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育斌,巫世芬,鄒朝輝,劉元軍
(江西省萬安縣農業(yè)局 343800)
魔芋,別名蒟蒻,是一種高產(chǎn)的經(jīng)濟作物,目前已成為萬安縣一些鄉(xiāng)鎮(zhèn)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chǎn)業(yè)。為確保魔芋產(chǎn)業(yè)發(fā)展需要,需進行大量的種芋貯藏。而種芋的貯藏和管理質量直接影響到翌年魔芋生產(chǎn)的產(chǎn)量和品質,所以掌握好魔芋種芋的貯藏技術非常重要?,F(xiàn)將其貯藏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魔芋種芋貯藏的效果,除與種芋自身質量的好壞有關外,還與貯藏期間的溫度、濕度和通氣狀態(tài)等環(huán)境條件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的田間管理,適時采收及做好貯藏前的預處理工作是種芋安全貯藏的前提條件。
挖收種芋的最佳時期宜選在寒露、霜降節(jié)前后。如果挖收過早,由于環(huán)境濕度大,營養(yǎng)物質的積累還不充分,塊莖含水量較多,容易發(fā)生腐爛,不利于貯藏;如果挖收過遲,遇霜雪或氣溫過低時會造成凍害,也不利于種芋的貯藏。在通常情況下,種芋在葉倒伏10~15天以后,待葉柄基部與球莖的離層老化,球莖充分成熟,且含水量下降時才能挖收,以增強耐貯性。種芋受傷是造成貯藏期發(fā)生腐爛及栽培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挖收時應特別注意。
雨天或地面潮濕時挖收的種芋由于含水量大,傷口不易愈合,且傷口滲出的黏液是細菌生長的基質和傳染媒介,容易受細菌的侵染,不利于貯藏,所以應選擇晴天或土壤干燥時挖收,并且邊挖邊曬,晾干表面的水分以利于種芋貯藏。
貯藏前預處理是種芋貯藏成敗的關鍵。為便于貯藏及降低貯藏期間病害發(fā)生程度,種芋挖收后需進行預干燥與愈傷處理。預干燥的目的是除去種芋表面水分,使表皮栓化和傷口愈合。方法是晴天挖收的種芋在田間曬1~2天,除凈泥土,運回后攤放在通風遮雨的地方自然風干,待種芋重量減少20%左右,表皮木栓化,傷口愈合,內部脆性降低,即可進行種芋的貯藏。
種芋貯藏適宜溫度為8~12℃,相對濕度為70%~80%,在貯藏初期,由于水分含量較高,環(huán)境濕度較大,應注意通風換氣,但要避免過分干燥導致塊莖失水過多而使種芋發(fā)生皺縮。在溫度管理上要做到晝夜溫差不太明顯,夜溫過低時應增加覆蓋物保暖,防止凍害。另外,貯藏期間由于種芋的呼吸作用,濕度會升高,而靠近地面溫度低,使靠近地面的一邊出現(xiàn)水珠而使?jié)穸仍龃?,所以除注意調節(jié)空氣濕度,應經(jīng)常通風換氣外,還應定期翻動,防止地表層因濕度過大而腐爛。
2.1.1 室內地面堆藏。在冬季溫度較高,不太寒冷的地方可直接將魔芋堆放在室內干燥的地面上貯藏,堆放前在地面上鋪一層干草或細土以利保溫,同時避免種芋與硬地面接觸造成損傷。堆放時頂芽朝上,然后用一層干草或細土覆蓋,一般可堆放3~4層種芋。
2.1.2 竹筐或塑料筐貯藏。在竹筐或塑料筐底部放少許干松毛或谷殼,擺一層魔芋放一層干松毛(谷殼),擺魔芋時芽眼朝上,上層魔芋與下層魔芋芽眼互相錯開,裝好筐后堆放在通風透氣的地方貯藏。
2.1.3 室內沙藏。在通風保溫的室內處,先消毒,然后在地面鋪5~6cm厚的細河沙,其干濕度以手捏成團放手能散為宜,一層河沙,一層種芋,堆放3~4層。此法能保持種芋水分和芽體新鮮,并能起到催芽的作用,使種芋出苗快、整齊、長勢旺盛。
2.1.4 瓦屋住房煙薰貯藏。此方法簡單易行,反映較好,適用瓦屋住房的農民。方法是在室內選好地點后覆蓋一層稻草,然后放上種芋,種芋高度約20~30cm,由于室內經(jīng)常生火,室內溫度得到保持,達到貯藏的目的。
2.2.1 露地越冬保種貯藏。是指不用挖收的種芋在地里自然越冬,待魔芋進入倒苗期,在土表免耕種植春作物,于次年開春種植魔芋時,拔出周圍作物,小心挖出種芋。前提是,魔芋不發(fā)病或發(fā)病輕的田塊;地面應有一定坡度;以利排水防澇。
2.2.2 土坑埋藏。在地勢較高、干燥、背風向陽的地方挖深45~50cm,大小隨種芋多少而定的坑,在坑底部及四周鋪一層干草,再堆放種芋,蓋草,最外層糊泥,達到保溫目的。同時防止雨水滲入爛種。晴天要適量透氣,以保證呼吸作用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