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口述史視野中的湘劇研究

      2017-12-25 16:09楊和平吳遠華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口述史傳承現(xiàn)狀

      楊和平 吳遠華

      摘 要:湘劇是湖南境內歷史悠久的大劇種,是底蘊深厚的一大文化價值體系。文章取口述史的研究視角,從口述湘劇典型人物、歷史事件出發(fā),將口述史料與史籍記載和相關研究進行印證分析,并以個案例證,探討湘劇的歷史淵源、分支流布、傳劇傳譜和發(fā)展路向等問題,力圖反映湘劇背后的發(fā)展細節(jié),為廓清湘劇的歷史面貌提供資料基礎。

      關鍵詞:湘劇;口述史;現(xiàn)狀;傳承

      作者簡介:楊和平,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雙龍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 金華 321004);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瀟湘學者講座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 長沙 410081)

      吳遠華,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長沙 410081)

      戲曲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體現(xiàn)著人民的精神風貌;戲曲以唱念做打的程式、生旦凈丑的角色,反映出人民的審美訴求?!敖倌陙恚瑧蚯庥隽藘蓚€傷害、一個擠壓、一個變遷,即受民族虛無主義和政治實用主義的傷害,文化消費主義的擠壓,時代和審美主體的變遷” [1 ]。我國戲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有的荒腔走板,有的已經消亡或正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作為中華戲曲的組成部分,湘劇成了亟待搶救和保護的劇種,與之相關的研究是一個頗具價值的課題。從1992年《湘劇志》出版至今,已涌現(xiàn)出《湘劇史話》《湘劇劇目探微》《湘劇名伶錄》等著作和散見于各大報刊雜志的系列論文,為我們深入研究湘劇提供了重要參考,而口述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所謂口述史,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搜集口傳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 [2 ],旨在“通過社會調查等手段,從民間社會的點點碎影中補充這歷史的殘缺,從社會下層發(fā)掘足以反映歷史變動的軌跡,以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的真相” [3 ]。文章取口述史的研究視角,基于對湘劇親歷者口述史料的記錄整理,從湘劇口述典型人物、歷史事件出發(fā),將口述史料與史籍記載和相關研究進行印證分析,并以個案例證,探討湘劇的歷史淵源、分支流派、傳承現(xiàn)狀諸問題,力圖反映更為詳細的歷史細節(jié),為深入推進湘劇史研究提供資料基礎。

      一、湘劇的歷史淵源

      范正明指出,湘劇“應當是對湖南戲(包括源起并流行于湖南省內的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常德漢戲、荊河戲、巴陵戲等)的統(tǒng)稱或泛指。但實際上經過約定俗成,湘劇已成為起源于長沙、湘潭地區(qū),融合高腔、低牌子、昆腔、亂彈四種聲腔,被舊時老百姓稱之為‘大戲‘漢戲的專指” [4 ]。這一界定表明了湘劇的內涵與外延。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謝忠義①說:“湘劇這個概念,從字面來理解,應當是湖南境內所有戲曲的概稱,這個理解沒錯,因為湖南簡稱‘湘嘛。但現(xiàn)在專門指一個特定劇種。換句話說,湘劇的內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作為狹義的湘劇,主要指弋陽腔傳入湖南后,結合本地的雜曲、小調,又吸收昆腔、皮黃等戲曲聲腔的特色,逐漸形成的一個兼具高腔、昆腔、低腔和彈腔特征的戲曲劇種?!雹谙鎰∫辉~最早見于1920年在長沙印行的《湖南戲考》第一集西興散文序,曰“聞之顧曲家,湘劇全盛于清同光間” [5 ]。約20世紀30年代,湘劇才被作為一個劇種的特指稱謂得到廣泛認同。盡管如此,但和我國其他多數(shù)地方戲曲一樣,湘劇的淵源要較之久遠得多。

      湘劇是如何形成的?法國著名文藝理論家丹納指出:“藝術的品種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氣候中產生” [6 ],湘劇是在湖南本土文化的基礎上,接受其他戲曲劇種的影響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衡量一個劇種形成的主要標志是聲腔和劇本,湘劇是由高腔、昆腔、彈腔和低腔兼具的多聲腔劇種。

      其中高腔是湘劇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聲腔。目前學界普遍認為湘劇高腔源自江西弋陽腔,一方面,得益于明代初年“扯江西、填湖南”的開疆政策;另一方面,江西商幫的“對外貿易”也為弋陽腔傳入湖南做出了重要貢獻。弋陽腔進入湖南后,很快吸收長沙、湘潭當?shù)氐拿耖g音樂,并與當?shù)氐恼Z言、民俗相結合,成為湘劇早期的聲腔,其代表劇目為《目連傳》。

