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文化價值分析

      2018-01-02 07:52:44張意柳
      肇慶學(xué)院學(xué)報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龍母西江流域祖廟

      張意柳

      (肇慶學(xué)院 肇慶經(jīng)濟社會與歷史文化研究院,廣東 肇慶 526061)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文化價值分析

      張意柳

      (肇慶學(xué)院 肇慶經(jīng)濟社會與歷史文化研究院,廣東 肇慶 526061)

      德慶縣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西江流域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建筑之一。它不僅反映了龍母形象在制度支持下不斷演變并最終由人演化為神的制度文化與歷史文化,而且牌坊彰顯龍母的博愛與仁慈,全面反映了西江流域民眾的信仰文化。龍母祖廟牌坊作為西江流域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也深刻反映了嶺南建筑的形制與藝術(shù)文化。同時,龍母祖廟牌坊對西江流域民眾又具有廣泛的教化作用。因此,龍母祖廟牌坊是西江流域歷史文化體系中最重要的制度文化、道德教化與建筑文化的綜合體,也是西江流域信仰文化的載體。

      龍母祖廟牌坊;信仰文化;制度文化;教化;建筑文化

      西江流域是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兼容交匯的重要區(qū)域,除了具有土著獨特的百越原生態(tài)文化及正統(tǒng)的中原文化,還融合了海洋文化,吸收了異域文化,形成了嶺南文化個性鮮明、內(nèi)涵豐富的特色。特別是西江流域古建筑中的牌坊,最能集中反映這種文化特征。在西江流域民間信仰中,影響力最大的人文始祖龍母,數(shù)千年來不僅是一個傳奇性質(zhì)的歷史人物,更是一個民眾樂于接受與敬仰的神化主體與崇拜對象。圍繞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人物與信仰對象龍母所建的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紀念龍母的標(biāo)志性建筑,是西江流域少有的歷史文化遺存,它包含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既是嶺南文化史與民族史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國家制度文化、道德教化與建筑文化的融合體。同時,在制度文化、道德教化與建筑文化的架構(gòu)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西江流域民間信仰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龍母與悅城龍母祖廟牌坊

      西江流域遍布著數(shù)量眾多的龍母廟,據(jù)有關(guān)統(tǒng)計,到解放前,西江流域各縣擁有龍母廟數(shù)以千計,僅肇慶市的德慶縣內(nèi)就有三百多座。龍母廟比較著名的有德慶悅城龍母祖廟、梧州龍母廟以及武鳴羅波(龍母)廟等。肇慶是明清以來龍母廟數(shù)量最多的地方,德慶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龍母文化的影響,既成為西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歷史上被稱為“嶺西舟車之會”,也是民間信奉的“靈水洄瀾”之靈勝寶地。據(jù)中山大學(xué)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研究中心的學(xué)者蔣明智考證,德慶縣的悅城是龍母文化的真正發(fā)源地①唐代的《嶺表異錄》、宋代的《太平廣記》、明代的《洪武詔書》、清代欽定的《淵鑒類涵》等都有文字著錄,歷代記載重修悅城龍母祖廟的碑刻、楹聯(lián)、詩文和廟志等都構(gòu)成了“龍母文化的發(fā)源地是德慶悅城”的文字憑證。。

      悅城龍母祖廟位于肇慶市德慶縣悅城鎮(zhèn)悅城河與西江交匯處,前臨西江,后靠雄峻的五龍山,左為黃旗山,右為青旗山,位居靈勝之地,古時先后被稱為博泉廟、五龍廟、孝通廟[1]1165。經(jīng)查史料,龍母祖廟遠不止這三種名稱。南漢時稱博泉神廟;宋元豐初(1078年)稱“永濟行宮”;宋代張維《永濟行宮記》中又稱“悅城廟”;大觀二年(1108年)始稱“孝通廟”;建炎元年(1127年)尚書右仆射李綱在《歡迎詞五絕句》中稱龍母廟為“五龍廟”;明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詔書》稱龍母廟為“悅城孝通廟”;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給事中陳鐸書“孝通廟”額;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程起周《孝通祖廟舊志序》始有“祖廟”兩字,時稱“孝通祖廟”;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四川狀元駱成驤書“龍母祖廟”額[2]29。龍母祖廟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光緒《德慶州志》云:“州城之東越百里,有龍母廟。自秦而漢、而晉、而唐、宋、元、明,膺封十?dāng)?shù)朝,享祀二千載,迄今頌其功,稱其德?!盵3]354由此可見,龍母祖廟自秦以來,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龍母屢獲朝廷敕封,聲名顯赫。龍母祖廟由歷代官府不斷重修,龍母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從明洪武九年(1376年)起,每年5月8日龍母誕日,朝廷遣官致祭,并將龍母納入了國家祀典。

