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永良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教學中有反思才有進步,在教學之后進行反思,要做到的不僅僅是要反思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要找出自身教學中值得發(fā)揚的地方,揚長避短,在改進的過程中,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經(jīng)驗+反思=成長”是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由此可以看出“反思”對于一個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性。
一、反思的重點——課堂情境
反思教學情境中的具體內容,通過回顧、整理、記錄相關的教學案例,思考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師生之間的思維發(fā)展和情感的交流,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的靈感,在教學中閃現(xiàn)的教學機智,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反思教學情境的過程,過程是精彩的,也是必要的。教學結束后,要及時進行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確定下一步的行動。一般情況下,教學反思都按照這樣的思路展開:我做了什么?——我的做法合理嗎?——我的做法有效嗎?——我還能怎么做?——學生的接受程度如何?
二、反思的創(chuàng)新點——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一些行為常常會出現(xiàn)教師預設之外的“思維火花”,給予這些“火花”以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得到保護和激發(fā),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一般情況下,反思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這樣的思路展開:學生主動學習情況如何?——在小組討論中有沒有主動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提出問題之后,有沒有主動思考?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于教師的講解,有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教師講解之后,有沒有進行方法的總結,遇到此類問題怎么解決?
三、反思的成長點——教學的再設計
上完一節(jié)課之后,教師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問題的引入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學的內容是否有意識的滲透了數(shù)學思想,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否已經(jīng)突破,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是否到位,例題的講解是否有新意,練習的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是否能夠根據(jù)例題進行舉一反三,組織教學有哪些亮點,如果重新上一次會做哪些改進。在課堂總結的時候,學生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哪些解題方法,運用到了哪些數(shù)學思想,是否還有其他的收獲?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根據(jù)這些反思的內容,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再重新修改,從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階梯,它可以讓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以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增強問題意識和反思意識,養(yǎng)成自覺反思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教學反思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