“學困生”身上的缺點比其他學生多一些,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教師要理解他們,體諒他們,尊重他們。如果教師對“學困生”過多的批評、錯誤的判斷、亂下結(jié)論,不適當?shù)奶幚?,都會損傷他們的自尊心,使那些希望得到尊重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就會產(chǎn)生,有時表現(xiàn)得非常尖銳,嚴重的會造成師生對立。在這時候,不管教師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教育,學生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去年上學期,我教的四年級有兩個學生,在大掃除中,因為搶一把掃帚而打架。其中王剛是班上的“學困生”,在班集體中被人瞧不起,我批評了他之后,他感到非常委屈,后來他對什么也沒興趣。我找他談話的時候,他不但不聽,一氣之下竟走出了教室,表示不愿意接受我的教育。這樣的例子,就是“學困生”的典型自尊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的具體表現(xiàn)。
如果我們教師不及時幫助解決這樣的心理矛盾,將會在學生心理上形成障礙,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了幫助解決心理矛盾,掃除他心理障礙,我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來了個“對癥下藥”,我在全班學生面前提出一個問題:“王剛同學有沒有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地方?”同學們先是發(fā)愣,過一會兒說開了,有的說:“在大掃除中,他不怕吃苦,干勁很大?!庇械恼f:“他對人特別有禮貌,還關(guān)心別人?!边€有的說:“他除了學習成績差之外,其它的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還不少呢……?!边@時王剛同學低下了頭,臉漲得通紅。這時候,我就來了個順水推舟,把批評融于表揚之中,說:“大家要學習他勞動不怕吃苦,關(guān)心別人、懂得禮貌等方面的好品質(zhì)?!蓖瑫r也指出,王剛同學如果能自覺地遵守紀律,好好聽講,學習上盡到自己的努力,那就是一個值得大家學習的好同學了。通過一學期的教育引導,他在慢慢地消除了心理障礙。同時,也看到了自己也有受人尊重的地方,后來這位學生成了班上的好同學。
二、 他們有好勝心而不能取勝
“學困生”也很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學們的贊許,但由于本身的情況,得到的往往是批評和嘲笑,使得他們想取勝的心理受到損傷和打擊。如果某“學困生”在某件事中沒有達到主觀愿望時,就會自卑、自棄或者鬧些情緒,這就是他們想取勝而不能取勝矛盾心理的具體表現(xiàn)。在這時候,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會導致他的不良行為的繼續(xù)發(fā)展,造成心理隨意,釀成不良的心理素質(zhì)。引導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兩點,第一對“學困生”不要輕易提及過失,要多找閃光點。以“學困生”的一些長處制其之短,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有超勝別人的地方,來滿足他們的好勝心理。第二是多給他們表揚的機會,滿足好勝心理。一般的“學困生”都有其閃光點,關(guān)鍵是我們教師要細心尋找閃光點。我班上有一位“學困生”,各門功課都很差,唯有畫畫他感興趣。我看到他這一閃光點之后,就安排他在班級黑板報上畫插圖。果然畫出了漂亮的圖畫,受到了同學們的稱贊。他看到同學們用羨慕的眼光望著他,感到自己也有超勝別人的地方而高興。這樣一來,就慢慢地滿足了他爭勝好強的心理。后來,我又讓同學們選他當上了班干部,讓他負責班上的黑板報、學習園地里的繪圖。他對工作非常認真,我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從此,他學習用功了,又改掉了不良的行為,成了班上的好學生。
三、他們有上勁心而意志較為薄弱
“學困生”同樣有改變現(xiàn)狀,要求上進的心理。即使對前途失去信心的學生,也往往有改好的念頭。一旦有了不甘落后,努力進步的精神,那就是上進心。但“學困生”長期形成了一種懶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的心理缺陷,要想上進,須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大多數(shù)不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怕吃苦,沒耐心,缺乏學習興趣等造成的。一名學習很差的學生來到一個新環(huán)境,遇到一個新的老師,他也會表現(xiàn)出一種想改變現(xiàn)狀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外來的幫助是使矛盾轉(zhuǎn)化、克服心理隨意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師要引導他同不良行為作決裂,如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進行學習目的教育,組織參加有益活動等。
總之,教師要十分注意研究和掌握“學困生”心理上的特征,依據(jù)他們心理上的特殊矛盾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自信、上進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要透過他們的短處看到閃光點,以其自身的能量,給予外力的推動,促使矛盾的轉(zhuǎn)化,把心理障礙消滅在萌芽之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