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嬌 張 潔 保山學院資源環(huán)境學院
咖啡渣是速溶咖啡加工的副產(chǎn)品,約占干咖啡豆重量的2/3。也就是說,每生產(chǎn)1噸速溶咖啡就要排放2噸咖啡渣??Х仍缓椭?、糖和蛋白質(zhì),其中咖啡油含量超過14%??Х扔褪菑目Х仍刑崛〉囊环N有價值的天然香料油。它可以用作食品的調(diào)味劑或增香劑,也可以用于制作咖啡香精等香水。隨著咖啡豆產(chǎn)量的增加和加工后剩余的咖啡渣數(shù)量的增加,咖啡渣的綜合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巴西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咖啡渣中提取咖啡油的國家,但其提取工藝和煉油工藝尚未報道。從咖啡渣中提取未精煉的油稱為咖啡原油。目前,咖啡原油直接用作肥皂生產(chǎn)原料,但其用途和經(jīng)濟價值有限,咖啡精油用作食品和化妝品的香料,使其具有咖啡特有的香味,利用前景廣闊,經(jīng)濟價值提高。
材料:咖啡渣。試劑:無水乙醇、乙醚、石油醚等為AR級,飽和食鹽水,3g∕L KOH溶液,固體KOH,硅藻土。
分析天平、RE- 52C型旋轉蒸發(fā)器、電熱恒溫水浴鍋、GF-2 型鼓風電熱恒溫干燥箱、低速離心機。
1.3.1 咖啡油的提取
稱取咖啡渣20 g,加入料液比為5∶28 g/mL的溶劑(乙醇、石油醚、丙酮),索氏提取器加熱提取,加熱的溫度以每秒回流2滴溶劑,每小時回流7 次以上為度,然后分別提取4、6、8、10 h,減壓蒸餾,回收溶劑,即得咖啡粗油。
1.3.2 咖啡油的精煉
(1)高溫水化脫膠。攪拌加熱毛油,分別在油溫為35、55、75、95 ℃時,量取溫度與油溫相近,且為油重30%的熱水均勻地潑灑到油中,觀察油的變化,當油中有顆粒產(chǎn)生時,減慢攪拌,10 min后,停止攪拌,恒溫靜置,待油水完全分層,分出上層油,即得脫膠油。
(2)高溫淡堿脫酸。將脫膠油攪拌加熱,配制5%的堿液,待油溫分別升至50、60、70、90 ℃左右,將堿液均勻迅速地潑灑到油中,降低攪拌速度,當油中產(chǎn)生顆粒,并出現(xiàn)油水分離線,停止攪拌,保溫靜置,待皂腳沉淀完全,分出上層脫酸油(按GB 5530-85 植物油脂檢驗酸價測定法測定,但是因咖啡油色澤較深而難以判斷滴定終點,所以在測定時加入飽和氯化鈉溶液,以食鹽水溶液層的顏色變化來確定終點)。加堿量=0.714×酸價×油重×(1+超堿量%)/堿液濃度×1000。
(3)脫色劑吸附脫色。本實驗采用硅藻土、活性炭、硅藻土與活性炭化合物3種脫色劑對脫膠脫酸的咖啡油吸附脫色,以去除油脂中的微量金屬離子、皂腳、磷脂及某些臭味物質(zhì)和芳香烴。
當固定料液比為5∶28 g/mL,提取時間都為8 h,咖啡油的提取率分別為乙醇28.68%>丙酮12.31%>石油醚15.7%??赡苁怯捎谌軇┑臉O性為乙醇>丙酮>石油醚,所以溶劑的極性越大所能萃取出來的咖啡油也越多。
固定料液比為5∶28g/mL,提取劑無水乙醇,提取時間為4、6、8、10 h時,提取率分別為20.4%、21%、28.68%、18.2%,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油得率明顯增加,溶劑回收率也明顯減少并達到8小時時,得油率最佳。
2.3.1 不同脫膠溫度對脫膠率的影響
脫膠溫度為35、55 ℃兩個溫度的脫膠率均在40%以下,沒有達到充分脫膠的目的。當脫膠溫度達到75、95℃時,脫膠率可達78%以上,達到脫膠目的,因此選擇75 ℃為脫膠溫度。
2.3.2 不同脫酸溫度對脫酸率的影響
脫酸溫度為50、60 ℃時,脫酸率均75%以下沒有達到脫酸的要求,當脫酸溫度為70、90 ℃時,脫酸率均在85%以上,到達脫酸要求,而70、90℃的脫酸率分別為85.6%和86.1%,差異不顯著,因此選擇70 ℃進行脫酸,并以此溫度進行加堿量實驗。
2.3.3 用堿量對脫羧率的影響
在加堿量實驗中,選擇理論加堿量、超堿量20%和超堿量40%進行加堿量實驗,超20%和超40%的加堿量之間沒有顯著差異,但理論加堿量的脫酸率相對較低,因此采用超堿量20%,為脫酸加堿量。
2.3.4 脫色劑對脫色率的影響
在90 ℃下,3種脫色劑的脫色率均在80%以上,活性炭81%與活硅藻土活性炭的混合脫色劑81.6%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脫色油的過氧化值顯著下降,但酸值均顯著上升。因此可采用活性炭或活性炭與硅藻土的混合脫色劑。
油脂精煉工藝復雜,通常需要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蠟五個步驟,不同的步驟又涉及溫度、時間、脫色劑、用量等條件的影響。本研究以咖啡渣為原料提取咖啡粗油,通過脫膠、脫酸、脫色對粗油進行純化和精煉,得到最佳精煉工藝為:以乙醇為提取劑,料液比為5∶28g/mL,索氏提取8 h,在75 ℃下脫膠,70 ℃和超堿量20%進行脫酸,90 ℃下,采用活性炭或活性炭與硅藻土的混合脫色。最終純化率為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