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強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高中化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傳統(tǒng)的高中教學方式已經無法很好的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根據(jù)新課改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從而有效的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化學 教學方式 轉變途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需要更多能夠快速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同時特別強調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我國推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和創(chuàng)新,從而使得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高中化學教學要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指導,對教學方式進行轉變和創(chuàng)新,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的內容
1.新課程背景下對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要求
在新課程改革中明確的提出,教學方式必須要以探究式教學方式為主,即讓學生在實際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具體的研究方法,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科學探究性,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
2.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的具體內容
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必須要以探究式教學方式為主。而探究式教學的流程為選擇好的研究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1]。另外,在這一過程中,還應當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整。比如:在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會采用講授、提問、引導等方式來教授學生基礎的理論知識。但是如果將這些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有機整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的教學方式,是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的途徑
1.以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
隨著社會對于人才培養(yǎng)要求的不斷提高,在現(xiàn)代教育中應當要以培養(yǎng)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科學素養(yǎng)的綜合性人才為主要的教育內容。而新課程中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正好能夠很好的滿足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在高中教學中應當要以提高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向導,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落實到每次的實際教學中,將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實際生活這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高中化學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化學綜合應用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2.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新課程教學方式中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還需要加深對知識的本質和內涵的了解,并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注重運用具體學習方法和指導具體的理論學習[2]。另外,還應當要運行探究式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轉變教師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對《乙醇》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時,通過乙醇結構與性質關系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證據(jù)推理與模型認知,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能力,乙醇與鈉反應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教師就應當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當是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主動構建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可以采取以層層遞進的問題式教學為主,輔助以實驗、幻燈片、討論、歸納等手段,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并進一步深化,將所得知識進行應用,學生在體驗到不斷解決問題的成功感的同時,逐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
了解基本的化學概念是高中化學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并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來利用這些基礎的化學概念來對化學的本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當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化學概念,教授學生研究化學物質的方法,并盡可能的優(yōu)化對化學元素的研究方法,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概念[3]。高中化學也被稱之為理科中的文科,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記很多的化學方程式。因此,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化學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高中化學中需要學習的化學元素中主要的金屬化合物為鈉、鋁、鐵和銅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個的來了解它們的三性,具體按照以下步驟:①金屬單質;②氧化物;③最高價水化物;④鹽。然后就是了解與這個金屬有關的化合物、氧化性、通性、還原性以及特性是什么。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快速的將這些概念理清楚,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效率。
4.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應當堅持以課堂提問為主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通過提問環(huán)節(jié)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考的主動性,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提升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例如:在對《物質的分類》這一課時的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幾瓶失去標簽的有機物,然后提問“同學們,我們要想知道這些是什么物質,首先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學生回答:“組成元素、分子式、結構式和性質。”然后教師再問“要怎樣才能夠確定組成元素呢?”,學生回答“燃燒法。”教師再問“知道了這些樣品的分子式,那么要怎樣推斷它的結構呢?”學生回答“可以先計算其不飽和度?!蓖ㄟ^這樣一個個問題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掌握。并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還能夠有效的鍛煉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在高中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教學有效性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高中化學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必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加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中,應當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手段,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質量,推動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楊.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J].中文信息,2015(7):45-46.
[2]呂海平.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及其轉變途徑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12):33-33.
[3]李敏.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分析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轉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2(11):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