      龍母由人而神,輔佐朝廷保地方安寧,保護過往仕宦、商賈等平安往來,庇佑西江流域百姓免于水災(zāi)禍患,逐漸成為西江流域人們心中最重要的水神。西江流域百姓常受水患之災(zāi),對水有極強的敬畏之心,基于安全需要,對超自然的保護力量有強烈的依賴,民眾希望通過龍母水神來祈福納祥保平安。因此,龍母成為了官方及民間祭典的主神,龍母廟也越建越多,龍母信仰便成為了西江流域特有的民間信仰。

      悅城龍母祖廟越修越宏大,形成了宏偉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悅城龍母祖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悅城龍母祖廟是西江流域影響力最大、歷史最為久遠的龍母信仰場所,也是龍母信仰文化、歷史文化、藝術(shù)文化、道德文化、建筑文化等集大成的典型。作為悅城龍母祖廟標(biāo)志性建筑的龍母祖廟牌坊,則是這種典型的代表,建造的規(guī)模及規(guī)格也越來越高。它集龍母道德、龍母形象藝術(shù)、龍母信仰、龍母文化等因素于一體,是一種集精神文化、物質(zhì)文化、制度文化于一體的文化載體,具有獨特的物質(zhì)價值及精神價值,是嶺南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牌坊古稱“綽楔”,又稱牌樓,是我國傳統(tǒng)的門洞式建筑,主要用于旌表、紀念、裝飾、標(biāo)識、導(dǎo)向等,被人們視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性標(biāo)識。牌坊不僅具有獨特的建筑形態(tài),還集雕刻、彩繪、匾額、楹聯(lián)、書法等藝術(shù)于一體,凝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極高的審美價值和深刻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現(xiàn)在在許多街道、園林、書院、寺廟、陵墓、府第、宅院、商城、景點等地,常??梢钥吹叫沃聘鳟惖呐品唬煌呐品痪哂懈髯缘呢S富內(nèi)涵。

      根據(jù)史料,悅城龍母祖廟“始建無可考”[3]353,漢代已有奉祀,唐代已有重修碑記,歷代均有修建。今廟現(xiàn)存的主體建筑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1983年重修,由碼頭、牌坊、山門、香亭、東裕堂、碑亭、龍母墳等組成,占地13 668平方米。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由花崗石砌筑,主樓的浮雕、匾額、題辭、楹聯(lián)莊重典雅。[1]1165牌坊重建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至今已有110年歷史。悅城龍母祖廟牌坊位于山門前47米處的廣場中,牌坊前約有35米的平地。牌坊全部采用花崗巖修建而成,門樓式,柱不出頭,四柱三間五樓,仿木構(gòu),兩側(cè)各有一邊門,與石牌坊連以直欞欄桿。[4]牌坊外柱和廣場直欞護欄相連形成了統(tǒng)一的整體。牌坊樓高10米,總面寬9.52米,明間寬4.38米,兩個次間各寬2.57米。明間柱子高5.23米,45厘米見方,明間露明柱高4.26米,明間上柱高1.635米。次間寬約2.57米,邊柱高3.4米,38厘米見方,次間露明柱高2.51米。明間抱鼓石高1.96米,寬73.5厘米,厚18厘米。次間抱鼓石高1.83米,寬68厘米,厚16厘米。脊高18厘米,脊獸高51厘米。[5]33牌坊主樓的浮雕、匾額、題辭、楹聯(lián)莊重典雅,兩側(cè)小門額雕滿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兩側(cè)小門額下圓弧線具有西洋風(fēng)格[1]1165,屬于中西合璧的花崗巖石牌坊。明間柱子上刻有“光緒三十三年建”的題記。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封建統(tǒng)治者為旌表龍母護佑皇權(quán)、保一方平安、為民眾造福而建的紀念性建筑物。

