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包容度越來越大,殘疾學生更應該充分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殘疾學生的受教育公平與人文關懷問題應受到高校管理者的廣泛重視,而人文關懷與教育公平從目的與本質上看是相輔相成的,都注重強調被管理者的個人發(fā)展,在管理的過程中,使得殘疾人能夠忽視自身的不足,然后獲得一定的自身發(fā)展能力,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效果。
一、高校對殘疾學生人文關懷所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配套設施建設往往忽視殘疾學生的特殊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高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入學,不能因為其身體殘疾而將其拒絕。因此,殘疾人高等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際上有關特殊教育的發(fā)展模式有三種,第一種是為殘疾學生開辦獨立的學校,第二種是在普通學校中開辦獨立的專門針對殘疾學生的學院,第三種則是殘疾學生跟班就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前兩種發(fā)展模式已經逐漸顯現(xiàn)出弊端,而隨班就讀,將殘疾學生與普通學生放在一起接受教育的模式已經在社會上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與前兩種發(fā)展模式相比,第三種發(fā)展模式更加需要高校、國家和社會的協(xié)調配合。殘疾學生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其自身價值應該得到更好的發(fā)展,殘疾學生的利益更應該得到相應的保障。這是高校管理者應該思考和探索的。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建設過程中對殘疾學生的考慮較少,導致相關的配套設施建設不能滿足殘疾學生的需求,使得很多殘疾學生的價值得不到真正發(fā)揮。
(二)忽視殘疾學生的特殊心理
從心理特征分析,殘疾人的心理往往不同于普通人,生理缺陷導致大多數(shù)人較為敏感并且感到自卑。有研究殘疾人心理的學者指出,部分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除非主動要求別人幫助自己,其余時間都希望自己被當作一個正常人。過度的特殊化不利于殘疾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不利于他們與普通學生交流,更不利于他們融入社會的大環(huán)境。
過度關懷使得殘疾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下降,更加傾向于接受別人的幫助,并對其產生依賴。另外,過度給殘疾學生開通綠色通道或者降低考核標準,不僅會增加其內心的自卑感,也容易使其養(yǎng)成懈怠和投機心理,做事情不傾盡全力。因此,從長遠來看,過度特殊化會對殘疾學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
二、高校如何對殘疾學生進行適度的人文關懷
(一)給予適當?shù)奶厥庹疹?/p>
對于殘疾學生,高校應該給予適當?shù)奶厥庹疹?,比如設立一定的獎勵政策,在普通獎學金的基礎上增設專門鼓勵殘疾學生的獎學金。對于殘疾學生的宿舍分配,高校應該有一套自己的應急機制。對于家庭較為困難的殘疾學生,高校還應該為其建立相應的數(shù)據(jù)庫,并且在生活上給予其一定的幫扶和資助,這類學生是相比較普通貧困學生而言更要著重幫扶的對象。
(二)完善適合殘疾人的硬件設施
對于殘疾學生而言,相比起別人的好心幫助,其本身更喜歡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情。為了方便殘疾學生的日常生活,高校應該完善相應的硬件設施。在美國,很多高校都設有方便殘疾人行走的殘疾人通道。目前,中國大部分高校做得卻遠遠不夠,相配套的硬件設施很不完善,校園內部沒有設置為方便殘疾學生的硬件設施。根據(jù)國外的優(yōu)秀經驗并且結合自身的不足,我國高校應更加重視學校硬件環(huán)境建設,例如,在校園內部設置專門服務殘疾學生的硬件設施。圖書館和食堂也應在普通餐桌中間安排適合殘疾學生就餐或學習的地方,比如餐桌和學習用桌可以調節(jié)高度,這樣既可以滿足普通學生就餐的需要,也可以滿足坐輪椅的殘疾學生的需要。在宿舍安排方面,高校應該盡量將行動不便的學生安排在樓層較低的宿舍。圖書館中的學習資料也應該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應該增設大量可供盲人學生閱讀的圖書和學習資料,完善學習資料共享系統(tǒng)。
(三)合理運用科學技術輔助教學,加強師生、生生交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越來越發(fā)達,這就為殘疾學生跟班就讀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支持。助視器、助聽器的不斷改進,使得殘疾學生和普通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接受教育成為可能。高校要完善教室硬件設備,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進行輔助教學,確保殘疾學生可以和普通學生一樣及時、有效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同時,班級內部可以成立互幫互助小組,幾個普通學生和一個殘疾學生分配到一個小組,使得殘疾學生可以有大量機會和普通學生交流、學習。另外,教師應該多分配一些小組任務,使得殘疾學生可以和普通學生相互合作,讓殘疾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打破原有的自卑心理,逐漸融入正常人的群體中,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
三、結語
特殊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重視,殘疾學生的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國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對殘疾學生的人文關懷應當根據(jù)殘疾學生自身獨特的心理特點,適當和適度地進行,而不是盲目地跟風。高校對殘疾學生的人文關懷應當真正有利于殘疾學生的發(fā)展,有利于其以后走向社會,更加具有競爭力并且更容易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這樣的人文關懷才是適合殘疾學生的人文關懷,才是值得推廣和發(fā)展的人文關懷。
(青島大學)
作者簡介:唐歆妍(1993-),女,山東淄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