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春秋世族世系考證中的幾個問題

      2017-12-26 00:12:56唐明亮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6期
      關鍵詞:世襲世系孫氏

      唐明亮

      (南通大學 范氏詩文研究所,江蘇南通 226019)

      春秋世族世系考證中的幾個問題

      唐明亮

      (南通大學 范氏詩文研究所,江蘇南通 226019)

      清代學者考訂春秋世系者,皆以“世族”指代春秋時代之卿大夫。然“世族”一詞,并不源于春秋時期。另外,諸位前輩在考訂世族世系時,又沒有對世族作出一個明確的概念,各家所考訂的世族也是千差萬別。后世學者雖用此概念,但在判斷哪些卿大夫屬于世族的問題上,又與自己所作的定義自相矛盾,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卿大夫;春秋;世族

      在清代學者治《春秋》及“三傳”的著作中,“世族”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概念。這一概念,大體上是指春秋時期的卿大夫家族。春秋時期東方各諸侯國中都存在著為數(shù)不少的世族,如魯有仲(孟)、叔、季孫3家和臧、東門等氏;晉有欒、郄、狐、趙、韓、魏、知、中行、范、羊舌、祁、先、胥、伯等氏;齊有高、國、崔、慶、欒、高(惠公后)、陳、鮑等氏;宋有華、樂、皇、魚、蕩、向等氏;衛(wèi)有孫、寧、孔等氏;鄭有良、游、國、罕、駟、印、豐等七穆之族;楚有斗、成、蒍、屈等氏。這些家族是春秋時期中原各諸侯國中最為強大的政治集團,左右著各國的內政外交,對當時各國的政局乃至整個春秋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春秋初期兼并戰(zhàn)爭未興之前,各國世族的地位尚未凸顯。隨著戰(zhàn)爭的擴大,特別是大國爭霸戰(zhàn)爭的日趨激烈,他們逐漸成為主導整個社會的重要力量。所以說,“離開了世族,一部春秋史幾乎無從說起,而抓住了世族,春秋時代的歷史方由紛紜變得分明”[1]101。因此,世族的研究就成了先秦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要研究這些世族,自然離不開對其世系的考訂。清人在這方面著述頗豐。除顧棟高以外,清代研究春秋世系者,皆以“世族”指代春秋卿大夫家族。然“世族”一詞并不見于先秦典籍,而各家對于“世族”也沒有明確的定義,致使對“世族”世系的考訂千差萬別,令人頗感費解。這里欲在前賢的基礎上,對這些問題提出些許陋見,以求拋磚引玉。

      一、世族名稱的由來

      清人研究世族者,皆以《春秋》經傳和《國語》為本。然查先秦典籍,對春秋卿大夫家族均不稱“世族”,而是另有其名,大致有以下3種稱謂:

      第一,世卿。見于《公羊傳·隱公三年》及《公羊傳·宣公十年》。

      第二,公族。作這一稱謂的較多,在《左傳》中共出現(xiàn)了13次,《禮記·文王世子》亦作此稱謂。

      第三,嗣卿。見于《左傳·成公十三年》。

      按“世族”一詞,最初出現(xiàn)于陳壽《三國志·魏書·后妃傳》,其文曰:“……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令淑以統(tǒng)六宮,虔奉宗廟,陰教聿修。”[2]165

      此處的“世族”,當解釋為魏晉九品中正制下的世族地主家族。這些家族世代為官,在政治、經濟上都享有特權,甚至連皇帝也要讓他們三分。這與春秋時代各國的卿大夫頗有相似之處,然絕不可等同起來。其后,與陳壽同時代的杜預撰《春秋釋例》,書中有《世族譜》一篇以考證先秦各國卿大夫的世系,大概杜氏發(fā)現(xiàn)經傳中對于卿大夫家族的稱謂有所出入,意欲統(tǒng)一以便擬定題名,而他所生活的西晉一朝,正是九品中正制確立之后世族地主權勢顯赫的時代,因此杜氏就借用晉代“世族”之名以統(tǒng)稱春秋時代的卿大夫。