      二、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的王道象征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龍母受到了歷代王朝的認同與肯定,得到的敕封與封號也不斷強化了她在西江流域的地位。據(jù)渠縣碑石《龍母墓碑》、梁廷楠的《南漢書》、宋代吳揆的《賜額記》、宋代張維的《永濟行宮記》、清代劉應(yīng)麟的《南漢春秋》、清代程起周的《孝通祖廟舊志序》、嘉靖《德慶州志》、乾隆《德慶州志》、道光《肇慶府志》、光緒《德慶州志》等,記載歷朝歷代對龍母的敕封、賜額如下: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5年),封為“程溪夫人”,加賜御葬;唐天祐元年(904年),封為“永安郡夫人”;唐天祐二年(905年),則封為“永寧夫人”;南漢大寶九年(966年),封為“龍母夫人”;宋元豐元年(1078年),封贈為“永濟夫人”,加封“靈濟崇福圣妃”,賜廟額曰“永濟”;明洪武初封“程溪龍母之神”;明洪武八年(1375年)封“程溪龍母崇福圣妃”;明洪武九年(1376年)封“護國通天惠濟顯德龍母娘娘”;清咸豐三年(1853年)封為“昭顯”;同治六年(1867年),兵部尚書兩廣總督瑞麟奏請加龍母神封號,同治七年(1868年)封“溥佑”;光緒八年(1882年)肇慶知府紹榮具詳?shù)婪?,轉(zhuǎn)請督府奏請龍母神封號,封為“廣蔭”。龍母屢受敕封,其廟宇得到歷朝重修,牌坊也多次獲重建、維修、賜額(見表1)。

      表1 悅城龍母祖廟捐建或重修大事一覽表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外形宏偉,莊嚴典雅。牌坊上的楹聯(lián)與匾額等代表朝廷對龍母的高度褒揚,不僅具有最高權(quán)威,同時也直接引領(lǐng)了民眾對龍母虔誠的敬仰與崇拜。牌坊明間主樓檐下斗棋正中最頂端鑲嵌的是皇帝莊重雄渾、剛勁有力的豎匾題辭“圣旨”兩個穩(wěn)健的楷書大字,昭示了龍母的功德,顯示了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也對民眾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使之對龍母充滿敬畏與崇拜之情。在民眾的心目中,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高高在上的王道象征。

      從眾多的文獻著錄、地方志、碑刻、詩文、楹聯(lián)、廟志、圖片、影像等資料中,我們首先可以看出,封建統(tǒng)治者屢次敕封是對龍母地位的肯定,對龍母文化的重視。同時,統(tǒng)治者也期望自己的江山皇權(quán)得到龍母的護佑,能獲得永固,保天下太平。這也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強政治管轄,使民心歸順,以達到統(tǒng)治嶺南地方割據(jù)勢力的手段。其次,歷朝歷代地方官紳等“造神者”宣揚“天子圣明”“皇恩浩蕩”的思想,他們積極籌集修建資金是對朝廷的孝忠,“上輔朝廷,下保黎庶”,以鞏固地方統(tǒng)治,納福保一方平安,同時更是為自己晉爵加封造勢,期望自己步步高升。其三,外地民眾及當(dāng)?shù)匕傩盏烬埬肝幕l(fā)源地朝宗主要是想得到龍母的福報,期望風(fēng)調(diào)雨順,豐收連年,生意發(fā)達,家旺財旺,納龍母所賜之財、丁、貴、艷、壽,也反映了百姓的孝順忠義的思想。各個階層各自為自身發(fā)展需要而主動創(chuàng)制的活動及形成的文化精神因素,逐漸形成了一種有組織的規(guī)范體系。“人類的行為受思想、觀念、精神因素的支配,然而人類行為實際又是一種群體的、社會的共同行為。所以文化的精神因素必然會反映、萌生和形成習(xí)俗、規(guī)則、法律、制度等制度因素?!盵6]作為精神文化的產(chǎn)物和物質(zhì)文化的工具的制度文化,構(gòu)成了人類行為與活動的習(xí)慣、規(guī)則,并且在協(xié)調(diào)個人與群體、群體與社會的關(guān)系,以及保證社會的凝聚力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龍母文化既存在于民眾的精神體系之中,也一直存在于制度之中,是民間信仰文化與制度文化最完美的結(jié)合體。

