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磊倩
[摘? 要] 在初三的二輪復習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tài),效率成為最后沖刺的生命線,如何提高效率成為我們復習課的關鍵所在. 題目的精選、精講,變式的訓練、挑戰(zhàn),方法的點撥、提煉將開啟高效復習課堂的新征途.
[關鍵詞] 效率;數學;二輪復習;復習課
復習課是初三教學的主要課型, 二輪復習介于一輪的基礎回顧和三輪的綜合訓練之間,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過程. 如何提高二輪復習的效率,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如何通過二輪復習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讓學生的成績得到更穩(wěn)定和持久的提高?這是一線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 本文就如何進行二輪復習談談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參考.
精挑細選,凝練精華
二輪復習通常以專題為主,選擇哪些內容作為專題?選定多少個專題?這是二輪復習之前初三數學教師們需要斟酌的問題. 筆者認為,因二輪復習時間較短,通常僅有一個月,因此專題的選擇不宜太多、太細,否則一方面由于時間的限制無法完成,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因此,專題要精挑細選,根據自己學校和本班級的實際情況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將“精華”濃縮于6~8個專題. 如筆者所執(zhí)教的初三年級(人教版)經過與備課組的協商之后將專題敲定于“數與式”“方程與不等式”“函數及圖像”“圖形與變換”“動點問題常見題型和解題方法”“圖表信息類問題”“幾何最值問題常見題型和解題方法”“數形結合思想在實際問題中的運用”這八個. 每個專題的例題同樣需要篩選,其中以專題“方程與不等式”為例,選取了以下幾個例題:
這三個例題是方程與不等式部分的中檔題,涵蓋了不等式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根與系數的關系,是中考的??碱},讓學生通過再次強化練習體味該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例題數量不多,不占用課堂中的大量時間,而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主動學習.
挑戰(zhàn)新高,激發(fā)創(chuàng)造
二輪復習是在一輪系統全面復習后進行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因此題目的選取很重要. 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但不是越難越好,太難會讓學生有挫敗感而降低對數學的信心,太簡單則不利于能力的提高. 根據心理學規(guī)律,將問題至于“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從解題中找到自信,增加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而且也能從自己不會解決的問題中發(fā)現自己知識的欠缺,尋找錯誤根源,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如專題“數與式”是初中數學的基礎,是學生認識代數的“領路人”,這部分內容雖以計算為主,但在二輪復習中則不能以簡單的計算題作為例題來講,而要采用綜合題加上變式訓練來提高學生的能力.
例4? 已知m+n=5,mn=3,求m2+n2的值.
變式思考1:設m>n>0,m2+n2,求(m+n)/(m-n)的值.
變式思考2:由變式1的啟發(fā),請你再設計一道類似的問題,并解答.
變式思考3:如圖1,點A在反比例函數y=6/x(x>0)的圖像上,且OA=4,過A作AC⊥x軸,垂足為C,OA的垂直平分線交OC于B. 求△ABC的周長.
通過對一題多變及綜合性問題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知道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的連貫性;另一方面,這個問題的難度能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擁有提高的空間. 在二輪復習中,可以適當增加開放型和半開放型問題的比例,讓學生不但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逐漸形成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總結規(guī)律,提煉方法
總結數學規(guī)律、歸納數學思想、提煉解題方法是二輪復習的主要目標. 只有不斷總結,才能發(fā)現數學中的規(guī)律;只有體會到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滲透,才能形成數學意識;只有領會到數學方法的使用,才能讓成績有穩(wěn)定和持久的提高.
例如專題“圖表信息類問題”中,選用如下例題:某景區(qū)的三個景點A,B,C在同一直線上,甲、乙兩名游客分別從景點A出發(fā),甲步行到景點C,乙乘景區(qū)觀光車先到景點B,在B處停留一段時間后,再步行到景點C. 甲、乙兩人離開景點A后的路程s(m)關于時間t(min)的函數圖像如圖2所示.
(1)乙出發(fā)多長時間以后與甲相遇?
(2)要使甲到達景點C時,乙與C的路程不超過400 m,則乙從景點B步行到景點C的速度至少為多少?(結果精確到0.1 m/min)
此問題為一次函數的應用問題,(1)可以用待定系數法求出一次函數的解析式,進而利用兩函數值相等時即為相遇,求出時間即可. (2)根據題意得出兩人相距400米,乙需要步行的距離為:5400-3000-400=2000(米),需要的時間為30分鐘,進而得出答案. 建立函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求解圖表信息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在例題的講解中讓學生感知函數模型的建立,總結圖表類問題的基本思路:看圖→解圖→建模→求解,從而更好地理解模型思想的滲透.
任何一個數學專題的復習,教師都應將關注點置于規(guī)律的總結和方法的提煉上,這樣才能發(fā)揮專題復習的作用,讓學生從一道題的解法中領悟一類題的解法.
突出重點,提升能力
專題復習階段是訓練學生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形成穩(wěn)固的知識體系以適應中考的階段,提升數學能力是這一階段的復習目標. 在這一階段的復習中,教師尤其不能剝奪學生的自主能力,盡量讓學生自己講、自己悟. 如在“幾何最值問題的常見題型和解題方法”中,選取如下四個問題作為例題:
例5? 如圖3,長方體的底面邊長分別為2 cm和4 cm,高為5 cm. 若一只螞蟻從P點開始經過4個側面爬行一圈到達Q點,則螞蟻爬行的最短路徑長為(? ? ? )
A. 13 cm? ? ? B. 12 cm
C. 10 cm? ? ? D. 8 cm
例7? 如圖5,四邊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別找一點M,N,當△AMN周長最小時,則∠AMN+∠ANM的度數為(? ? ? )
A. 130°? ? ? B. 120°? ? ? C. 110°? ? ?D. 100°
【變式】 如果∠BAD=110°,其他條件不變,則∠AMN+∠ANM=______.
例8? 如圖6,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 cm,M,N分別是BC,CD上兩個動點,且始終保持AM⊥MN,當BM=______cm時,四邊形ABCN的面積最大,最大面積為______cm2.
【變式】? 條件不變,求△AND的最大面積和最小面積.
這四個例題分別代表了線段長度最值、線段之和最值、周長最值、面積最值這四種具有代表性的類型,是考綱中規(guī)定的重要考點. 在講解時,凸顯重點,讓學生領會兩點之間線段最短求最值、垂直線段最短求最值、用軸對稱求最值、二次函數求最值的基本思想.
二輪復習一定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通過最實用的訓練與探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解決數學問題能讓思維得到鍛煉,二輪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將前后知識相聯系,學會每類題型的思路,能對問題進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通過專題的訓練達到知識的整合. 二輪復習的效率不僅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而且還影響學生今后學習和生活中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應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力求更大地發(fā)揮二輪復習的時效性,關注復習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能力,不僅能讓學生受益,也能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