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俐
(銅仁學院,貴州銅仁 554300)
隨著媒介融合形勢的發(fā)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來接收到任何適用于自身的知識信息,并通過新媒體將這些知識信息進行傳播與共享。新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促進了各個行業(yè)之間的跨界交流與合作,同時也促進了某一個行業(yè)的發(fā)展。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形勢的轉變,讓信息傳播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到與茶文化相關的資訊。所以,在新媒體的推動作用下,有利于網民茶文化的增長,同時也需要培養(yǎng)網民茶文化媒介素養(yǎng),促進茶文化能夠得到傳承與發(fā)展。
我國已經進入到新媒體時代,網民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來接收更多的茶文化信息。因此,可以將新媒體時代網民茶文化素養(yǎng)內涵理解成為,不同感官下以及數字素養(yǎng)相互融合,并通過統(tǒng)一構建對媒介信息理解、識別與使用的能力。這里所提及的能力包含了視、聽覺等多個方面的理解能力,這是一種對新媒介平臺茶文化信息進行控制與轉換的。新媒體主要是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來進行信息傳播,網民應該具備對其內容開展加工處理的能力,并制定出更多具有建設性的傳播資源。通過提高網民茶文化媒介素養(yǎng),還可以讓網民針對新媒體中出現(xiàn)的茶文化咨詢進行健康的批評,懂得如何來借助新媒介資源不斷充實自身的茶文化知識,并通過對其知識的加工處理,制作出更多具有鮮明時代性特征的茶文化咨詢。在新媒體的支撐下,打破了傳統(tǒng)茶文化咨詢傳播的局限性,讓其咨詢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進行大范圍的傳播,促進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給人們獲取知識信息帶來了更多的便利,并促進了許多行業(yè)的變遷與發(fā)展。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在新媒體時代,不同文化、不同物質都在一種被迫改變的形勢下發(fā)生著變化。茶文化傳播在新媒介的刺激作用下,同時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而進行轉變。如果茶文化的傳播再以傳統(tǒng)式的傳播方式,無疑會對其文化的傳播形成滯后性。茶文化作為一種優(yōu)秀文化,不想在時代洪流中被不斷淹沒,必須要通過與當前社會發(fā)展形勢進行融合,構建一種具有時代性的茶文化傳播形式,讓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平臺所承載的信息量越來越大。而且每一個網民都能夠成為茶文化傳播者,從而促進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試想一下,當某一段與茶文化相關的咨詢能夠在新媒體熱搜榜中出現(xiàn),能夠讓成千上萬的網民進行瀏覽,并可以以自由評論的形式來討論更多的茶文化。為了滿足更多網民的咨詢需求,智能手機成為了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相關咨訊的重要載體。因此,移動終端為新媒體平臺的廣泛使用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同時也促進了茶文化能夠在新媒體平臺向著更遠更深的方向發(fā)展,并為茶文化的傳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新媒體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之后,已經形成了一種多元化、互動化的平臺。其媒介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技術優(yōu)勢。所以,茶文化在新媒體中的傳播,可以說是一種全新的變化。在新媒體平臺中,茶文化與新媒體所具有的傳播特征進行了融合,并形成了一種新的茶文化傳播形式,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茶文化傳播速度更快。借助新媒體傳播,茶文化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傳播范圍也呈現(xiàn)出了更加廣泛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茶文化的影響力。例如:當前有的網民利用網絡直播平臺來進行茶文化同步直播,以一種新穎的傳播方式獲取到了更多網民的支持。其所同步直播的視頻,可以借助關技術上傳到多個社交媒體中,讓全世界范圍內的網民都能夠直接收看。(2)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茶文化交流。新媒體平臺的互動性非常強,當網民以茶文化為主題進行資訊傳播時,可以借助其媒介的交流平臺進行多元化的茶文化交流,并利用新媒體的運營機制,與更多的茶文化愛好者、專家、學者以及網民一起,共同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茶文化信息分享平臺,增強了茶文化對網民的影響力的同時,也推動了茶文化在網民中的傳播范圍。