      作為物質(zhì)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的基本核心是由歷史演化產(chǎn)生或選擇而形成的一套傳統(tǒng)觀念,尤其是系統(tǒng)的價值觀念。歷朝對龍母的封賜活動都是統(tǒng)治者神道設(shè)教制度的產(chǎn)物,其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形成制度的作用,也是維護其統(tǒng)治制度的產(chǎn)物。統(tǒng)治者從中原文化中引入成套的典章制度,并通過政治文化、禮儀文化等的滲透,決定性地影響嶺南文化,作為一種控制手段并使之制度化。另外也是地方社會權(quán)勢人物的影響及當(dāng)?shù)匦叛鑫幕d起的結(jié)果。無論是縱向觀察龍母及其牌坊的歷史,還是橫向?qū)徱暜?dāng)朝社會對龍母高度敬仰的現(xiàn)實,其實際上都是制度文化的變遷和制度文化的發(fā)展問題。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獨特的地位和社會功能對嶺南民間信仰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達到了王朝控制嶺南民眾意志、霸氣體現(xiàn)王權(quán)意旨的目的。同時,悅城龍母祖廟及牌坊盡管因客觀問題多次毀損,但卻能在各個王朝被及時修繕與重建,除了民間力量的作用,官方的制度化干預(yù)與主張也是重要因素。特別是當(dāng)?shù)毓賳T秉承朝廷旨意,出資并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正是重要的制度保障。

      三、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的教化功能

      龍母信仰的形成具有豐富的社會原因與歷史原因。秦時,政權(quán)核心在中原,中央政府對嶺南無力直接控制,只好選擇代表人作為治理的工具。到了漢朝后,盡管中央政府對嶺南的控制有了加強,但仍覺力不從心,只能通過沿用代表人的方式來柔性控制,立牌坊就是最好的官方控制行為之一。在中國封建社會,官方通常利用立牌坊這一政治手段來發(fā)揮教育引導(dǎo)作用,用牌坊這一建筑形式作為媒介,旌表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以及在民間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就是樹立道德楷模,來頌揚符合當(dāng)朝社會需要的倫理道德標(biāo)準下的優(yōu)秀者,從而達到樹立良好社會風(fēng)尚、穩(wěn)定社會秩序、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目的。牌坊建造前,必須由當(dāng)?shù)毓俑磸?fù)查核事實,史官形成材料,再逐級往上呈報,最后經(jīng)皇帝審查恩準后,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即使允許建造,也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如建造牌坊的規(guī)格大小,用柱多少,用樓多少,都有規(guī)定。只有帝王神廟、陵寢能建“六柱五間十一樓”,臣民百姓則不超過“四柱三間七樓”。由皇帝下圣旨親自“恩準”建牌坊始自明太祖朱元璋。據(jù)《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記載,“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廷試進士賜任亨泰等及第出身,有差上命,有司建狀元坊以旌之。圣旨建坊自此始。”從此以后,由皇帝下旨建造的牌坊,成為臣民所獲得的最高等級的榮譽,對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對一個地方來說,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殊榮。牌坊由此而發(fā)展演變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加強封建統(tǒng)治的有力工具,立牌坊也成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有效的統(tǒng)治手段。[7]

      統(tǒng)治者為龍母立牌坊,不僅要彰顯龍母的精神與品德,同時也要宣揚封建禮教、倫理道德觀念。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十分重視牌坊坊主事跡的宣傳作用,利用它傳達當(dāng)朝的治世思想。因此,悅城龍母祖廟牌坊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是社會控制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這種控制與引導(dǎo),彰顯孝忠、博愛、信善、福報等道德理念,宣揚倫理道德,凈化民眾心靈,最終積淀為一種民間文化。因此,牌坊具有重要的教化百姓的意義和凝聚人心的作用。