      低腔,也稱低牌子、低詞。其淵源可上溯到元代的雜劇和南北曲。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1356年)中記載有不少來湖南獻藝的雜劇演員,如“張玉梅……七八歲已得名湖湘間”,“金獸頭,湖廣名妓也……流落湘、湖間”,“般般丑……馳名江、湘間”,“簾前秀……武昌、湖南等處,多敬愛之” [7 ]等。其劇目和聲腔也自然留存下來。此外,明代禮部尚書李東陽的《燕長沙府席上作》中記載:“西陽影墜仍浮水,南曲聲低屢變腔” [8 ]。這是南曲在長沙府演出的確切記載,而且句中“屢變腔”說明他多次看過。可以說,湘劇低腔是南曲的地方化遺存。

      昆腔,源于昆山腔。昆山腔傳入湖南的具體時間也沒有確切的文獻記載?!袄デ鷤魅腴L沙時間稍晚。據(jù)‘長沙老郎廟班牌,清康熙三年(1664年)和六年,既唱高腔也唱昆曲的長沙福秀班和老仁和班先后成立” [9 ]。說明康熙以前,昆曲已經傳入湖南。實際上,湖南的很多地方戲種都有昆曲。清代劉獻廷的《廣陽雜記》就有他在衡陽看昆曲的記載,說“亦舟以優(yōu)觴款予,劇演玉連環(huán)。楚人強作吳歌,丑拙至不可忍。如唱紅為橫,公為庚,東為登,通為疼之類。又皆作北音收入開口鼻音中,非使余久滯衡陽。幾乎不辨一字” [10 ]。據(jù)此推之,清康熙之前,昆曲已經傳入湖南,并被一些地方戲曲吸收。

      湘劇的另一大聲腔——彈腔,也稱亂彈,民間俗稱“南北路”,屬皮黃系統(tǒng),其中南路為二黃,源自徽調;北路為西皮,源自西秦腔。亂彈始于清代,于“清乾隆時期,花部興起之后,經由武漢、岳陽傳入湖南” [11 ]。彈腔傳入湖南的具體時間,據(jù)清人劉獻廷 《廣陽雜記》乾隆十七年(1752年)旅居衡陽時記述云:“秦優(yōu)新聲,有名亂彈者,其聲甚散而哀?!?[12 ]說明亂彈在乾隆之前已經傳入湖南。

      以上四種聲腔與當?shù)氐恼Z言表達、風俗習慣、民間音樂等相結合,形成了以長沙府地為活動中心,以“長沙官話”為舞臺音韻,具有完整體系和獨特風格的劇種,也稱“長沙湘劇”。endprint

      二、湘劇的分支流派

      湘劇“主要分布在長沙、株洲、湘潭、益陽等城市以及湘、資兩水流域之湘中、湘東地域和江西西部地區(qū)” [13 ]。今存長沙湘劇、衡陽湘劇、桂陽湘劇等便是其中的代表。“現(xiàn)在,人們已約定俗成地把流行在衡陽地域的湘劇稱為‘衡陽湘劇,把流傳在桂陽境內的湘劇稱為‘桂陽湘劇,長沙方面的一支則可稱‘湘劇或‘長沙湘劇”③。其中,衡陽湘劇指“自明初至嘉靖年間,由引進的昆腔和弋陽腔,融合了本地民間音樂,吸取了群眾語言和生活習慣,發(fā)展成昆腔、高腔、彈腔及雜曲小調的多種聲腔劇種。它以昆腔為主,高腔、彈腔及雜曲小調多聲腔并重,具有‘昆曲藝術本土化、文戲與武戲并重的譚派表演藝術、多聲腔共存的一戲三唱等獨特的戲曲藝術”③。并強調“一戲三唱”,即一出戲中三種聲腔并用,這在其他戲種中實屬罕見。

