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菊
摘 要:在大學物理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充分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之優(yōu)勢,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揚長避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搞好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方法 綜合能力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053-01
根據(jù)國家與社會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培養(yǎng)的學生應既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于傳統(tǒng)的講授法再也不能適應和滿足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來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 講授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方法
講授在學生學習未知的知識過程中是必要和重要的,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精講教學內容,突出教學的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把課堂上沒法做的大學物理演示實驗和展現(xiàn)的場景等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調動人體的視覺和聽覺等多個感官,引導學生對物理概念、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使學生易掌握,學得快,記得牢,從而為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工程中的相關問題以及課后學習和內化知識打下基礎。
2 提問與啟發(fā)相結合的方法
提問與啟發(fā)式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是最常用的。它有利于搞好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便于老師適時調控教學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元認知能力[1]。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結合物理規(guī)律、物理原理的應用引導學生怎樣進行科學思維,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和技巧,訓練學生能調控自己的思維過程,由依賴老師的啟發(fā)提問,逐漸轉變?yōu)槟茏晕姨釂?、自我啟發(fā)。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設計物理問題,讓學生體驗在解決一個問題時用原來的方法思考不好,不容易解決問題,而用現(xiàn)在學到的新的思維方法去思考會更好,更容易解決問題。學生在以后遇到問題時,就能在很多方法中尋求用合適的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課堂上經過多次反復訓練,使學生不斷的積累元認知體驗,元認知能力就得到較大的提高。再次,必須提高學生的元認知監(jiān)控能力。元認知監(jiān)控能力包括自我監(jiān)視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把思維集中在問題上,而忽視了該運用什么方法去思考。在大學物理教與學中,要求學生采用自我提問法,強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和強化,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和積累經驗的機會。在給學生講授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原理的應用時,老師通過講授典型的例題引導學生怎么分析、思考?激話、調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知道當遇到一個物理問題時,首先該認真仔細分析物理問題,接著思考該用哪些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原理來解決問題,自己問自己,通過自我提問來推動思維的發(fā)展,從而培養(yǎng)和提高元認知監(jiān)控的能力。
3 研究性學習指導
研究性學習指導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學習方式。在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針對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項目,首先,教師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的設計和研究,并給學生及時點撥與指導,修正其思路,讓學生獲取如何進行研究的基本知識。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做研究的具體方法,即關于如何提問、如何查資料、如何做實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寫設計性和研究性報告等。再次,學生實際操作體驗,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既定學習目標。通過多次研究性學習過程的訓練和實踐,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水平、發(fā)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得到提高。
4 治學型學習指導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一是訓練學生用所學的物理學原理和規(guī)律進行工程設計。通過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共事、獨立鉆研的治學精神。如通過磁場的學習,讓學生設計一種能稱重物的電磁秤;通過振動的學習,根據(jù)單擺作簡諧振動的原理來測定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通過波動的學習,設計汽車、摩托車用的管道消聲器等。二是要求學生寫一篇物理原理和物理規(guī)律在現(xiàn)代生活中應用的論文,訓練和提高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快速閱讀的能力和科學處理資料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論建構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5 翻轉課堂和慕課[2]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針對性的選擇部分教學內容作翻轉課堂和慕課的嘗試,教師推薦學生觀看一些名師講的大學物理開放課程,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思考和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學生分組討論,再由老師重點點評。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自主學習中,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教育。教師從傳統(tǒng)的圣人角色轉變成導師,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 “對分”課堂教學[3]
“對分”課堂教學法是指把一部分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講
授,一部分課堂時間分配給學生討論。其討論采用的是“當堂對分”和“隔堂對分”。在大學物理教學中針對部分章節(jié)教學內容采用了“隔堂對分”課堂教學,如對于狹義相對論這一章的教學,采用的是“隔堂討論”,先由老師精講本章教學內容,學生課后獨立學習這一章的內容,寫出通過學習后的至少三個亮閃閃問題,三個考考你問題,三個幫幫我問題。在下一次上課時,學生分組(每6人一組)討論,交流亮閃閃問題、考考你問題、幫幫我問題,老師巡視,共用25分鐘時間。然后老師抽查各個組來總結小組討論學習的情況,共10分鐘,老師找出學生問題的共性再作點評,共10分鐘。在電場和磁場的學習中采用“當堂對分”,先由老師精講本次課教學內容,然后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思考題和練習題,最后老師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再作點評。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有法。我們要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新觀念和新理念,積極嘗試和探究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既不能盲目追風,又不能一概排斥。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育對象的情況,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探索之中,引導學生主動和快樂學習,在自主學習中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在學習交流中激發(fā)靈感,在問題思考中形成新的觀念,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享受快樂和感受幸福。
參考文獻:
[1] 童云國.沈素芳.注重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J]知識窗:教師版,2011.(8).
[2] 喬納森.伯格曼.翻轉課堂與慕課教學[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1.
[3] 張學新.對分課堂:一種新的教學方法[J]教與學??◤偷┐髮W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