      杜預之后,經學因政治分野而分裂為南學和北學。南學重在闡發(fā)義理,北學重在章句訓詁。不過,無論是南學還是北學,都不以《春秋》為史書,因此探尋其中的史實,包括考證世系也就不為人所重視?!端鍟そ浖尽冯m載有《春秋左氏諸大夫世譜》13卷,為這一時期考訂先秦世系之書,然又不知作者,且此書后來亡佚。至宋代就連杜預《春秋釋例》也失傳了。此后,除南宋程公說《春秋分記》一書中有《世譜》7卷、《名譜》2卷為考訂春秋世族世系之外,世族研究幾乎無人問津,“世族”一詞更是被學者們擱置。

      在清代,隨著考據(jù)學的興盛,考訂先秦世系蔚然成風,最有影響力的當推顧棟高的《春秋大事表·卿大夫世系表》以及陳厚耀的《春秋世族譜》,顧氏在其《卿大夫世系表·序言》中說:“世卿之禍,小者淫侈越法,隕世喪宗,或族大寵多,權逼主上,甚者厚施竊國?!庇终f:“以余觀春秋卿大夫,其得失俱可概見?!笨梢?,顧書只言“世卿”或“卿大夫”,并無“世族”一詞。杜預《春秋釋例》亦于此時由清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然書中對《世族譜》的輯錄多有缺略。有鑒于此,陳厚耀根據(jù)孔穎達《春秋正義》,旁參他書作成《春秋世族譜》一書。其書序言稱:“《世族譜》中外所行皆坊間陋刻,學舍承習,偽舛實多,遂本孔氏《正義》,傍(旁)及他書,勾填涂乙,凡七易稿而后定?!惫赎悤鴮嶋H上是對散亂傳世的《世族譜》的輯佚和修訂。因此,陳厚耀便依杜預《釋例》,以“世族”稱道春秋之卿大夫。自此,“世族”這一稱謂便一直為后學者所沿用。

      清人所說的“世族”,實際上是對先秦典籍中“世卿”“公族”“嗣卿”的統(tǒng)一稱謂。現(xiàn)代學者除沿用“世族”這一稱謂外,多數(shù)人實際上已恢復了“世卿”這一稱謂,同時縮小了“公族”這一定義,將其作為世族的一部分,特指與周王室或各國公室有血緣關系的世族。張創(chuàng)新在《中國政治制度史》中說:“所謂的‘公族’,是指公子、公孫在內的與王同祖的親屬。它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廣義公族,即是時君所在近親家族與諸先君遺族,出自同一諸侯始祖者。一是狹義公族,即是由未繼位的諸公子、公孫所組成的以國君謚號為氏者?!盵3]101因此,世族就包含了兩個方面,其一是與周王室或各國公室有血緣關系的公族;其二是因軍功而擢升上來的異姓卿大夫。這種劃分法現(xiàn)已為多數(shù)學者所接受。

      二、清代學者對世系考證的分歧

      自顧、陳之后,清代又有多部考訂世族世系的專著問世。如常茂徠的《增訂春秋世族源流圖》、王文源的《春秋世族輯略》、趙權中的《春秋世系》以及周耀藻的《春秋世系表》。另有成蓉鏡的《春秋世族譜拾遺》和王士濂的《春秋世族譜補正》,均為1卷本,系對以上各家世族考訂的補充說明。

      雖然后來學者的研究均以顧本和陳本作為參考,但各有損益,對于各國世族的具體情況述說不一,所統(tǒng)計的數(shù)目也各不相同。茲列一表,以為參考。見表1。

      表1 春秋各國世族統(tǒng)計表

      可見,各家對春秋各國世族的有無、多寡分歧甚大,其原因在于各家只注重考據(jù),將世族一一列出,均未給世族作一個明確的定義以確定劃分世族的標準。因此,各本所考訂的世族,多數(shù)只是對其所征引的《左傳》《國語》兩書中卿大夫人物的輯錄。其世系明確、事跡可考者,各家一致稱為世族。然對世系闕略或事跡不詳?shù)那浯蠓?,各家在判斷其是否為世族時,則全憑主觀臆斷,任意取舍。

