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燕 樊建勇 劉 娟 李新紅 孫國才 趙旭銳 徐艷麗
(兵器工業(yè)衛(wèi)生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5)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消化道疾病,一般作為疾病并發(fā)癥多件,比如肝硬化[1],消化道潰瘍等,臨床表現大量嘔出暗紅色血,并且可見黑便等,因為患者失血導致體內內環(huán)境紊亂,比如代寫性堿中毒,以及血細胞減少、血壓降低等,嚴重者可能導致周圍循環(huán)衰竭[2],危及生命。但是如果發(fā)及時,并且對癥治療,患者病情緩解后,患者危險性就會降低。目前臨床上開始將生長抑素作為臨床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的首選藥,相關類似研究同樣發(fā)現效果顯著,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相反的結論[3],本文通過收集我院收治的80例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關資料以及相關參考文獻,研究生長抑素在上消化道出血中作用。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患者原始疾病經過明確診斷為肝硬化,并且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出血,患者統(tǒng)一編號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17~81歲,平均(52.94±5.67)歲;病程1~20 h,平均(9.71±10.82)h,出血量1000~2000 mL,平均(1390.24±500.18)mL;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17~76歲,平均(51.89±4.79)歲;病程1~18 h,平均(9.15±2.25)h,出血量1000~1800 mL,平均(1233.78±121.41)mL,兩組基本資料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措施,主要包括:補液、補充血容量以及給予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g治療。食管靜脈曲張?zhí)自g:胃鏡上安裝套扎器,把需要進行結扎的曲張靜脈顯示出來,全方位連通透明帽,持續(xù)負壓進行吸引,把曲張靜脈吸入到透明帽內,吸入的靜脈有紅色征后繼續(xù)進行負壓吸引,把轉軸的手柄進行順時針轉動,直到提示結扎完成。結扎完成后退鏡,卸去套扎器,進鏡把食管內的積血。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生長抑素(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3482,2010-09-12)0.5μg/h治療,將生長激素加入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兩組均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隨訪觀察兩組患者不同時間(12、24、48、72 h)止血率,肉眼觀察無出血癥狀,并且檢驗血紅蛋白穩(wěn)定;上消化道出血量判斷: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柏油樣便、嘔血、出現全身癥狀。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同時間止血率比較:觀察組止血12、24、48 h止血率均高于對照組相應止血率(P<0.05),止血72 h止血率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入院時間止血率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及住院時間比較:治療前血紅蛋白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紅蛋白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小于對照組,兩組血紅蛋白水平比較(t=3.998,P=0.000),住院時間比較(t=4.362,P=0.000),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及住院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 血紅蛋白(g/L) 住院時間(d)治療前 治療72 h觀察組 40 72.32±10.01 47.51±7.61 7.09±2.90對照組 40 73.39±11.56 32.74±10.55 12.26±2.91 t - 0.897 3.998 4.362 P - 0.125 0.000 0.000
肝硬化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慢性疾病,并發(fā)癥較多,最為常見和嚴重的就是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較高,主要因為肝臟功能損害以及門脈高壓,導致多系統(tǒng)或者器受到影響,晚期肝硬化具有較高概率轉化成為肝癌,影響極大,因此需要盡早對肝硬化患者進行治療,防止疾病惡變,病情加重,上消化道出血是較早出現的并發(fā)癥,因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臨床常用的止血藥物為垂體后葉素,具有一定效果,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發(fā)現[4-5],具有作用時間長,用藥量大等缺點,并且不適合孕婦、高血壓病等患者,還有就是可以同時給予含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醇酯治療,但是藥物費用較高,不符合大眾患者要求,從80年代開始使用生長抑素,對消化道出血效果較好,并且價格合適,不良反應較少,值得醫(yī)師和患者青睞。本文研究顯示觀察組止血12、24、48 h止血率均高于對照組相應止血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紅蛋白均有所降低,且觀察組降低幅度小于對照組,兩組血紅蛋白水平比較(t=3.998,P=0.000),住院時間比較(t=4.362,P=0.000),說明生長抑素治療效果較好,在生理和心理均對患者具重要作用,與臨床其他常見研究結果相似[6]。
總之,生長抑素可以有效的控制肝硬化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符合大多數患者治療要求,值得臨床推薦,但是該藥任然不適合哺乳期或者孕婦使用,因此還需要更加再次研究開發(fā)新型藥物。
[1] 王俊,孔偉.泮托拉唑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藥雜志,2013,15(9):81-82.
[2] 康海燕.生長抑素輔助治療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8):77.
[3] 吳彥彥,李麗平.生長抑素及凝血酶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0):142-143.
[4] 何秋仙,王秋蓮,張桂俠.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及護理分析[J].海峽藥學,2015,27(5):211-212.
[5] 張翠祿,李艷,李睿,等.生長抑素聯(lián)合奧美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33):90-92.
[6] 閆美云.生長抑素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23(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