      湘劇流播到衡陽,其一,得益于衡陽的獨特區(qū)位。衡陽是湘北、湘東毗鄰各省入西或南下的交通要道,故而得南北東西文化交流、物質集散的風氣之先。在衡陽經商的江西商幫邀約江西戲班來演戲,戲班從吉安、永新、界化垅進駐衡陽,對促進衡陽湘劇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我們采訪到的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唐秋明④原籍就是江西豐城,他是隨商幫請父輩演戲遷徙來到湖南的。明人徐渭《南詞敘錄》載:“合唱家稱弋陽腔,出自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而乾隆年間《衡州府志·食貨卷四》中“無江西人不成口岸”的記載也恰好說明這一事實。其二,得益于與其他劇種的交流。衡陽地方戲曲歷史悠久、種類豐富。衡陽湘劇的形成,除了“外籍”聲腔傳入外,與長沙湘劇、衡陽花鼓戲、祁劇等的交流都有緊密的聯(lián)系?!逗系胤絼》N志從書·湘劇卷》記載:“清光緒初期的湘劇名藝人黃福泰、黃長美來衡陽湘劇戲班搭班,給衡陽湘劇藝人傳授了很多湘劇彈腔劇目,而且在表演藝術方面口傳身授,當時的衡陽湘劇藝人尊稱他們?yōu)椤∨上壬!?[5 ]這里說的湘劇顯然是長沙湘劇。通過我們的調查訪談獲悉,長沙湘劇藝人李全榮、李順生、陳丙生以及譚韶玖等把劇目、表演技藝傳給了衡陽湘劇,培養(yǎng)了一批傳人。

      桂陽縣湘劇保護與傳承中心謝忠義回憶說,“衡陽的湘劇、祁劇、花鼓戲經常搭班一起演出,相互切磋技藝,相互學習劇目。比如現(xiàn)在衡陽湘劇的劇目《目連傳》就是祁劇的傳統(tǒng)劇目,祁劇中的《混元盒》則是衡陽湘劇的傳統(tǒng)劇目,也經??吹交ü膽蜓輪T表演衡陽湘劇”?譺?訛。與“民國初年時,衡州花鼓班戲榮華班主屈毛就請來湘劇藝人文祥教戲?!?[14 ]可相互印證。

      關于桂陽湘劇的由來,謝忠義說:“原來桂陽沒有湘劇,只有祁劇。1950年,從衡陽、耒陽、永興、資興來了一批演員,在桂陽扎根演湘劇,成為桂陽湘劇發(fā)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據(jù)我所知,當年從耒陽來的演員有曾衍翠、曾衍芹、曾仕奎、劉才生、李鳳白等,樂師有曾強有、曾強華,燈光師羅祈連;永興來的有鄺發(fā)田、鄺結緣、鄺上田等?!保孔r?訛對桂陽湘劇的發(fā)展具有奠基性意義。

      三、湘劇的傳劇傳譜

      自明代形成的高腔算起,湘劇在六百多年的歷史積累中,形成了豐富的劇目和曲牌,并歷經衍變和消長。我們以在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和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調查掌握的材料為據(jù),作如下敘述。

      1. 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傳劇與傳譜

      2016年11月28日,我們在桂陽縣文化局王文金局長、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謝能嬌團長的支持下,深入到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采訪調查。

      (1)該中心存留有1956年整理的“劇團劇目一覽表”,經過統(tǒng)計,該一覽表收錄有《琵琶記》《探五陽》《聚子會》《二度梅》《黃金印》《四進士》《九蓮燈》《出師表》《北天門》《鳳儀亭》《醉打山門》《五臺會兄》等478個傳統(tǒng)劇目。

      (2)該中心先后整理表演的劇目有《蝴蝶杯》《奇遇》《鐵弓緣》《唐知縣審誥命》《貍貓換太子》《二女爭夫》《血手印》《置田莊》《女斬子》《十五貫》《皮秀英回告》《春秋配》《狀元打更》《借女沖喜》《爛柯山》《大鬧淮安》《九陽宮上壽》《三打平貴》《五子圖》等大戲以及近七十部折子戲。

      (3)該中心現(xiàn)存月兒高、八陽、掉角兒序、雨衣第三疊、后庭花、錦纏道、刮鼓令、脫布衫、小涼州、錦后拍、脫布衫帶叨叨令、涼州新郎、煞尾、羅鼓令、山坡羊、羅江怨、二郎神、步步嬌、哭天皇、梅花酒、集賢賓、嗚夜啼、訪春、啄木兒、玉交枝、二凡二郎神、醉花陰、鶯集御林囀、刮地風、黃鶯花下啼、古輪臺、小桃紅、豆葉黃、七兄弟、太和佛、山桃紅、斗鵪鶉、錦中拍、漁燈兒、鎖南枝、好事近、懶畫眉、罵玉郎、念奴嬌序、園林好、漁家傲、朝元令、掛玉鉤、嘉慶子、沉醉東風、駐馬聽、錦堂月、武陵花、荷葉鋪水面、越恁好等六十余支湘劇昆腔曲牌;有駐云飛、皂角兒、尾犯序、一江風、傍妝臺、四朝元、華秋兒、江頭金桂、醉翁子、三春錦、紅衲襖、香羅帶、解三醒、孝順歌、一枝花、雁兒落、油葫蘆、混江龍、香柳娘等六十多支湘劇高腔曲牌。

