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琴賢
[摘 要]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工具,它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初中數學教育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筆者通過文獻研究法、訪談法、比較法等方法,分析總結了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微課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以期擺脫低效的課堂教學,讓課堂實現“質”“效”的飛躍.
[關鍵詞] 初中數學;微課;教學效率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傳統(tǒng)的“人——筆——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當前初中數學教育的需求,甚至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以微課、慕課、幾何畫板等新型的教學輔助工具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已經運用到了課堂教學中,為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課堂教學擺脫了低效的尷尬處境. 通過調查、走訪發(fā)現,大多數教師未能找準微課的位置,同時也不十分明確微課的優(yōu)勢,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分析歸納了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優(yōu)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微課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
“微課”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概述
1. 針對性:主題突出并鮮明
通過研讀蘇教版教材發(fā)現,章節(jié)中往往會涉及煩瑣的知識,但是始終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要完成教學目標,就必須要在課堂上突出主題. 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顯著特點就是煩瑣、拖沓,它往往會涉及教材中出現的任何一個知識點,且不分伯仲,出現了“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現象. 將微課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一般會圍繞某一具體知識點展開,整個教學過程呈現短小、精煉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抓住重點,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就利用相關技術,將“有序數對表示坐標軸上的點”的相關內容制作成微課,課堂上用微課的內容來展示“坐標”. 這樣一來,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投放在“坐標”上,同時課堂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 多樣性:資源豐富并生動
微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從某種角度來講,微視頻的設計和制作過程就是各種教學資源融合的過程,并且實踐證明,微課要想實現“課件、習題、練習”的一體化、流程化,就必須要將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融入微視頻中. 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微視頻的制作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同時根據教學目標,融入豐富、生動的教學資源,如數學史. 這樣的課堂,不僅能夠提高初中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講授“勾股定理”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將勾股定理產生與發(fā)展的過程和勾股定理的證明制作成微課,這樣的課堂,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勾股定理”的產生并非偶然,而是數學家研究的產物,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文化、數學知識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3. 靈活性:操作簡單并方便
從載體上來講,微課的顯著優(yōu)勢就是“靈活”,且操作既簡單又方便. 微視頻的長度往往不會超過10分鐘,它存儲所需要的空間也較小,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用微課時,不必刻意準備硬盤,用手機即可儲存. 同時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操作微視頻,給予學生思考、內化的時間,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 例如,“二次函數圖像及性質”的相關內容較為抽象,且理解難度較大,因此筆者針對教材的具體內容,制作成了微視頻. 微視頻中將函數圖像的平移、變化進行展示,這樣的過程給予了學生親眼“觀”的機會,使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強化.
“微課”提高蘇教版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建議
1. 新知識:點明學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且實踐證明,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對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直接、重要的影響,甚至說“良好的導入是成功課堂的一半”. 為了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筆者在制作微課前,一般都會對教科書進行研讀,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認知水平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將一些生活素材、數學史等資源融合起來,設計、制作形成微課. 微課完成后,筆者可以通過QQ、微信、E-mail等方式傳遞給學生,并要求學生在課前觀看. 通過課前觀看微視頻,能夠使學生的大腦形成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更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便于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課堂上,學生便不會再“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知識主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聽”“學”,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例如,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圖形的一次性平移”的相關內容,而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又出現了“圖形的平移”這一章節(jié). 因此,筆者在課前設計、制作了微課,并將微課傳給學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觀看到. 微課中,筆者將行駛的汽車、推拉門以及電梯等生活中常見物體的移動過程融入進來,在此基礎上,將之前學習過的“圖形的一次平移”相關內容也融合進來. 通過觀看微課,學生能夠對“平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更能夠消除學生對“平移”的陌生感,使學生明確本章節(jié)是建立在“一次平移”的基礎上,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為實施有針對性的學習做鋪墊,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2. 重難點:抽象化為具象,降低理解難度
初中數學學科具有顯著的兩大特點,具體為:邏輯性和理論性. 通過研讀教科書發(fā)現,無論哪一章節(jié)都有自己的重難點,并且每一個重難點都有相應的例題解析. 然而,在實踐教學中,仍舊有部分學生不能夠完成學習目標,甚至有部分學生放棄了數學知識的學習. 初中數學的重難點,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將微課運用到初中數學重難點的教學中,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完成抽象到具象的轉化,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一次函數的圖像及性質”“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及性質”等章節(jié)的內容都較為抽象難懂,因此筆者針對班級學生和教科書的具體情況,制作了微視頻. 微視頻中,筆者針對函數圖像的平移和轉化、函數的解析式、函數的性質等進行了重點講解,同時還將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以及反比例函數的圖像進行了對比,加深了學生對函數圖像的認知,使學生對初中階段有關“函數”的相關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微課在設計、制作時,筆者按照“實驗畫圖像——例題講解——鞏固練習(自主、合作)——習題”的過程,使學生對該部分內容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
3. 復習:開展點狀復習,實現因材施教
微課不僅能夠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還能夠運用到課堂復習中. 實踐證明,將微課運用到課堂復習中,能夠激發(fā)學生復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促使課堂完成“低效”向“高效”的轉變,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借助微課能夠構建一種新型的復習方式——點狀復習. 通過點狀復習,能夠幫助初中生形成一個完整、順暢的知識網絡,同時還能夠減少學生的習題量. 除此之外,微課制作完成后,教師要將其傳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隨時隨地觀看,這樣無疑是增加了學生復習的時間,同時還能夠實現因材施教,使每位學生按需查找,從而提高復習的效率.
例如,在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的“開方法”時,筆者將“一元二次方程”通過“降冪”,轉化成為2個“一元一次方程”. 這里需要學生特別注意就是:若方程能夠化為x2=p或者(mx-n)2=p(p≥0)的形式,那么就可以得出:x=±根號p或者mx-n=±根號p. 課堂上,筆者通過微課進行了復習引導,課下,筆者將微課傳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反復觀看,從而真正地了解“開方法”,為進一步復習奠定基礎.
結語
微課的顯著特征就是“短小精悍”,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它較為適合. 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微課運用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且這些問題制約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因此,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要針對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特征,不斷地進行實踐與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具有班級特色的教學模式,促使微課的優(yōu)勢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促使課堂教學擺脫“低效”的尷尬境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