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路
邊壽民(1684-1752),初名維祺,字壽民、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晚年又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山陽縣(今淮安)人,因畫蘆雁馳名江淮,乃至大江南北。晚年結(jié)廬于山陽城東粱陂橋畔蘆蕩里,名所居為“葦間書屋”。工詩詞,精書法,與鄭燮、金農(nóng)等人齊名。
邊壽民的這幅《蟹菊酒香圖》,畫面鈐印7方,其中6方為邊壽民印,分別為:“壽民”(白文方?。?、“頤公”(白文長方印)、“葦間人”(白文方印)、“潑墨”(白文長方?。?、“夫山畫師”(白文方?。ⅰ吧疥柸恕保ò孜姆接。涣碛?方“鄧拓珍藏”(朱文方?。┑泥囃厥詹赜 ?/p>
邊壽民留下了大量作品,其繪畫風格就技法而言主要分為兩類,一是潑墨寫意,用筆、墨、色在運行中呈現(xiàn)出的濃淡來表現(xiàn)物象的造型和動態(tài);一是用淡墨勾出物象的輪廓,再用干筆皴擦來表現(xiàn)物象的陰陽向背。主要題材以潑墨蘆雁為主,兼善花卉、蔬果、蟲魚、芭蕉、湖石以及生活用具等小品。以“邊蘆雁”擅名的邊壽民,所畫螃蟹也十分生動,北京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家博物館均藏有邊壽民“菊蟹”題材繪畫作品,內(nèi)容、構(gòu)圖與表達方式極為相似,足見畫家對畫蟹樂在其中。
根據(jù)題款可知,《蟹菊酒香圖》創(chuàng)作于清乾隆五年(1740)秋九月,作品以寫意手法勾勒生活一隅,別具一格。畫面主體為四件日常用具:最右側(cè)是一只編織條紋的束腳尊,幾枝盛放的菊花錯落插于其中;后方較大的瓷罐中放有一只酒提;左側(cè)描繪一只覆蓋提繩的粗陶質(zhì)酒罐;右側(cè)居中則為一個竹編蟹簍。一枝散落的菊花橫斜穿插其間,平添幾分逸趣。最為生趣盎然的是畫面中的兩只螃蟹,一只已然逃離束縛,另一只正以巨螯撐起蟹簍的蓋子,一只蟹足遠探,似在惶急尋覓逃生之路。此畫疏密得當,布局輕松,行筆周折有度,似隨意揮灑而成而又匠心獨運,雖然題材、構(gòu)圖及手法皆屬尋常,但毫無矯揉造作之態(tài),自成天真爛漫之趣。
《蟹菊酒香圖》畫風淳樸渾成,不似李鱓的花卉竹石那般粗筆寫意,大膽潑辣。邊壽民以尋常之物入畫,清新之感撲面而來。在繪畫技法上,該作品吸取了傳統(tǒng)山水畫筆法,淡墨勾勒輪廓而后干筆皴擦,兼以寫意花鳥沒骨畫法,濃墨點葉勁健圓渾,淡墨勾花層次分明,最后輔以淡赭提點,工細之中得見意趣。邊壽民的繪畫作品,一般比較著重于物體的體積、結(jié)構(gòu)、質(zhì)感,這一點在這幅作品中的覆蓋提繩酒罐上得以集中體現(xiàn)。畫家自創(chuàng)干筆皴擦之法,類似素描,沿形體細細皴擦,描繪頗具體積感,陶罐的粗糙與質(zhì)量躍然紙上;畫蟹則以濃墨為之,用筆精煉,刻畫生動,收放自如。在構(gòu)圖章法上,則是密集中見節(jié)奏。首先四件主體器物給人以穩(wěn)定之勢,然而高低錯落的安排生成了活動的韻律,借表達物象的形態(tài)、紋理、質(zhì)感,形成了畫面特有的空間透視;以數(shù)枝菊花為穿插點綴與畫面分割,使得層次更加豐富,逃生的螃蟹更是增加了畫面的活潑之感。
邊壽民的繪畫作品多為詩、書、畫的綜合體,在這幅《蟹菊酒香圖》中,畫家題詩云:
稻蟹膏方滿,罏頭酒正香 。
若辭連日醉,辜負菊花黃。
又錄南宋詩人范成大(號石湖)《秋日田園雜興》組詩中的一首題于畫上:
菽粟瓶罌貯滿家,天教將醉作生涯。
不知新滴堪篘未,今歲重陽有菊花。
邊壽民在跋語中交代:“此范石湖先生作也,與此幅詩情畫意頗合,因并錄之,以見古今人情思不甚相遠耳?!薄安恢碌慰昂N未,今歲重陽有菊花”意思是“不知新釀的酒可濾好了嗎?重陽的菊花即將盛放了啊?!边厜勖竦念}詩與范成大命意遙相呼應(yīng),畫家顯然也感到范詩與他的作品“詩情畫意頗合”,所以索性“并錄之”,以表明“古人”和“今人”情思的交融,是時空所無法阻隔的。詩詞題跋在填補畫面構(gòu)成上的缺失的同時,詩畫映照即景抒情,融古人詩意與今人畫境于一爐,結(jié)合了寫實與象征、具象與寓意,韻味綿長、渾然成章。
《蟹菊酒香圖》現(xiàn)藏于中國美術(shù)館,是由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歷史學家、詩人、雜文家鄧拓同志于1964年無償捐贈的。鄧拓捐贈的這批古代繪畫珍品,共145件(套),224個作品單元,構(gòu)成了上起宋元,下至晚清,反映中國繪畫歷史流變的收藏序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藝術(shù)遺產(chǎn),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和學術(shù)研究價值。但其中大部分年久失修,有的作品已然破損嚴重,長期未能展出面世?!缎肪站葡銏D》同樣面臨這一問題:作品為橫披形式,畫心為粗羅紋紙質(zhì),紙質(zhì)稀疏,舒卷后易出現(xiàn)折斷;作品另有多處蟲蝕痕跡,畫面紙張色澤不夠統(tǒng)一且污損較為嚴重,如此情形已無法展掛。后來經(jīng)過修復(fù)專家的不懈努力,通過清洗、揭托、全補、重新裝裱等主要步驟徹底大修之后,畫心明凈不失舊色,脫落處得到很好的拼補,殘缺之處得到細致的修復(fù),使作品重現(xiàn)了合符規(guī)制的橫披樣式,整體而言,既能滿足展觀的需求,又保證了作品更好地舒卷、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