      2. 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傳劇與傳譜

      2016年11月30日,我們在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陽小兵的支持下,對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湘劇傳劇與傳譜情況作了調查。

      (1)在該公司調查掌握的數(shù)據(jù)顯示,改革開放以來,衡陽湘劇上演的傳統(tǒng)劇目有233個,新編劇目為85個;但是現(xiàn)在能演的34個劇目中有傳統(tǒng)劇目30個,新編劇目4個,代表劇目是《李三娘》《王佐斷臂》《龍舟會》《思凡》《佳期拷紅》《醉打山門》《斷橋相會》《花子拾金》《鄧九公歸周》《水漫金山》《林沖夜奔》《生死牌》《女斬子》《徐策跑城》《追魚記》《雙附馬》《白蛇傳》《妲妃亂宮》《趙氏孤兒》《打鼓罵曹》《佘賽花》《黃飛虎返五關》《野豬林》《逼上梁山》《血濺烏紗》《胭脂》《三岔口》《攔馬》《牧童放牛》《拔火棍》《孟麗君》《恩仇記》《程咬金用計》《大鬧淮安》《柜中緣》《白蛇后傳》《薛平貴與王寶釧》《牛皋招親》《馬鞍情》《天子跪臣》《大破天門陣》《封王上壽》《天安會》《封神榜》《打金枝》《花田錯》《羅成招親》《金花降妖》《戰(zhàn)金山》《宋江殺惜》《雙下山》《秋江》《穆桂英打圍》《描容上路》《活捉王魁》《將相和》《貴妃醉酒》《火判》《文王吐子》《劈山救母》等。endprint

      (2)該公司整理的劇本有318本,其中有《李三娘》《書館相逢》《八戒鬧莊》《活捉王魁》《目連救母》等高腔31本;有《刺梁》《別母亂箭》《打碑殺廟》《斷橋》《林沖夜奔》等昆腔25本;有《定軍山》《三姐下凡》《三戰(zhàn)呂布》《薛剛反唐》等彈腔245本。

      (3)該公司整理傳統(tǒng)劇目《思凡》《昭君和番》《佳期拷紅》《水漫金山》《別母亂箭》《刺梁》《進城探親》等16本昆腔曲譜;有《牛皋招親》《置田莊》《李三娘》《八戒鬧莊》等8本高腔曲譜;有《恩仇記》《下河東》《定軍山》《生死牌》《馬鞍情》等32本彈腔曲譜。另有現(xiàn)代戲高腔曲譜《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曲譜2本。

      四、湘劇傳承人口述個案

      傳承人是指直接參與文化遺產傳承、使文化遺產能夠沿襲的個人或群體(團體)。他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他們以超人的才智、靈性,貯存著、掌握著、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類別的文化傳統(tǒng)和精湛技藝,他們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接力賽中處在當代起跑點上的‘執(zhí)棒者和代表人物” [15 ]。我們以衡陽湘劇為個案,分別對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和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傳承人展開了口述記錄整理和研究。

      1. 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傳承人口述

      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始于1951年成立的桂陽縣湘劇團,2012年文藝院團體制改革后更名。建團之初,演出的昆曲《藏舟刺梁》《打碑殺廟》《俠代刺梁》成為全省優(yōu)秀獲獎劇目,戲曲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給予高度評價。1964年創(chuàng)作演出現(xiàn)代湘劇《歐陽?!穮⒓邮騽≌{演獲一類劇目獎,《解放軍報》《新湖南報》發(fā)表劇評盛贊演出成功。1986年創(chuàng)作大型湘劇昆腔古裝故事劇《一天太守》晉京演出,后由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改名《瘋秀才斷案》搬上銀幕發(fā)行國內外。2008年,桂陽縣“湘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為打造非遺精品劇目,改編重排湘劇《一天太守》,該劇被湖南省委宣傳部評為湖南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戲劇類“五個一工程”獎,2010年獲湖南省縣級劇團優(yōu)秀劇目展演金獎,同年11月晉京參加首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優(yōu)秀劇目調演,獲優(yōu)秀劇目、優(yōu)秀演出、集體伴奏、編劇、導演、作曲、舞美等多項大獎。2014年開始創(chuàng)作、排練大型湘劇《趙子龍計取桂陽》,2015年《趙子龍計取桂陽》參加第五屆湖南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展演,榮獲田漢新創(chuàng)劇目獎、田漢導演(編導獎)、田漢舞美獎、田漢表演獎等六項大獎。2016年9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選送為“湘戲晉京”展演劇目之一。