      歷朝不少掌權(quán)的官員都把龍母認作契母,民間歌謠傳唱:“道道圣旨封龍母,帝皇江山保得牢。官員拜奠認契母,官場順利步步高。經(jīng)商過往拜龍母,三年回頭變富豪。平民百姓拜龍母,風(fēng)調(diào)雨順時年好。”民間信仰活動都是以祈、報為雙重目的,這些歌謠反映出通過“祈”這一活動及“報”這一結(jié)果,不僅贊揚龍母積福積德,對人們的祈求有求必應(yīng),同時教育引導(dǎo)各階層人積極向善,才能求福。據(jù)陸舜臣《德慶州志·宋知軍州事鄧桓記》:“晉康郡悅城之龍母,聞于天下,舊矣自秦,迄今幾千數(shù)百年,其神靈如在凡。仕宦之南北,商旅之往來者,靡不乞靈于祠下?!笨梢姁偝驱埬该麚P天下,又非常靈驗,以致四海朝宗,追捧祭拜。加上官方宣揚,使龍母由人到神,其地位由于朝廷的屢次封贈,各有誥命,也達到顛峰,可見龍母在社會教化中的重要作用。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的教化作用是通過諸多重大活動實現(xiàn)的。每年龍母誕與潤誕,來自港、澳、廣東、廣西、海外等地的民眾聚集在悅城,共同緬懷龍母。在誕辰慶典中,通過規(guī)制化的宗教儀式與系列活動,形成了良好的龍母認同與龍母文化宣傳,實現(xiàn)了引導(dǎo)民眾向善、為善的導(dǎo)向價值。

      悅城龍母祖廟頂上“圣旨”匾額下的豎匾上橫刻有“悅城”兩個字及豎刻有“龍母祖廟”四個大字,更增加了龍母祖廟牌坊的莊嚴,顯示了龍母的顯赫地位。豎匾下明間正中橫匾上雕刻有“龍光入觀”四個遒勁有力的楷書大字。明間兩柱上刻有對聯(lián)“龍得水而神,萬里飛騰,噴霧噓云作霖雨;母以育為德,群元嫗伏,珠航琛舶祝安瀾?!贝伍g橫匾上分別刻有“旗山聳翠”“靈水洄瀾”。次間兩邊柱上刻的對聯(lián)是“露爪鳳麟育靈德,芝楣玉棟沖波光?!迸品坏牧硪幻婷鏖g正中上端匾額刻有“四海朝宗”四個大字,明間兩柱上刻有對聯(lián)為“龍德動九重,綸紼煌煌頒鳳誥;母儀欽萬國,冠裳濟濟肅鳧趨?!贝伍g兩邊柱上刻的對聯(lián)是“真靈所宇云為蓋,息壤相安海不波。”牌坊上的匾額題辭及對聯(lián)都是對龍母的歌功頌德,對龍母西江護航、庇佑萬民的功德極盡褒揚,同時對龍母的博愛精神進行了高度贊揚,并使龍母成為嶺南重要的信仰對象,以此來影響并教化西江流域百姓,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

      四、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的建筑特色

      悅城龍母祖廟始建年代雖無可考證,但漢代已有奉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信仰場所。祖廟臨江而建,牌坊又在廟前廣場最前端,可以說牌坊是龍母祖廟建筑群最重要的標(biāo)志性建筑。整座牌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古樸精致。牌坊的形制及圖案、雕刻、匾額、題辭、對聯(lián)等以神、絕、巧、靈著稱于世。在建筑學(xué)上有很高的價值,也是龍母祖廟精、氣、神所在。其建筑風(fēng)格、匾額題辭、書法對聯(lián)、雕飾彩繪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象征意義。因此,獨具特色的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本身所蘊含的建筑文化就十分值得研究與分析。

