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蔚 黃蘇云
摘 要:文章是一篇基于學科素養(yǎng)目標,突出高中學生思想政治課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同時,為適應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中心的新一輪課程改革趨勢,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努力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追求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有機統一是該設計的著力點。
關鍵詞:思想政治;思辨能力;核心素養(yǎng);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05-30
一、教學目標
(一)思辨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認知維度
目標一:分析能力目標。 比較、識別財政的影響和作用。
目標二:推理能力目標。假設、質疑、論證財政收支情況,懂得收支平衡的重要性。
目標三:評價能力目標。評議影響國家、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大型項目或依據國家、省財政預決算審計報告,說明如何發(fā)揮財政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保障民生中的作用。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結論恰當。
2.情感維度
目標四:感受財政的作用,體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增強開放、自信的人格;增強公民意識,關心公共財政的用途;增強好奇、好問的學習欲望;增強正直、堅毅的品格。
(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1)政治認同:了解財政的含義和基本內容;說出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渠道、公共財政具體用途等。
(2)理性精神:理解財政的作用,感受財政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節(jié)作用,體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理解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3)法治意識:探究中央或本地財政收支情況,懂得保持財政收支平衡的重要性。
(4)政治參與:評議影響國家或地方經濟發(fā)展的大型項目,或評議影響公眾日常生活的公共設施,說明財政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保障民生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國家財政的作用;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財政的作用涉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涉及國家的宏觀調控,涉及政府與市場關系等根本性的問題,可以把它看作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把“鑰匙”。
(2)教學難點: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作用。國家財政的本質是分配,財政的這一作用實質上是分配對市場交換的影響形成的。這一作用涉及宏觀經濟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抽象且遠離中學生生活實際,大部分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加之涉及較多經濟概念及專有名詞,難以理解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學方法
(1)歸納演繹教學法、蘇格拉底問答法、討論式教學法。
(2)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總結反思法。
三、教學活動
(一)體驗“生活”,導入新課
(1)教師活動。播放天宮二號中秋成功發(fā)射視頻。圖片展示國家財政支出的一些大型項目,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系列、杭州G20峰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建設工程等。
(2)問題設計。國家投入的大量資金是從哪來的?應該花在哪些地方才合理?
(3)學生活動??匆曨l,初步感受國家財政的重要性。閱讀教材,了解財政的目的與實現環(huán)節(jié)。
(4)評價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即觀察學生的反應并反饋。落實思辨能力目標四及政治認同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
(二)分析“生活”,學習新知
1.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1)教師活動。出示材料一 (略)。(材料來源:《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問題設計。請在材料中畫出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及相關數據,嘗試給財政下定義;根據材料判斷2016年我國財政收支狀況如何,猜測財政收入來源的主要渠道。
學生活動。在閱讀材料和教材的基礎上探究得出財政的基本內容和含義。了解我國財政收入的來源。
評價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即觀察學生的反應得出反饋評價。
(2)教師活動。出示材料二(略)。(注:節(jié)選《中華人民共和國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計公報》中關于2016年財政預算收入與2015年預算收入比較分析的相關數據素材,作為課程資源)
問題設計。①閱讀材料二,分析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并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提出建議;②知識明辨: 是否國家掌握的財政收入越多越好或者財政赤字越少越好?③課堂練習:選用“訓練冊”中相關體現傳導推演能力的練習題進行課堂訓練。
學生活動。①獨立閱讀材料和課本,回答問題。②師生對話,教師運用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問答法,助學生正確理解財政收支的辯證關系。
評價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即教學觀察,師生互動交談,對話反饋,了解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得出合理預期結論。落實思辨能力目標二及理性精神等核心素養(yǎng)目標。
2.重點難點,合作討論
(1)教師活動,出示材料三(略)。(注:節(jié)選《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當年財政支出說明的相關文字,作為課程資源)
(2)問題設計。①閱讀材料三,討論并完成列表,比較財政的三大作用,其中包括財政作用的“內涵”與材料中財政落實項目(知識“外延”)對應關系表格。②知識明辨:只有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才能促進國民經濟平穩(wěn)運行:列表法比較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不同點與共同點。③判斷目前我國采取的是哪一種類型財政政策。
(3)學生活動。①分組探究,完成練習中的表格,感受國家財政的巨大作用,增強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自信心。②分組討論:怎樣理解緊縮性財政與擴張性財政的關系。
(4)評價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即教師觀察各組合作及完成情況,并進行評價。落實思辨能力目標一、目標四及理性精神、政治參與、法治意識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
(三)回歸“生活”,運用知識
(1)教師活動,出示材料。2016年7月26日在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省審計廳長何麗娟作《廣東省2015年度省級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中審計結果顯示的部分內容(略)。(素材來源:廣東省審計廳官網)
(2)設計問題。模擬“廣東論壇”,閱讀材料,結合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財政的三大作用等知識,請您為廣東省政府2016年財政預算出謀劃策,提出建議。
(3)學生活動。面對全新材料,依托學習小組討論,學以致用。
(4)評價活動。采用形成性評價,將學生在學以致用環(huán)節(jié)的行為表現作為評價依據。落實思辨能力目標三及政治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文秋芳.中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現狀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