      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現(xiàn)有演員謝能姣、曹騰飛、肖風波、鄧余利、羅建華、胡建雄、李謀香、廖春英、雷海兵、楊靖、謝曲海、彭滿春、張萍、龔曉燕、廖春姣、劉軍等16人;樂師唐秋明、曾靜、謝阿玲、黃柏元、廖華偉、雷慧蘭、王超、黃艷華、邱祖勇等10人;舞美廖政委、王碩平、歐陽麗、李四高、鄧志毅、王勇俊、何旭東、魏虹劍、廖洪波、雷璽等10人。

      (1)謝忠義的口述

      我于1947年生在廣東惠陽,現(xiàn)住桂陽縣。母親羅滿鳳出生于戲曲世家。1954年隨母親從衡陽湘劇團來到桂陽。1956年開始拜曾衍翠、陳兼炎為師學老生,拜蔡發(fā)連和陳金連為師學武功,學習了《定軍山》《秦窮》《擋馬》《打漁殺家》《坐樓殺媳》《打鼓罵曹》《薛平貴與王寶釧》《大戰(zhàn)白園》等劇目。

      從1956年加入桂陽縣湘劇團以來,我先后主演古裝戲《定軍山》《野豬林》《雙合印》等。1960年赴省匯演《六郎斬子》飾演八賢王,獲全省優(yōu)秀青年演員獎。1986年參加郴州地區(qū)第二屆五嶺戲劇節(jié)匯演,在《一天太守》劇中飾演主角高北斗,獲表演一等獎。1982年參加全省現(xiàn)代戲調演,在劇目《還帳》中扮大哥,獲演員獎,并被省電臺來劇團錄音在全國播放。1989年參加郴州地區(qū)第三屆五嶺藝術節(jié)匯演,在現(xiàn)代小戲《桂花雞》中扮技術員,獲最佳演員獎。1987年赴北京參加由中央新聞電影制片廠拍攝電影《瘋秀才斷案》,在劇中扮演書吏。先后于2008年、2012被評為衡陽湘劇湖南省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唐秋明的口述

      我的祖籍是江西豐成,現(xiàn)住桂陽湘劇團。我父親唐筱泉是戲曲票友,也是桂陽“南國社”主要演員,主演京劇花臉;母親蔣玲梅,衡陽人,是祁劇演員。1972年12月隨父母來到桂陽,住在湘劇團隔壁。劇團音樂對我影響很大,加之本身也受到父母的影響,從小就嘗試演小折子戲。1976年7月高中畢業(yè)后下放到桂陽茶場,1978年參加全省嘉禾民歌調演。1979年5月破格招為縣文化館文化輔導員,同年7月參加郴州地區(qū)代表隊,在《接親亭》和《智撤傳單》中飾演主角,9月參加了湖南省群眾文藝活動調演,獲演出三等獎。1981年元月調入桂陽縣湘劇團搞樂隊,師承劉松和、譚東波、鄺發(fā)田等。三十多年來擔任主奏、作曲《清風亭》等十余出大戲,參加郴州市第二、三、四屆藝術節(jié)匯演,用昆、高、彈三種聲腔作曲。我喜歡小品小戲和群眾音樂創(chuàng)作,在《當代歌手喜愛的歌》等雜志發(fā)表歌曲三十余首,2003年獲文化工作突出貢獻獎;2006年與人合作的歌曲《走陽山》獲郴州市2006至2007年度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三屆)優(yōu)秀作品獎;2008年、2009年作曲的《永遠的豐碑》和《多謝春天》,先后獲作曲一等獎和金獎。

      曾為桂陽湘劇團演出的古裝大戲《清風亭》《二女爭夫》《五子圖》《割肝救母》《官府藏姣》《闖幽州》《春草闖堂》《三女拜壽》等譜曲。譜曲的湘劇昆腔《壺底乾坤》,1999年參加郴州市第四屆藝術節(jié)獲作曲二等獎;湘劇昆腔《掛職村官》,參加郴州市第四屆藝術節(jié)獲作曲銀獎;湘劇高腔《接妻》,1999年參加郴州市第二屆藝術節(jié)獲作曲二等獎;湘劇彈腔《抉擇》,2002年參加郴州市第三屆藝術節(jié)獲作曲獎;2008年起參與新版《一天太守》的音樂創(chuàng)作、排練演出活動,并獲作曲金獎。2009年主創(chuàng)的宣傳“桂陽湘劇”演唱作品《湘蘭別韻》,成為桂陽湘劇保護傳承中心的保留節(jié)目。endprint