      據(jù)光緒《德慶州志》記載,明朝正統(tǒng)十三年(1449年),都指揮王清在儀門內(nèi)建“感應(yīng)”牌坊。這是筆者所查到的悅城龍母祖廟內(nèi)最早建立牌坊的記錄?,F(xiàn)在所存的龍母祖廟牌坊建于晚清,雖年代不太久遠,但牌坊仍是建筑與文化精品。整個牌坊“比例較接近于宋代建筑,顯得莊嚴穩(wěn)重,雄渾有力。其屋面坡度平緩超過唐構(gòu)南禪寺,屋角平直無反曲起翹,又略有漢闕古風(fēng)。”[5]34牌坊每根柱子前后都有抱鼓石夾護,增加了牌坊的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牌坊的頂面為廡殿頂?shù)乃膶佣饭俺鲩?,樓面平緩、穩(wěn)重。牌坊上龍的圖案尤為別致、逼真,每一層都有一個相向的鰲魚作裝飾。柱枋構(gòu)件運用榫卯拼接,不用斗拱,枋上疊澀挑出棱角牙子式的一排排石塊,上承屋蓋。因石柱無需防潮,柱礎(chǔ)或柱座均被取消,只在石柱下四角上各刻一個小小的柱礎(chǔ),使人覺得柱礎(chǔ)依然存在。[5]35

      我們分析龍母祖廟的裝飾題材會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祈福文化與信仰文化體現(xiàn)比較充分。牌坊建筑中多采用一些寓意吉祥或具辟邪意義的浮雕圖案。如牌坊上置有鰲魚、蓮座寶瓶的脊飾。在傳統(tǒng)文化中鰲魚是一種吉祥物,是鯉魚化身而成,具龍頭、魚身、四足。鰲魚不僅是自由的修行者,也是慧眼的象征,體現(xiàn)出龍母與龍子、大海的關(guān)系,同時也具有鯉魚躍龍門、獨占鰲頭的喻意。寶瓶是佛教信仰中善法之源,能滿足信仰者的一切心愿。蓮花則是花中君子,具有香、凈、柔、愛四德,在傳統(tǒng)文化中喻具四德、修成正果。龍母祖廟牌坊上龍鳳、蝙蝠等雕飾,寓意吉祥。牌坊抱鼓石上刻有龍鳳圖案,龍乃百獸之尊,是封建社會中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的象征。鳳乃百鳥之首,封建社會中常用來作為高貴的皇后的象征。既有龍母之喻,亦有吉祥之意。整個牌坊的額枋、上柱、抱鼓石等上面有淺浮雕,內(nèi)容多為龍鳳、蟲鳥花卉,也有人物走獸。其中龍的圖案別致,龍頭逼真,龍身以盤旋飄舞的卷草代替。額枋及雀替皆有鏤刻浮雕,精細通透,雕刻裝飾繁復(fù)細膩。整個牌坊建筑藝術(shù)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

      悅城龍母祖廟牌坊的建筑形制與造型,配以穩(wěn)健的楷書題辭,古香古色的篆字對聯(lián),龍鳳、鰲魚、蓮座寶瓶等裝飾,融柱、門、樓、匾、額、飾于一體,成對稱格式,體現(xiàn)出莊嚴、雄偉、古樸、典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牌坊建筑采用的中西合璧方式,特別是兩側(cè)小門額下的圓弧線具有非常明顯的西洋風(fēng)格,兩側(cè)形制罕見的直欞欄桿既延伸了牌坊的邊界,擴展了牌坊的建筑氣勢,又讓祖廟建筑群及廣場與西江、悅城河形成一個通透而又有邊界的空間,反映了清末東進的西式建筑在西江流域的實際應(yīng)用。這也客觀反映出,自利瑪竇登陸肇慶建有仙花寺后,西方建筑文化在西江流域有了較廣泛的傳播。

