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順通拉嘎
余秋雨散文的語言特色
◎哈順通拉嘎
在現(xiàn)當代散文的多元化格局中,余秋雨的散文格外引人注目。他將排比、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融合在一起,把他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生命體驗傳達出來,令萬千讀者神醉情馳。余秋雨散文之所以有著如此的魅力主要在于他與眾不同的語言風格。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繁多的散文創(chuàng)作中尤其令人矚目,他的散文似乎特別的清麗,典雅,厚重與精粹。他的散文語言言簡意賅,字約意豐,他把排比、擬人、回環(huán)、反復這些修辭效果發(fā)揮到了極致。下面我們就以幾種辭格的分析來詮釋余秋雨散文的語言特色。
余秋雨先生的多篇散文中都可以看出漢賦的遺風,極盡鋪張揚麗之能事,他運用大量的排比來壯氣勢,增強語言的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和聲樂旋律美。請看:
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如此推衍,人生、世界莫不如此。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安,給粗獷以明麗,惟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致,歷史才有風韻。(《沙原隱泉》)
四個“如此”構成一組排比句,“一灣”、“一靜、“一景”、“一跌”概括隱泉的特點,“大漠”、“風沙”、“荒涼”、“高坡”則是對隱泉所處具體環(huán)境“沙原”的描繪,前后一對比,突出一個奇字,四個“給……以……”句式鋪排,結合社會性的東西,對沙原隱泉進一步升華,接下來三個“才”字的排比表明了肯定和贊賞的態(tài)度。短短一段議論用了三組排比,節(jié)奏分明,一瀉而下,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對沙原隱泉這一奇景的驚嘆和贊賞。
余秋雨散文的語言美還得益于反復、回環(huán)、頂真等辭格的運用。例如:
永久的頂端,不斷浮動的頂端,自我的頂端,未曾后退的頂端。(《沙原隱泉》)
這是反復的手法?!绊敹恕币辉~重復出現(xiàn),構成形式上整齊的效果,層層推進,反復詠嘆。實際上是概括了“頂端”四個方面的特點?!绊敹恕弊鳛槿松篮愕哪繕?,永遠位于行路者前方的目標,不斷地接近卻永遠也達不到的目標。此外,“千萬人走過,還有千萬人走”,“注定要不斷上坡下坡,上坡下坡”,“一腳,再一腳”這些都是連續(xù)的反復。寫人在沙漠中行走不懈攀登,不斷跋涉,永無盡頭。影射人生的歷程,歷史的長河永無止境。
……在回廊間回響,從漫漶走向清晰,又從清晰走向漫漶。(《柳候祠》)
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陽關雪》)
這兩短話都使用了回環(huán)的修辭手法。一個是行走于視覺空曠之中,一個是行走于聽覺死寂之中,用回環(huán)的語言辯證地描述了那種難以言傳的主觀感受,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位置上有規(guī)律地復現(xiàn)。造成一種富有變化的整齊美。
…… 在一生的潛意識中蘊藏。蘊藏又變做遺傳 ……(《莫高窟》)
沒有悲劇就沒有悲壯,沒有悲壯就沒有崇高。(《廢墟》)
這兩段話都使用頂真的手法,首尾蟬聯(lián),上遞下接,層次清楚,語意連貫,上一代人的遺風變成下一代人的蘊藏,蘊藏又變成遺傳,連續(xù)蘊藏,繼續(xù)遺傳。句句相扣的頂真手法正適合簡潔清晰地闡明這種前后相繼的關系。歷史充滿著悲劇,真正深沉的文學來源于悲劇,悲劇升華為悲壯,悲壯升華為崇高,廢墟是歷史的悲劇造成的一種具有悲壯意義的留存。坦然接納廢墟,它將走向崇高?!绊斦娴男问讲粌H使語言顯得流暢,明快而且準確,周密地反映事物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p>
余秋雨先生還大量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例如:白發(fā)蘇州,這是文章的名字。他以為蘇州是古老的,是滄桑的,就像一位閱盡人世百態(tài)的老者一樣,儀態(tài)安然,神情祥和。如:“于是蘇州,背負著種種罪名,默默的端坐著,迎來送往,安分度日,卻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領受那份王氣,反正已經(jīng)老了,去追求那份追隨之苦做甚?”
余秋雨還大量使用反語來表達他的感情,多數(shù)情況下,他使用反語都是在表達一種無奈的情感。
如:“農(nóng)民做事就講究個認真,他再細細刷上第二遍……”、“他達觀的放下刷把”、“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個道士,何不……,事情干得不賴,才幾下婀娜的體態(tài)變成了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認真”、“細細”、“干得不賴”、“才幾下”,這些詞語表面是在夸贊王道士,其實是對他那種愚昧,那種小農(nóng)意識的痛心,農(nóng)民式的認真將中國文化的瑰寶毀壞殆盡,他那里竟全然不知,還在“頻頻點頭,深深鞠躬,還送出一程”,還在“依依惜別,感謝司大人、貝大人的布施”。這個愚昧的舊中國農(nóng)民哪里知道他葬送的是中國古代最光輝燦爛的文化,作者除了無奈,除了痛惜,還能再說什么
余秋雨大量選用四字短語作為其散文的篇名。比如“白發(fā)蘇州”、“江南小鎮(zhèn)”、“老屋窗口”、“夜雨詩意”等?!段男牡颀垺ふ戮洹分姓f:“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緩?!薄段溺R秘府論》中說:“至于四言,最為平正,詞章之內,在用宜多。”四音節(jié)的語段能夠給人以穩(wěn)定的感受,最能表現(xiàn)莊重平穩(wěn)的風格。其實他更多的選用的還是形式較為活潑的三字短語作為其篇名,并且排列整飭中有變化。例如,“道士塔”、“莫高窟”、“陽關雪”以及“柳侯祠”、“白蓮洞”、“都江堰”。形式上都是三字格,結構上都是偏正詞組。“塔”、“窟”、“洞”、“雪”、“祠”、“堰”都是一種景觀,而這六個篇名都是已有的景觀的名稱,而非作者臆造。無論形式還是內容可以說是相當整齊的??梢娪嗲镉晔恰皠e有用心”的。此外,他總是喜歡用一些四字短語來結束一句話,或者把某些短語的詞序顛倒。如:
夜半失眠,迷迷頓頓,聽風聲雨聲,床邊似長出齊膝荒草,柳宗元跨過千年飄然孑立,青衫灰暗,神色孤傷。(《柳侯祠》)
余秋雨的散文在譴詞、造句、煉句、結構、句法上都顯示了他特有的一種奇妙智慧。他用靈動,飛揚的文字傾注著生命的赤誠和激情,為我們打開了生動的歷史和文化畫卷。
內蒙古通遼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