      因此,就連為各本所宗的顧、陳兩書,也難以達成統(tǒng)一?!端膸烊珪偰刻嵋吩u陳厚耀的《春秋世族譜》說:“此書征引不及顧本(顧棟高《春秋大事表》)之備,又脫漏王叔氏世系不載,亦為遜于顧本。然顧氏于有世系者敘此較詳,其無可考者概闕而不錄,此書則于經傳所載之人祗稱官爵及字者,悉臚采無遺,實為顧本所未及。”實際上,顧棟高雖未明確定義“世卿”或“世族”,然從其書的編訂來看,他已經注意到了各國“世卿”或“世族”中“世襲”這一共性,因此對于世系不甚明了的卿大夫,或其職位未被世襲者,顧氏一概不錄。陳厚耀雖然也承認世族這一共性,但在著述時顯然違反了這一點,因而陳書更像是一個春秋人物的列表。然陳書對于后來研究世族者影響很大,其后考訂先秦世族之書,皆仿其體例而作,而對于何為世族,卻不作深究。對于劃分世族的標準,有寬有嚴,嚴者如趙權中等,所考之世族不足100家;寬者如常茂徠等,所考世族竟有200余家。

      總的來說,清代學者對于世族的考訂,實為當時樸學風潮下的一個縮影。其中雖有只言片語論及世族在春秋社會中的地位,然其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考訂《左傳》《國語》等史料中人物的世系,而不是以世族為研究對象來探尋春秋社會,因此對于世族這一階層缺乏專門的思考。既沒有追溯世族名稱的由來,又沒有明確其概念之所指,因此,他們將各種人物均摻入世族階層之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世族概念的提出及存在的問題

      民國學者孫曜在參考前人著作的基礎上,寫成了《春秋時代之世族》一書,該書首次給世族作了明確的定義。其文如下:“吾國春秋時代,各國大夫皆世襲守土,謂之世族,為當時各國實力之所寄,時代之重心也?!盵4]1又說:“世族者,封建制度之產物也?!盵4]4孫氏所說的“封建”,乃是指周代封邦建國的分封制度以及為了維系這一制度而建立起來的宗法制度,而非后來封建社會之“封建”。

      由此可見,孫氏所謂之“世族”,也就是宗法制度下世襲守土的卿大夫家族。但是,該書沒有解決前人之間所存在的分歧,反而在這種紛爭中又添一說。在書后所附的《春秋各國世族表》中,他說:“本表大體依賴顧棟高氏之《春秋大事表》及陳厚耀氏之《春秋世族譜》編輯而成……顧氏……皆擇其族大人多,有世系可考者,列之為世系表;其有只一見,雖事跡顯著,亦僅列之于《姓氏表》中……陳氏《世族譜》雖世族各歸其國,而漏列又太多。余更參之他書,考世族茍有可列者盡納之于表?!盵6]158

      于是該表對于《左傳》中出現(xiàn)的各國人物,不論士大夫與否均列為世族。因此,對于世族的統(tǒng)計過大,在其書后孫氏附有《春秋各國世族表》,其中收錄的一些世族與作者本人對世族的定義明顯有相互抵牾之處。這里不妨以其所收錄的秦國世族為例。見表2。

      表2 孫氏《春秋世族表》(僅秦國部分)

      從上表可見,孫氏所收錄的秦國世族,其祖先、世系、封地完全無可稽考,而各氏中,僅有百里氏一家有父子兩代為官的記錄,其他均無。至于孟明是否為百里奚之子,史籍中記載也很混亂?!秴问洗呵铩は茸R覽·悔過》載:“蹇叔有子曰申與視?!备哒T注云:“申,白乙丙也;視,孟明視也?!贝艘园滓冶?、孟明視為蹇叔之子。《史記·秦本紀》則云:“使百里傒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乞術及白乙丙將兵?!瘪R元材《秦史綱要》又認為:“大概百里奚是姓百里,名視,字孟明。其所以又名奚者,考奚之本義為隸役……百里奚最初是一個賣身的奴隸。所以后來的人就以奚稱之?!盵5]110可見,對于秦國僅有的一個世襲卿大夫,各家的看法也是迥然不同。即便百里奚與孟明確為父子關系,也不能說明百里氏即為秦國世族。因為百里氏僅有兩代人在秦國為官,而孟明也是因為其杰出的軍事才能才被提升,實是秦國不拘一格的用人制度的反映,其后人則不見于任何典籍之中,怎可算為世族呢?