      總之,通過對龍母祖廟牌坊文化價值的分析與研究,可以形成幾個基本觀點:其一,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民風(fēng)民俗的重要載體,是西江流域龍母文化中重要的信仰文化符號;其二,悅城龍母祖廟牌坊是歷史長河中制度文化與王權(quán)的象征,它不僅折射出自秦以來龍母在體制中的地位,也反映出西江流域龍母信仰這一獨特的地方信仰與王權(quán)控制下的國家祀典的融洽關(guān)系;其三,龍母祖廟牌坊是嶺南社會教化的載體,龍母祖廟牌坊文化成了道德教育、倫理教育、制度教化最重要的內(nèi)容,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其四,龍母祖廟牌坊本身融合了豐富的建筑元素,是集嶺南雕刻藝術(shù)、繪畫藝術(shù)、習(xí)俗文化等于一身的建筑實體;其五,龍母祖廟牌坊作為省級文物,是重要的實物資料,具有歷史和科研的雙重價值。

      [1]肇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肇慶市志(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

      [2]溫愛民.德慶悅城龍母祖廟碑刻考之一[J].嶺南文史,2013(2).

      [3]楊文駿,朱一新,關(guān)棠,黎佩蘭.光緒德慶州志[M]//廣東歷代方志集成:肇慶府部(40).廣州: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6.

      [4]德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德慶縣志[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644.

      [5]吳慶洲,譚永業(yè).德慶悅城龍母祖廟(一)[J].古建園林技術(shù),1986(4).

      [6]曾小華.文化、制度與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xué)報,2001(2):32.

      [7]金其楨,崔素英.牌坊·中國:中國牌坊文化[M].上海:上海大學(xué)出版社,2010:47.

      Analysis on Cultural Value of MemorialArchway of the Yuecheng Dragon Mother Temple

      ZHANG Yiliu
      (Zhaoq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ocial and Historical Culture,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 526061,China)

      Deqin Yuecheng Dragon Mother Templ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cultural building in the Xijiang River Basin.It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the Dragon Mother in the support system,and the system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culture of finally transforming human to God,and furthermore the memorial archway also highlights the love and kindness of the Dragon Mother,and fully reflects the belief in Dragon Mother of people in Xijiang River Basin.As the landmark in the Xijiang River Basin,the Memorial Archway reflects the shape and art culture of buildings in the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At the same time,it is also significant in cultural education for the local people.Therefore,the Memorial Archway of the Dragon Mother is an important synthesis of system culture,education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culture,and also a carrier of cultural beliefs in the Xijiang River Basin.

      Memorial Archway of the Dragon Mother Temple;culture of beliefs;culture of system;enlightenment;architecture culture

      董 娟)

      C912.4

      A

      1009-8445(2017)06-0016-06

      2017-08-28

      廣東省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資助項目(GD15DL07);肇慶市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17年度規(guī)劃項目(17ZC-06)

      張意柳(1972-),女,湖南瀏陽人,肇慶學(xué)院肇慶經(jīng)濟社會與歷史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龍母西江流域祖廟
      西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中居民支付偏好及潛在類型識別
      走進祖廟博物館 弘揚佛山文化
      小主人報(2022年3期)2022-03-11 08:26:54
      “三月三”、掘尾龍與龍母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3:57
      體驗經(jīng)濟視角下西江流域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旅游開發(fā)研究
      廣西西江流域生態(tài)補償問題與對策研究
      青蛙謝龍母
      西江月(2016年7期)2016-11-26 16:06:08
      祖廟:中國上古的儀式中心及其復(fù)雜內(nèi)蘊
      宋元以來浙江媽祖信仰研究初探 *
      “龍母”開啟征戰(zhàn)之路 艾米莉亞·克拉克
      電影故事(2015年16期)2015-07-14 02:22:28
      一個三角洲城鎮(zhèn)的上游區(qū)域:16-19世紀西江流域的九江移民
      湖北省| 定兴县| 阿拉尔市| 南阳市| 敖汉旗| 安仁县| 洛南县| 来安县| 临夏市| 白沙| 霸州市| 宝山区| 合阳县| 凤城市| 依安县| 武穴市| 安徽省| 应城市| 辉县市| 积石山| 浏阳市| 阳曲县| 苏州市| 新乡市| 宿迁市| 许昌市| 汶川县| 海兴县| 娄烦县| 渝北区| 博爱县| 延安市| 定襄县| 民勤县| 正阳县| 疏附县| 南充市| 濮阳县| 布拖县| 浮梁县| 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