      我為劇團創(chuàng)作、上演各類?。ü?jié))目作品一百八十余件;已整理湘劇《珍珠塔》《血手印》《三請梨花》《打碑殺廟》等五十余出;培養(yǎng)了黃艷華、王超、雷慧蘭等多名樂隊骨干;潛心傳承教學和湘劇聲腔音樂研究,發(fā)表論文多篇;為劇種成功申報省、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做了大量工作。

      2. 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傳承人口述

      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其前身為1951年成立的衡陽統(tǒng)一湘劇團,于2012年轉體改制為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F(xiàn)有演員龍麗萍、黎桂香、燕慧、劉紅衛(wèi)、曠麗秀、何思思、江青青、羅佳玲、劉娜、江野萍、劉玲、陸林林、肖莉、謝豐艷、劉向榮、許俊、龍承章、劉賽虎、譚運祥、唐雄、董斌、李坤、唐仕發(fā)、劉斌、祝清、肖欽文、譚慶亞、唐夢君、譚頡、張奕、夏傳進31人;樂師劉孟雄、劉建波、陳夢媛、劉亞偉、葉翔、楊霞慧、董奇、王利民、許靜、肖余鋒、徐濤、蔣鵬12人;舞美王一貴、李翠娥、祝斌、袁強、湯妮、曾輝云、顏賽、馮翔8人,還有行政人員7人。

      (1)夏傳進的口述

      我于1969年出生在衡陽市。1975年在衡陽市永紅小學就讀時就加入學校樂隊,開始學習竹笛、小號、中號等;中學在衡陽第十中學隨萬川老師學習音樂。在念中學時,班上來了幾位老師說選演員,我被選中到衡陽市文化宮面試,順利進入衡陽市文藝學校湘劇班學習,開始系統(tǒng)接受湘劇表演藝術和文化學習,拜湘劇表演藝術大師譚保成為師,學習湘劇昆曲《醉打山門》;拜鄧塑源老師學習凈行。

      1985年8月畢業(yè)后正式錄取到衡陽市湘劇團擔任演員。1987年參加衡陽市青年演員業(yè)務考核榮獲表演一等獎;1988年獲全市專業(yè)劇團優(yōu)秀青年演員“飛雁獎”;1993年參加湖南省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獎賽演出《醉打山門》飾魯智深,榮獲最佳演員獎,被評為全省“十佳青年戲曲演員”稱號;1995年參加衡陽市春節(jié)“衡房杯”戲劇小品大賽,榮獲表演獎;1996年衡陽市96新劇目巡回觀摩評比《馬鞍情》中榮獲優(yōu)秀表演獎;2012年在“中華頌·天鵝湖杯”第四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中作品《班長的婚禮》榮獲小品一等獎;2006年至2010年,我與同事們收集整理衡陽湘劇劇本210個,曲譜二百七十余個,出版了《衡陽湘劇音樂集成》《衡陽湘劇劇本大全》《衡陽湘劇臉譜大全》等書籍,及錄像光盤19個。

      2008年被命名為國家非遺項目湘劇代表性傳承人以來,我手把手為學生們傳授技藝,毫不保留。指導劇目《醉打山門》《撥火棍》《蘆花蕩》《五臺會兄》《置田莊》《雙駙馬》《黃飛虎反五關》《柜中緣》等幾十出湘劇傳統(tǒng)戲。2010年9月,衡陽市專業(yè)劇團青年演員折子戲戲曲比賽中湘劇參賽17人表演14個劇目,全部由剛從學校畢業(yè)回團的學員參加。2010年榮獲湖南省藝術類院校畢業(yè)生實踐成果優(yōu)秀指導獎、衡陽市專業(yè)劇團青年演員折子戲大賽優(yōu)秀“育花獎”;2013年學生祝清參加湖南省中青年戲曲演員折子戲大獎賽指導參賽劇目《醉打山門》獲銅獎。

      在三十多年的湘劇藝術舞臺中,我主演了三十余出大型劇目,在《薛剛反唐》中飾薛剛,《穆桂英大破天門陣》中飾焦贊、孟良、木瓜,《雙駙馬》中飾薛葵,《薛平貴與王寶釧》中飾魏虎等。在湘劇折子戲《醉打山門》飾魯智深,《蘆花蕩》飾張飛,《撥火棍》飾孟良,《柜中緣》飾淘氣等。我主演、主配的角色有一百多個,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藝術形象。我隨劇團下鄉(xiāng)演出四千多場,深受專家同行和廣大觀眾的喜愛,為劇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能為社會多做一份貢獻深感欣慰。

