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華
摘要: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宣告研制成功,隨著計算機的產生,伴隨的是互聯(lián)網的誕生、普及。現(xiàn)今社會是一個處處講究信息化的社會,人人的生活都與信息技術脫離不了關系。所以就連信息技術都已融入到了小學的課程中,因此,從小培養(yǎng)信息技術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150-01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光是簡單的教會學生學習操作電腦、熟悉軟件,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去互聯(lián)網獲取信息。世界化進程的推進讓我們不得不培養(yǎng)更多擁有信息技術的人才,為適應信息時代所打下基礎。從入門的三年級起,這門課程對學生們至關重要,但是受到一些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某些學校認為除了語數(shù)外之外的課程都不重要,所以導致了大多數(shù)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的課時極少,也給教師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的學生可能覺得有一點不可思議,覺得為什么互聯(lián)網那么的神奇,是怎樣在一臺小小的電腦上面做到這么多的操作的。其實三年級的學生學習的都是信息技術當中特別基礎的知識,我們沒有要求他們在小學階段一定要學會編程,但是簡單的操作還是必學的。那么在學生學習的階段中教師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教師可謂是學生與知識之間的橋梁,搭建的是學習的海洋。
小學生普遍都會有一個共通的特點——活潑好動,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的特性進行教學,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先拋出一些比較有趣的東西:教學生制作電子版報、電子賀卡、電子刊物等等。那么制作這些東西又要求學生務必要熟悉一些軟件: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通過這些計算機當中最基本的軟件來熟悉計算機的操作,首先要使用計算機就得學會打字,打字的話就用到word文檔,打字的指法通常是將左手手指放在ASDF上面,右手手指放在JKL上面,這樣的指法是比較容易提升打字速度的。提升了打字速度以后就要講到word文檔的文字排版了,段落的設置,首行的縮進,還有一些基本的對文字的處理,都必須要求學生掌握。
2.學生的自主實踐很重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對于小學的學生還是太過于遙遠,所以只學習理論知識的話,學生不易對知識吸收,要結合實踐來讓這門課程在學生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要求學校要有專門的計算機房,現(xiàn)代的發(fā)展為學生們提供了這些便利,讓學生們更早的接觸信息技術,了解互聯(lián)網時代,熟悉大數(shù)據(jù)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在小學的信息技術當中,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掌握獲取、傳遞、處理和應用信息技術。
講到實踐的作用,那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師的引導了,作業(yè)是學生們不喜歡的,那么教師布置作業(yè)的意義何在呢?在于教會學生實踐,親自動手做做當天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知識和操作。信息技術課堂的趣味其實比較小,那相對的就是學生可能在課堂上的走神,針對這個問題,許多教師都會產生困惑,怎樣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幾十分鐘的課堂上認真聽講呢?
2.1了解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學著跟學生做朋友,然后謙虛聽取他們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更改自己的教學方式,找到更加適合這群活潑好動的學生。通過對小學生心理的了解,他們最容易接受的就是自己熟悉的東西,信息技術發(fā)展到今天,不僅僅只和計算機掛鉤,還和手機的發(fā)展具有關聯(lián)。讓學生來學習手機的操作的話是學生期待的,大致了解android系統(tǒng)、iOS系統(tǒng)、windows系統(tǒng)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還要從手機出現(xiàn)的時間開始學習,將手機的發(fā)展歷程一一熟悉。
2.2鉆研教材。書本仍然還是學習的載體,知識大多數(shù)是書本上而來,然后在書本上再衍生出更加深層的知識。這些不是顯而易見的知識是學生們不愿意去發(fā)掘的,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做好一切的準備,備課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的教師他就要學會備課,有了好的備課之后,信息技術的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更加的活躍,學生在這個時間段內的注意力就會高度的集中。信息技術是離不開計算機的操作的,但是繁雜的操作步驟又會使學生變得煩躁,那么教師就要將計算機當中的快捷方法教給學生,操作電腦不可避免的就是復制和粘貼,但是每次都要去點鼠標,萬一遇到鼠標壞掉的情況,就要運用到快捷鍵了:Ctrl+c就是復制,Ctrl+v就是粘貼,Ctrl+z就是撤銷。
3.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學生來到學校主要的目的就是學習,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方式,有的學生長期用一種方式學習,可能就導致了一種習慣,自己有錯誤的地方也不會發(fā)現(xiàn)。那么學生的自我評價就能夠讓他們反省自己哪里出了錯,然后針對這些錯誤來做錯改正,直至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總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是由于時代的發(fā)展所產生的,是新時代的產物,要讓學生們在短期實踐內學習好這門科目的可能性不大,只有教師長期的悉心教育和培養(yǎng)才能使得學生進步。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無止境。
參考文獻:
[1]齊仁德.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中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
[2]馬貴波.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J].中小學電教,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