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衛(wèi)娟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例析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殷衛(wèi)娟
(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江蘇海門 226100)
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教學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可以融入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所有的教學行為都應該立足于“以生為本”思想,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
初中英語;思維品質;教學;策略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應一個人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等方面所表現(xiàn)的水平和特點[1-2]。本文以筆者的授課實例為基礎,探討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首先,筆者介紹自己“擅長于演講”:I am good at making speeches. What are you good at? Please tell us.學生根據老師示范進行造句訓練:I am good at running/swimming/playing football等。通過訓練,學生知道at后用動詞用doing。接著,筆者設置了一問題:at后面加的動詞要注意什么?很多學生回答用v+ing形式。老師用紅筆板書“介詞at+ doing形式,是介賓短語結構”,要求學生做好聽課筆記,問學生是否理解,學生們都表示沒有問題。
課堂最后五分鐘是提問時間,如果學生有思考提問能力,他們會問:“什么是介詞?哪些詞是介詞?”“什么是賓語?賓語是怎么用的?”但學生們都沒有思考到這些問題。靜等了一會兒,下課。筆者認為,課堂務必留空給學生自我消化知識或提問,這也能及時反饋給教師當堂課的效果。教師在學生不會提問的時候,要鼓勵和等待,不能直接包辦學生暫時不能完成的任務,否則就失去了改變現(xiàn)狀的契機。
筆者當時并沒有提醒或批評,但在當天的課后練習中,設計了兩個用動詞正確形式填空的練習,混合在其他題目中:① Helen is a tall girl and she is good at ____ (play)basketball. ② Do you do well in ____ (tell) stories? 練習結果是第一題正確率大概百分之九十,而第二題錯誤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老師:老師有沒有講過介詞后跟的動詞用do+ing形式,是介賓短語?學生:我們都不懂什么是介詞、什么是介賓短語。老師:那提問時間為什么不問呢?學生:……(沉默中)老師:你們不問,老師以為你們懂的,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什么是介賓短語?老師板書:on the table, after school,be good at singing, worry about jumping, do well in maths, be afraid of keeping dogs. 老師問:這些短語中,哪些是介詞?找一找。學生馬上找到了介詞,老師用紅筆圈畫好。老師問:介詞后面有哪些單詞呢?讀一讀。學生讀起來:the table, school, singing, jumping, maths, keeping dogs.老師問:介詞后都是什么詞呢?學生回答:名詞和動詞do+ing形式。老師問:這里的動詞do+ing形式稱為動名詞,誰能解釋為什么叫動名詞呢?幾個學生回答,但都不是非常正確,老師不直接否定,而是肯定答案對了,但不是最準確的,不斷地鼓勵學生去思考更為完善的答案。一名學生回答:因為動詞加了ing形式,可以當名詞用,變身成名詞,由動詞變化過來的名詞,就叫動名詞。老師稱贊:太棒了,就這意思。鼓掌!學生給予了熱烈的掌聲。課堂氣氛明顯活躍起來,學生們在期待老師更多的追問,他們會思考出更精彩的答案。老師問:你們可以用這樣的結構來表達嗎?學生們非?;钴S,舉出很多例子,如be good at learning,be excited at hearing the story、be interested in drawing等,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教師不要急于糾錯,可以組織學生訂正錯誤,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積極性。
詞性理解本身很抽象,特別是介詞,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從理解到能正確運用,需要一定量的操練。在當天的作業(yè)布置中,筆者混淆了三道用動詞正確形式填空的練習題:① Don’t worry about ______ (swim) in the river. I will look after you. ② After ______ (listen) to music,he goes to bed. ③ I am excited at ______(hear) the goo news.結果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十多一點的學生能順利完成這三個問題。
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間相互講解,充分發(fā)揮這百分之三十多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擔任小老師,給其他學生講解。講解只需花兩三分鐘時間,但這兩三分鐘一方面解決了對介詞理解運用的問題,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激發(fā)了善于思考動腦的學生的積極性,凡是學生能完成的任務盡力讓學生完成。老師問:你們對于介詞、動名詞、賓語還有什么問題嗎?學生們現(xiàn)在不脫口回答問題了,他們會思考下,有個學生問:賓語是否一定是名詞?老師建議大家翻開書本找一找句子中的賓語。大家紛紛舉手回答。在舉手的學生都表達了一個句子、找了一個賓語后,老師問:賓語一定是名詞嗎?學生們都說是,因為找到的都是名詞。老師說:我們現(xiàn)在學到的大部分是名詞,但賓語不完全是名詞,那么,賓語還會是什么呢?請大家記錄下這個問題,當我們找到其他形式時,趕緊報告給大家聽。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一學生問:我們剛才找賓語的時候,看到句子中賓語一般是在動詞后面,那動詞后面的賓語是不是可以稱為動賓短語?老師表揚:太棒了!你居然看出來了這樣的英語語法規(guī)則!鼓掌!學生一個個問題不斷涌來。
教師布置了學習任務:①除了be good at sth/doing sth.外,你還學會了哪些相同類型或用法的短語?請記錄在聽課筆記本。②通過學習這個短語的用法,你還理解了哪些是介詞、哪些是名詞、哪些是動名詞呢?你能歸納它們的一個或兩個用法嗎?(建議查閱電腦或小組討論)③有興趣知道主語的用法嗎?找5個句子,畫出它們的主語。想一想,什么是主語呢?④完成了以上三個任務后,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教師在設計作業(yè)這環(huán)節(jié),不能簡單滿足于完成練習題。每天一兩個自我學習思考的小問題對于激發(fā)學生思考熱情、養(yǎng)成思考習慣很有幫助。
以上僅僅是一個小小知識點習得的案例,在英語教學中,英語閱讀教學、綜合技能教學等,都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只有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處在思考問題的學習狀態(tài)中,那么學生的思維品質一定能得到培養(yǎng)。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楊莉輝.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英語,2017,(32):72.
殷衛(wèi)娟(1974),女,江蘇南通海門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初中英語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