隨著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使用新媒體平臺,可以借助這一個發(fā)展契機構建茶文化傳播平臺。借助新媒體的新型運營模式來匯集更多茶文化咨詢,通過融合與發(fā)展將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這就需要網民能夠制定出更多具有茶文化精髓與內涵的信息內容,不僅體現(xiàn)出豐厚文化歷史內涵,同時還能夠在媒介大融合時期,促進茶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互相滲透,最終滿足更多網民對文化精神的追求。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需要加強茶文化愛好者的媒介教育,并以茶文化所具有的豐厚內涵為基礎與文化教育進行結合。讓更多網民對茶文化進行認知與實踐,讓其能夠對茶文化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在傳播茶文化資訊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新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內容增強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協(xié)助更多網民形成對媒介組織、功能、生產、媒介生態(tài)等多個方面認知。因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新媒介中充斥著各種類型的虛假信息、垃圾信息,或者以茶文化為幌子的炒作信息。從而讓部分網民遭受到了網絡詐騙等損失。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可以讓網民識別虛假的茶文化資訊,并在內心中形成一種“自動過濾”機制。讓更多網民在接收大量“碎片化”茶文化信息時,能夠具備對其信息進行批判與剖析性地剖析的能力。要提升網民對茶文化真實性與虛假性的區(qū)域。從某種意義上來分析,這是一種參與茶文化傳播的實踐,同時也是提升網民參與茶文化傳播與交往的能力。通過不斷的能力提升中,網民可以正確的使用新媒體來搜集更多具有時代性、創(chuàng)造性的茶文化資訊,并通過網民自身的較強的媒介素質來對茶文化信息進行評估及綜合分析。新媒體時間允許任何人參與到信息制作與傳播過程中。網民同樣可以利用好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通過建設茶文化相關網站、制作茶文化視頻短片等形式,將一些具有極高價值的茶文化信息發(fā)布到新媒體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網民對茶文化的理解,同時在新媒體平臺中的互動交流可以提升網民的溝通交流能力。并通過對自身茶文化的解讀來撰寫出更多有利于茶文化傳播的信息內容。
網民想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可以通過書籍、網絡資訊等形式來進行自主學習。此外,可以與一些較為成熟的茶文化新媒體運營者進行經驗交流,從中獲取到更多新媒體使用的技巧,讓網民自身的茶文化咨詢制作與傳播能力得到提升。網民是新媒介平臺的參與者,只有網民掌握了其使用技巧,才能夠將技術與茶文化進行融合,并把自身對茶文化以及媒介素養(yǎng)的理解傳遞給更多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參與多元化茶文化活動的方式,讓自身的茶文化底蘊更加豐厚,以便能夠提升網民自身對茶文化資訊真實性的辨別,并能夠利用新媒介來與更多網民進行茶文化的學習與交流。
共同興趣網民之間的相處,可以理解為家庭式的相處。這樣不僅有利于網民之間的茶文化交流,同時還有利于提升整個“家庭”的媒介素養(yǎng)。首先,可以讓一個“意見領袖”為主導,組織更多對茶文化感興趣的網民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以及茶文化知識,在增強自身網絡知識以及茶文化體系結構的過程中,可以非??焖俚靥岣咂涿浇樗仞B(yǎng)。作為“意見領袖”,應該組織網絡培訓的形式,讓具有共同興趣的網來學習更多的新媒介知識。并為其提供最新的茶文化文本、視頻等,讓更多網民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不自覺地增強新媒介修養(yǎng)。定期與網民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秉持相互學習的態(tài)度來對茶文化新媒介進行正確的評價,并及時總結出其新媒介所優(yōu)勢與不足。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不僅可以增進網民之間的情感,同時還可以讓實現(xiàn)網民茶文化新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
總而之言,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參與新媒介的意識更強烈。茶文化新媒體的發(fā)展,需要更多網民來進行充實與傳播。讓茶文化能夠在不同類型的新媒介中得到廣泛傳播。在此過程中,網民也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為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王帆,張舒予.從教育視角解析媒介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J].電化教育研究,2007,(03):54-56.
[2]鄧新民.自媒體新媒體發(fā)展的最新階段及其特點[J].探索,2006,(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