      (2)譚東波的口述

      1961年我考入衡陽市文藝學校,師從李育全學習湘劇傳統(tǒng)聲腔音樂。1967年師從張華湘學習音樂理論、二胡。1969年試行對樣板戲進行創(chuàng)作、作曲、配器。1977年向譚保成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衡陽湘劇聲腔音樂。1978年對衡陽湘劇聲腔、音樂進行系統(tǒng)發(fā)掘、整理。1979年參加衡陽地區(qū)音樂創(chuàng)作學習班,由杜光、康惠林老師講授配器和聲學,后于1982年由賈古、石生潮老師講授戲劇規(guī)律,聶春吾老師講授和聲基礎課。

      1980年調到衡陽市文藝學校任教,兼任音樂教研組長。1983年參加國家藝術科學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戲劇志·湖南卷》《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湖南卷》《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湖南戲曲音樂集成》編寫工作。1993年參加全國匯演獲獎劇目,祁劇《甲申祭》中擔任“主胡”。2005年,為紀念夏明翰誕辰105周年文藝晚會上演的湘劇小段《江城浩歌》作曲。2005年為中國、日本友好文化交流湘劇公演會擔任主胡。2007—2008年參加衡陽藝術學校“湘劇藝術表演班”教學,教授湘劇班學員音樂基本樂理,傳授弟子陳夢媛、葉翔“京胡、高胡”等。2006—2010年,收集整理衡陽湘劇曲譜《衡陽湘劇音樂集成》高腔和昆腔。

      1970年為現(xiàn)代戲《紅色娘子軍》昆腔作曲;1978年為改編傳統(tǒng)戲《胡迪鬧釵》高腔編曲,在市匯演中獲編曲獎;1981年為現(xiàn)代戲《賀龍軍長》音樂、作曲、配器;1982年為《賀府斬曹》音樂設計、配器、主奏,獲湖南省演出二等獎;1983年參加《中國戲曲志·湖南卷》的條目編寫。

      2005年為衡陽湘劇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提供資料;在2010年衡陽市青年演員折子戲戲曲比賽中擔任湘劇聲腔演唱及器樂指導。

      (3)陽小兵的口述

      我是衡陽縣人,生于1968年。父親陽功達是花鼓戲演員,曾在衡陽花鼓戲劇團當主要領導;母親馮佳桂是花鼓戲演員,文革后分配到樂平公園工作;舅舅馮樸明是衡陽花鼓戲劇團導演,編劇。我從小看戲長大,逐漸對戲曲有所了解。1975年起在紅旗小學、衡陽第十四中學就讀。1986年高中畢業(yè)后到石家莊參軍,1991年退伍,分配到衡陽湘劇團任行政職務,2010年開始擔任團長。2012年,劇團改制后擔任董事長。

      如法國史學家莫里斯·?,敔栒f:“歷史就是個人經歷與集體記憶的構建?!毕鎰“S富的歷史內容,就應當回歸到真真切切的親歷者、傳承人個體。以上是我們運用口述史方法捕獲的湘劇活態(tài)記憶,雖為一個個的“個人經歷”,但卻能構建出一個“集體記憶”。endprint

      五、結 語

      湘劇歷史悠久、特色鮮明,是湖湘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曾照亮了湖南湘文化之旅。然時過境遷,昔日輝煌的湘劇,而今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傅謹指出:“中國戲劇確實存在危機,一方面是悠久深厚的戲劇傳統(tǒng)只有很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另一方面是經過‘文化大革命前后十多年的斷層,演藝人員的表演藝術水準出現(xiàn)了大幅度的下降。這些歷史造成的原因,加上戲劇長期處于非市場化的體制之中,很難吸引一流人才(優(yōu)秀編導人才的流失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都決定了目前中國戲劇的藝術水平很難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高度?!?[16 ]湘劇出現(xiàn)生存危機,有多重原因。(1)當今社會科技發(fā)達,信息快捷,文化多元,人民生活水平及審美需求日益提高,文化娛樂活動方式出現(xiàn)多樣化,人們有了選擇的自由,觀眾在悄悄地分流。特別是電視、電腦、家庭影院的出現(xiàn),把大批量的觀眾從劇場里拉到了家庭娛樂室里來,觀眾漸與湘劇疏遠。(2)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夠。衡陽湘劇藝術有限責任公司陽小兵說:“現(xiàn)在就衡陽湘劇藝術有限公司的傳承現(xiàn)狀而言,雖然政府在扶持,但力度遠遠不夠。我們團不像桂陽湘劇團也不像湖南省湘劇院,他們的人員是有固定收入的。而我們團沒有編制,成員都是憑著對湘劇藝術的熱愛在傳承,有很多時候連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保孔s?訛(3)缺乏后備傳承人才。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唐秋明表示,“制約湘劇發(fā)展的因素很多,有個關鍵在于招不到后備人員,包括劇本創(chuàng)作、音樂創(chuàng)作、編導導演、舞美等?,F(xiàn)在劇團的人員基本上是身兼多職,有的演員兼樂師、有的演員兼舞美,他自己出了作曲、樂器演奏,很多時候都要上臺當演員?!保孔u?訛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地方劇團普遍存在的困境。