      另外,孫氏表中所收錄的子車氏、杞氏、逢氏、楊氏、士氏、子桑氏7家也不能確定就是秦國世族。子車氏是為穆公殉葬的3兄弟,其身世不詳,這與孫氏對世族的定義“世襲守土”豈不自相矛盾?而杞氏、逢氏、楊氏只在《左傳》中出現(xiàn)1次,其家世根本無可稽考,怎可斷定為世族?在“士氏”一條,孫氏注云:“襄九年有士雅,疑亦士會之遺族,復士之舊氏?!笨梢娛渴纤^世族也是推測;若士氏真為秦之強宗大姓,為何記載如此之少?“子桑氏”一條注云:“公孫枝之后。”公孫枝何許人也?《史記·李斯列傳》引李斯上書云:“昔繆公求士,來丕豹、公孫枝于晉?!币怨珜O枝為晉人。然楊伯峻據(jù)《史記正義》引《括地志》云:“公孫枝,歧州人。”[6]331又認為公孫枝為秦人。至于這樣一個來歷不明的人,如何能夠斷定其為世族呢?而后亦未見有其族人在朝中擔任要職,更不要說封邑了。如此劃分秦國的世族似乎有些不合理。可見孫氏為世族所作的定義并不全面。而其《世族表》也并沒有根據(jù)自己的定義來考訂世族,實際是一個較為詳細的春秋人物表。

      孫氏對于世族的劃分之所以不能讓人信服,就在于雖然有定義,但定義的方法出現(xiàn)了錯誤??茖W的定義方法是將某一概念包含在它最近的屬概念中,并指示它與同一個屬概念下的其他種概念之間的差別。如果以世族為種概念,那么涵蓋它的屬概念應該是“卿大夫”。卿大夫是春秋時期官僚階層的主要構成部分。雖然在春秋時期世襲的卿大夫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不過也有少數(shù)特殊情況存在。如秦國就是大量任用客卿參政,這些客卿最后亦躋身于貴族之列,他們皆因才能而見用,與“世族”這樣世襲的貴族自然是兩個不同的群體。陳厚耀在《春秋世族譜》中,對于不能確定為世族的卿大夫,均列“雜人”一表以概括之。那么,“卿大夫”這一屬概念下至少有兩個種概念,其一是世襲守土的“世族”;其二是不世襲守土的“客卿”或“雜人”。孫氏確定“世族”這一概念后,卻未能嚴格遵守,將其他種概念一概囊括進去了。于是“世族”就成了貴族的代名詞,包括春秋時期所有的卿大夫階層,這與孫氏所定義的“世襲守土”是相違背的。

      孫氏之后,學者們在研究先秦史時都會涉及到“世族”這一概念,顧頡剛、童書業(yè)、顧德融、朱順龍等人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對春秋世族作了一定的研究。其中,唯童書業(yè)于其著作中對“世族”作了定義,他說:“所謂‘世族’,就是卿大夫的氏族,他們有細密的宗族組織,世世代代擁有土地和勢力,所以喚做‘世族’。”[7]69這一定義大體上與孫氏相同。然童先生只是大概地介紹了這一階層的政治地位,并未考訂各國的世族世系。另外,各家對于春秋各國的世族狀況也都語焉不詳。

