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才旦 化毛加 娘 羅
(青海省藏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US),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是一種主要發(fā)生于結(jié)腸黏膜層的非特異性炎癥性病變。與克羅恩病(CD)一起并稱為炎癥性腸病(IBD)。臨床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和里急后重為主要特征,病情纏綿,易反復發(fā)作。筆者運用藏藥口服兼藏藥灌腸治療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25例均為門診患者,男14例,女11例,病理分期均為活動期,病情程度:輕度18例,中度7例。病變部位:直腸4例,直腸乙狀結(jié)腸16例,左半結(jié)腸5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13例,年齡19~52歲,平均29歲;病程3個月至2年半,平均1年。對照組12例,年20~50歲,平均30歲;病程3個月至3年,平均1.1年。兩組年齡、性別、癥狀、臨床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的診斷標準。
治療組:口服藏藥七味熊膽散,1日2次,1次1g,早晚飯后口服。藏藥灌腸:中尼大戟10g、訶子10g、大黃10g、亞大黃10g、黃連10g等藏藥加水煎至150ml,待藥液溫度均38℃~40℃時,注入灌腸袋輸液瓶內(nèi),連接輸液管。灌腸前,向患者說明灌腸的重要性和具體的操作方法,解除患者的思緒顧慮。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保持室溫18℃~20℃,盡量少暴露患者的肢體,防止著涼。囑患者排空大便,取左側(cè)臥位,右腿彎曲,左腿伸直,肛門涂以油脂,灌腸管用石蠟油潤滑,插入肛門10~18cm,液體徐徐灌入腸內(nèi)。灌入后,取平臥位,墊高臀部,盡可能多保留時間,充分發(fā)揮藥物的作用,一般保留半個小時,每日1劑。兩周為1個療程,間隔1周。
對照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開始3天給0.25g口服,4次/d,之后增至1g 2次/d口服。飲食以高熱能、高蛋白、高維生素、少油少渣膳食為原則,選擇柔軟、清淡、易消化、富于營養(yǎng)、有足夠熱量的食物,少量多餐,起居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每天散步或鍛煉身體,但不宜疲勞。
3.1 療效評價標準[3]:①完全緩解:臨床癥狀消失,結(jié)腸鏡檢查黏膜大致正常;②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結(jié)腸鏡檢查黏膜輕度炎癥或假息肉形成;③無效:經(jīng)治療后臨床癥狀、內(nèi)鏡及病理檢查無改善。
3.2 結(jié)果 治療組13例,完全緩解6例(46.15%),有效5例(38.46%),無效2例(15.39%),總有效率84.61%;對照組12例,完全緩解3例(20%),有效4例(33.33%),無效5例(41.67%),總有效率53.33%。兩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慢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屬于藏醫(yī)大腸木布病。發(fā)病主要原因是飲食不節(jié),進食生冷、不潔食物,損傷脾胃;脾胃運化無力,食積濕盛化熱,蘊結(jié)大腸,致腸中黏膜腐敗潰爛脫落,泄瀉而作,愈泄愈虛。所以本病以脾胃虛弱為本,食積濕熱、寒熱錯雜等為標。在治療上宜以健脾益氣,振奮脾腎之陽為主,兼選用清熱澡濕,以達標本兼治。灌腸藥中尼大戟味甘、苦,性溫、銳,有毒,功能瀉下,催吐。適用一切瀉法疾病,適用吐法之各種培根??;訶子,味澀,性平,功能為調(diào)和人體功能,保持生理協(xié)調(diào),滋補強身。主要用于隆、赤巴、培根病之合并癥,寒熱性瀉痢等;大黃,味酸,性平、糟,功能清熱解毒,瀉下;亞大黃,味酸,性平、和、銳,功能瀉痢癘,愈瘡;黃連,味苦、澀,性涼,功能清熱解毒,愈瘡。內(nèi)服藥配合藏藥保留灌腸,使得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從而能夠充分發(fā)揮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