      在當前國家大力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政府部門出臺的系列政策措施,無疑為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湘劇的傳承不僅需要經費,需要方法,而且需要滋養(yǎng)它的文化沃土和一群懂得并愛護它的人。目前,湘劇要樹立危機意識,積極爭取政府的扶持,加強人才培養(yǎng),組織一支忠誠于湘劇藝術的編、導、演、作曲、舞美、理論研究與管理的人才團隊,繼續(xù)挖掘出更多的傳統(tǒng)劇目,并結合時代精神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創(chuàng)造出新的作品。湘劇人要有絕對的信心,只有用具有豐厚歷史文化精神的特色作品去開拓市場、提高湘劇藝術的影響力;同時,努力做好湘劇宣傳與普及工作,為培養(yǎng)后備傳承人打下基礎;積極做好湘劇教育傳承工作,除了劇團的“一幫一”、外出交流學習外,倡導將湘劇傳承納入到本土學校教育體制中去,讓更多人投入到湘劇傳承隊伍中來。如此,湘劇傳承有望矣。

      注 釋:

      ① 謝忠義,1947年9月生人,原籍廣東惠陽,現(xiàn)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湘劇代表性傳承人。

      ② 根據(jù)2016年11月28日采訪謝忠義資料輯錄。

      ③ 根據(jù)2016年11月30日采訪陽小兵資料輯錄。

      ④ 唐秋明,1958年5月生,祖籍江西豐成?,F(xiàn)為桂陽縣湘劇保護傳承中心黨支部書記、縣級傳承人、國家一級作曲。

      參考文獻:

      [1]龔和德.政策·策略·理論[N].中國文化報.2015-08-17(007).

      [2]唐納德·里奇.大家來做口述歷史[M].王芝芝,姚力,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2.

      [3]陳支平.歷史學的困惑[M].北京:中華書局,2004:104-105.

      [4]范正明.湘劇史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1.

      [5]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湖南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71,82.

      [6]丹納.藝術哲學[M].傅雷,譯.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33.

      [7]夏庭芝,著.孫崇濤,徐宏圖,箋注.青樓集箋注·5[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132,144,211,221.

      [8]湖南省戲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劇種志叢書·5(湘劇志)[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5.

      [9]《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1213.

      [10]劉獻廷.廣陽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147.

      [11]范正明.湘劇史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20.

      [12]齊森華.中國曲學大辭典[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2.

      [13]黎鑫.湘劇,還能走多遠[N].中國文化報,2012-01-11(01).

      [14]湖南省戲曲研究所.湖南地方劇種志從書·3(衡州花鼓戲志)[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339.

      [15]劉錫誠.傳承與傳承人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5):30.

      [16]傅瑾.二十一世紀中國戲劇導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58.endprint

      猜你喜歡
      口述史傳承現(xiàn)狀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xiàn)
      “互聯(lián)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yǎng)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職業(yè)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xiàn)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黃梅香自苦寒來
      論口述史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贛劇口述史為例
      定襄县| 崇礼县| 兴安盟| 株洲市| 衡南县| 同德县| 阿克陶县| 许昌县| 普洱| 白沙| 黎川县| 正定县| 武陟县| 灵山县| 梓潼县| 长白| 平和县| 平潭县| 荔波县| 佛山市| 西丰县| 镇赉县| 平湖市| 柳林县| 黔南| 潞城市| 郴州市| 梁河县| 安丘市| 郓城县| 隆尧县| 城固县| 婺源县| 芜湖县| 和田市| 无锡市| 濮阳县| 嵩明县| 镇原县| 蛟河市|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