      今人何懷宏所撰寫的《世襲社會的解體——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一書,是繼孫書之后的另一本研究世族的專著。該書給世族作了一個更為準確詳盡的定義:“(世族)即那些在社會、經濟方面具有支配勢力,盤根錯節(jié),代代相傳;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極為活躍,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家族。作為一國之主的君王諸侯的世系,自然不包括我們所說的‘世族’之內,而士及庶人家族,一般也稱不上是這種有權勢的‘世族’,所以,世族大致都是大夫家族?!盵1]101這一定義可謂全面而準確,基本上概括出了世族的特點。何氏的定義之法,是從清人所統(tǒng)計的諸多世族中,取其中之典型——魯國季孫氏和晉國趙氏以為范例,兼而論及其他世族作為補充,用歸納法得出各國世族的一般特征。

      然而在收錄各國世族時,何懷宏“采取了一個比較寬泛的標準,即凡是有兩代以上或同族者兩人以上均算作世族。”據(jù)此,他所統(tǒng)計的世族共有215家,超過了前人。他還認為“推想當時歷史實際情況,春秋各國世族顯然大大超過此數(shù),因為秦、蔡等國世族不會如此之少,而吳、越等國也不會全無世族。”[1]112也就是說,何先生承認了前人所統(tǒng)計的所有人物均為世族。如此一來,何先生所考訂的世族與其所作的定義之間的矛盾亦是昭然若揭的。

      四、結語

      縱觀世族研究的歷程,可將其分為兩個階段。清代以前,學者們對于世族的研究側重于世族人物名號及世系的考證,實際上是給春秋經傳(主要是《左傳》)中的人物作一個資料匯編,將其作為研究春秋經傳的一部分,而世族本身則并非主要的研究對象。因此各家均沒有對“世族”作出明確的定義,致使在考訂世族世系時取舍無定。清代以后,學者們不再局限于《春秋》經傳的章句訓詁、微言大義,而是將其作為史料來對待。在歷史研究過程中,世族作為春秋時代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逐漸為人們所重視,界定世族的含義也就必不可免。然而,由于受到前輩學術的影響,學者們在作出定義之后,又未能嚴格按照自己所作的定義來區(qū)分世族與非世族。同時,對于世系或有缺失的家族,各家又取舍不一。因此,對于世族的考證依然不能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們以為,對于世系明確、事跡詳備的卿大夫家族,可以總結其共性以為參考;而其不詳者,當闕疑不錄,以待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再作定論。

      [1]何懷宏.世襲社會及其解體——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

      [2]陳壽.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2:165.

      [3]張創(chuàng)新.中國政治制度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101.

      [4]孫曜.春秋時代之世族[M].北京:中華書局,1936.

      [5]林劍鳴.秦史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10.

      [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7]童書業(yè).春秋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9.

      K225

      A

      1674-3652(2017)06-0056-05

      2017—08—19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左傳》中的世卿研究”(2017SJB1217)。

      唐明亮,男,安徽和縣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古文化研究。

      丹 興]

      猜你喜歡
      世襲世系孫氏
      陸九淵行書《宋故孫氏夫人墓志銘》
      察哈爾格西《厄魯特王統(tǒng)世系》譯注
      遼耶律休哥世系考
      《巴林王公世襲》中記載的固倫淑慧公主四子質疑
      新見《源伯儀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補考
      敦煌學輯刊(2018年1期)2018-07-09 05:46:54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之唐貞休世系再考
      敦煌學輯刊(2017年1期)2017-11-10 02:33:11
      追愛就要厚臉皮
      山海經(2017年15期)2017-09-03 10:21:31
      毒癮也“世襲”?雄性大鼠毒癮遺傳給后代
      追愛就要厚臉皮
      追愛就要厚臉皮
      百家講壇(2016年10期)2016-07-04 18:28:46
      孟州市| 牙克石市| 宜州市| 南宁市| 新民市| 沾益县| 锡林郭勒盟| 花莲市| 泰州市| 班玛县| 项城市| 古交市| 九龙县| 镶黄旗| 治县。| 江达县| 鄂托克旗| 都安| 晋州市| 台山市| 右玉县| 搜索| 高阳县| 东海县| 黑山县| 张掖市| 东城区| 平武县| 恩施市| 远安县| 宜阳县| 固镇县| 白山市| 曲沃县| 永宁县| 洪江市| 潜山县| 阿克| 九龙县| 桓仁|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