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卜以皮色鮮艷、根細長、根莖小、心柱細的品種較好,通常采收的標準是肉質根已充分長大,心葉呈綠色,外葉稍枯黃,味甜且質地柔軟。胡蘿卜采后要剔除病、傷和蟲蝕的直根,同時切除葉柄及莖盤,并對產品進行分級貯運。胡蘿卜在貯藏中發(fā)生的病害,有從田間帶入的或因貯藏中皮層受傷或凍害引起的。胡蘿卜的主要貯藏病害是白腐病和褐斑病,可用0.05%撲海因或草菌靈溶液浸蘸處理。長期貯藏的胡蘿卜要注意不宜直接用水洗滌,可用含活性氯25μL/L的氯水清洗。
胡蘿卜的貯藏溫度宜在0~5℃,相對濕度為95%左右,貯溫高于5℃易發(fā)芽,低于0℃則易受凍害,受凍后不但品質下降,而且易腐爛。胡蘿卜對乙烯敏感,貯藏環(huán)境中低濃度的乙烯就能使胡蘿卜出現(xiàn)苦味,因此胡蘿卜不宜與香蕉、蘋果、甜瓜和番茄等放在一起貯運,以免降低胡蘿卜的品質。
首先要挖寬1米左右、深0.6~1.5米(氣溫不同溝深也不一樣,一般在凍土層下稍深處)的土溝,然后將蘿卜碼在溝底。堆碼時胡蘿卜根部朝上,一個接一個排緊,擺放一層后用干凈、濕潤的細土覆蓋一薄層(一般用溝底土覆蓋),上面再擺一層胡蘿卜,再覆蓋一層細土,最后用細土覆蓋,整平,壓實。一周后在上面澆水一次,澆水量可根據(jù)土壤性質、土壤濕度、貯藏品種而定。澆水用干凈水,不應用污水。為了防止熱傷或凍害,在初期覆蓋土層一定要薄,使溝內胡蘿卜熱量易排出;后期因外界氣溫下降,要適當加厚覆土或蓋草袋等。溝內溫度保持在 1~3℃。
胡蘿卜窖藏前要進行預貯,待外界氣溫降至1~2℃時,再將胡蘿卜入窖,窖內擺放方式有碼垛和散堆兩種,堆或垛的高度為1~1.5米,堆或垛內每隔1米可設置10厘米左右的通風筒,堆與堆或垛與垛之間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利于散熱和通風。為了防止蘿卜糠心,窖底要鋪8~10厘米的濕細沙,然后,一層胡蘿卜一層細沙交替鋪垛。胡蘿卜入窖約1個月后可以翻倒一次,上下置換,并挑出有病傷等不能貯藏的胡蘿卜。在貯藏期間窖內溫度控制為1~2℃,相對濕度為90%~95%。
通過氣調保鮮,胡蘿卜可以貯藏到翌年5月,而且還能保持鮮嫩狀態(tài)。首先將胡蘿卜在貯藏前晾曬一天,然后裝入筐內,在貯藏間內碼成方形垛,每垛48筐,在筐外用乙烯塑料帳密封,采用自然降氧法進行貯藏。帳內氧氣控制在2%~5%,二氧化碳在5%以下。庫內溫度在1℃±0.5℃,庫溫不應波動太大,防止出現(xiàn)凝結水而引起腐爛。
采收過早或過晚,都會對其品質及耐貯性產生影響,所以要及時采收。如采收過早不但影響質量,而且還影響產量,過晚易受凍害,并且肉質根硬化,在貯藏中容易形成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