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惠 許明超 陳興凡 陸鴻 蘇曉蘭 文明玲
摘要 為探索不同機收時間對油菜籽品質(zhì)的影響,確定機收適宜收獲時間,進行相應(yīng)的模擬試驗。結(jié)果表明,油菜植株在適宜收獲期后延遲8 d左右脫粒,油菜達完熟或枯熟,油菜籽脂肪、油酸、硫甙含量變化均不顯著,是一次性機收的適宜時機。油菜分段機收的適宜時間是油菜達適宜收獲期就砍倒,攤曬后熟脫粒,不影響脂肪、油酸、硫甙含量的變化。
關(guān)鍵詞 油菜;機收時間;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2-0005-02
油菜是我國區(qū)域分布最廣、播種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1],隨著菜籽油消費量的增長,需擴大油菜種植面積,而傳統(tǒng)的油菜種植采用勞動密集型技術(shù),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逐漸向城鎮(zhèn)轉(zhuǎn)移,油菜勞動密集型技術(shù)的使用越來越困難,迫切需要研究適應(yīng)機械化生產(chǎn)的油菜品種類型,使農(nóng)藝與農(nóng)機相融合,降低機收菜籽損失率,為油菜機械化生產(chǎn)提供強有力的技術(shù)支撐,推動油菜生產(chǎn)實現(xiàn)機械化。本研究以中、晚熟油菜品種為材料,探索不同機收時間對油菜籽品質(zhì)的影響,從而找出適宜的機收時間。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用自育中熟、晚熟2種熟期的油菜品種作試驗材料,于2016年10月直播于樂山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試驗場,種植密度均為18萬株/hm2。
1.2 試驗設(shè)計
一般認為,當油菜全株2/3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籽粒呈種子固有顏色時為適宜收獲期[1]。因此,當中熟、晚熟2種油菜的主軸基部角果籽粒呈種子固有顏色時,分別對2種熟期的油菜開始隨機取樣,中熟油菜適宜收獲期為4月22日,晚熟油菜適宜收獲期為4月26日。每種材料每次取樣6株,采用單株脫粒,其中3株人工模擬機收即刻脫粒,3株田間攤曬4 d后人工模擬機收脫粒,每隔4 d取樣1次,每種熟期材料各取4次、脫粒8次,具體處理時間見表1。單株脫粒菜籽及時曬干、去雜并分裝入樣品袋備用[2-4]。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對不同處理各單株油菜籽進行近紅外掃描[4],利用DPS軟件對不同處理各單株的脂肪、油酸、硫甙含量進行方差分析(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3位),方差分析參照榮廷昭[5]的方法。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時間對油菜籽脂肪含量的影響
對中、晚熟油菜不同處理時間收獲的油菜籽脂肪含量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2??梢钥闯?,中、晚熟材料重復間差異均不顯著,中熟油菜處理間差異達極顯著,晚熟油菜處理間差異顯著。
由表3可知,中熟油菜中處理1的脂肪含量最高,且處理1與處理2、3、4之間的脂肪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5、6、7、8之間的脂肪含量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2與處理3、4、5、7、8之間的脂肪含量未達到顯著差異;同期砍分期脫粒,只有處理1與處理2之間的脂肪含量存在顯著差異,但未達極顯著差異,其余均未達顯著差異;分期砍同期脫粒,脂肪酸含量間均未達到顯著差異。表明中熟油菜在適宜收獲期脫粒脂肪含量最高,但在適宜收獲期后4 d脫粒,脂肪含量間無顯著差異。
晚熟油菜中處理1的脂肪含量最高,且處理1與處理3、5、7、8之間的脂肪含量存在極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6之間脂肪酸含量存在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2、4之間的脂肪含量差異不顯著。處理2與3、4、5、6、7、8之間的脂肪含量未達顯著差異;同期砍分期脫粒,只有處理3與處理4之間脂肪含量存在顯著差異,但未達極顯著差異;分期砍同期脫粒,只有處理4與處理5之間脂肪含量存在顯著差異,但未達極顯著差異。表明晚熟油菜在適宜收獲期脫粒脂肪含量最高,在適宜收獲期后4 d脫粒,脂肪含量間無顯著差異。中、晚熟油菜脂肪含量的變化具有相似性。
2.2 不同處理時間對油菜籽油酸含量的影響
對中、晚熟2種油菜,不同處理時間收獲的油菜籽油酸含量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4??梢钥闯觯惺煊筒藚^(qū)組間、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表明中熟油菜在達到適宜收獲期后收獲,是否進行后熟以及脫粒的早遲均不影響油酸的含量;晚熟油菜處理間達顯著差異。
由表5可知,晚熟油菜處理1的油酸含量最高,處理1與處理2、3、7、8之間的油酸含量達極顯著差異,處理1與處理4、5、6之間的油酸含量達顯著差異,處理2~8之間的油酸含量無顯著差異;同期砍分期脫粒,只有處理1與處理2之間的油酸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其余無差異;分期砍同期脫粒,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表明晚熟油菜在適宜收獲期脫粒油酸含量最高,在適宜收獲期后4 d脫粒,油酸含量間均未達顯著差異,不影響油酸含量。
2.3 不同處理時間對油菜籽硫甙含量的影響
對中、晚熟油菜不同處理時間獲得的油菜籽硫甙含量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6。可以看出,中、晚熟油菜重復間、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表明油菜在達到適宜收獲期后脫粒,是否進行后熟不影響硫甙的含量,脫粒的早遲均不影響硫甙的含量,且中、晚熟油菜具有相似性。
3 結(jié)論與討論
在油菜適宜收獲期一次性機收,雖然油菜籽的脂肪、油酸含量最高,但由于油菜植株水分含量高,機械收割、清選和脫粒不易,籽粒損失大[6]。油菜過遲機收,脂肪、油酸含量均有所下降,且角果炸莢嚴重,自然脫落和割薹損失大,最終導致一定程度的人為減產(chǎn)。該試驗結(jié)果表明,油菜植株在適宜收獲期后延遲約8 d脫粒,油菜達完熟或枯熟,油菜籽脂肪含量、油酸含量、硫甙含量變化均不顯著,是一次性機收的適宜時機。本研究結(jié)果還表明,油菜分段機收的適宜時間是油菜達適宜收獲期就砍到,攤曬幾天脫粒,既不影響脂肪含量、油酸含量、硫甙含量的變化,還可以降低植株水分,方便機收,減少損失,還能縮短收獲時間,解決前后作的茬口矛盾。
4 參考文獻
[1] 吳崇友,肖圣元,金梅.油菜聯(lián)合收獲與分段收獲效果比較[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4,30(17):10-16.
[2] 尹在堯,楊志強,段強,等.油菜機收技術(shù)示范及應(yīng)用[J].云南農(nóng)業(yè),2011(11):51-52.
[3] 方才能.油菜機收配套栽培技術(shù)探討[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19):247.
[4] 屠繼軍.油菜機收的農(nóng)藝要求與栽培措施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4(11):34-36.
[5] 榮廷昭.田間試驗與統(tǒng)計分析[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
[6] 牟慶順,鮑敏輝.油菜機收品種選擇及配套栽培管理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