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培瑤
(四川音樂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四川成都 610064)
茶文化傳承下思想教育思路分析
呂培瑤
(四川音樂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四川成都 610064)
思想教育不僅僅是合理知識的引導與教學,同時更重要的是思想內涵的引領,尤其是在當前整個茶文化傳承發(fā)展過程中,其需要注重融入該文化內涵,實現(xiàn)整個思想教育活動的理想效果。融入文化內涵的過程,也是實現(xiàn)思想理念全面提升的必然過程。本文擬從當前學生教育活動實施的客觀背景分析入手,結合當前思想教育活動欠缺不足認知,通過分析整個茶文化體系的內涵及茶文化傳承發(fā)展訴求,進而探究茶文化傳承背景下實施思想教育活動的具體思路。
茶文化傳承;思想教育思路;文化內涵;價值特征;思維表達
茶文化傳承和應用,既是時代文化資源價值發(fā)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培養(yǎng)活動日益成熟完善的重要表現(xiàn),特別是在當前整個學生培養(yǎng)時,我們所具體關注的絕對不再是普通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教學,更重要的是要從理念啟迪教育出發(fā),通過合理的教學元素融入,進而提升教學價值。當然,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才能更好應用茶文化,這實際上就是在茶文化傳承背景下,具體探究思想教育活動的要求所在。
當前,整個學生培養(yǎng)環(huán)境的成熟變化,加上教學環(huán)境的進一步優(yōu)化、創(chuàng)新,其決定了,我們在進行具體的思想教育活動時,必須切實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思想狀況,通過融入客觀的教學環(huán)境訴求,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想的合理教育與全面引導。思想教育是什么樣的教學活動?其中的核心和關鍵點是什么?客觀上看,這都是一項值得我們去深度探究和詳細區(qū)分、界定下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該教育活動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立足學生自身的思想變化狀況,通過成熟分析和識別當前時代發(fā)展背景下,學生思想教育活動中,應該切實關注的內容,在選擇合適的融入元素這一根本性前提下,從而實現(xiàn)思想教育活動的本質效果。
通過對思想教育活動體系的內涵和本質所在進行成熟認知,我們認為思想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容,在任何時候,如果我們想要實現(xiàn)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其不僅需要關注學生自身的思想特點變化,同時,更重要的是從當前整個環(huán)境的客觀變化出發(fā),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具體需要,完善教學內涵和理念訴求,從而實現(xiàn)整個思想教育活動的最佳效果。而目前進行學生教育與培養(yǎng)時,我們更多要從學生自身的興趣與關注度出發(fā),結合教學元素的深層次豐富與全面融入,從而滿足社會與時代的全面需求。
在當前我們所實施的思想教育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在具體推進時,存在諸多不足,這些問題的欠缺不足,不僅成為影響和制約學生自身學習和理解相關內涵的關鍵要素,同時也影響了學生自身思維理念全面提升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在當前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如果我們想要更好推進學生思想教育活動,其需要的不僅是教學內容的教育,同時也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但是如今我們在實施該教學活動時,忽略了對學生正確思維和學習理念的引導,特別是很多學生缺乏對思想內涵教育活動的有效推進??陀^來看,由于當前很多老師和學生缺乏對思想教育活動開展價值的精準認知,從而使得整個思想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其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形式上,更多只是客觀上的理論教育,忽略了必要的實踐內涵認知,尤其是未能將合理、健康的行為實踐與學生思想教育理念的引導與融入相結合,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水平的全面提升。
客觀來看,思想教育是一項深層次、有內涵的教學活動,所以,合理的思想內涵對學生的思維理念成長狀況有著直接、深度的影響??陀^上來看,想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完善的思想理念,要充分注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體系和價值理念,尤其是對于目前整個時代發(fā)展的實質化特點而言,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節(jié)奏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了極大壓力,比如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其需要學生在具備豐富知識和扎實能力的基礎上,能夠積極有效的應對各種潛在的風險和壓力。因此,只有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想水平和心理素質,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學生更好參與到整個社會實踐之中。不僅如此,當前在我們衡量學生成長素質等綜合內涵時,社會在對學生自身的成長狀況進行綜合衡量時,其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生掌握豐富而完善的知識內容,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整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其離不開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做好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活動,其需要結合全面、多樣思想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結合整個茶文化體系的應用狀況和價值內涵,以及豐富完善的元素內容,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充分、細致的融入了多樣化的元素內涵,無論是具體的思維理念,還是相關文化基礎,實際上,都是茶文化機制的以成熟、客觀發(fā)展的關鍵所在。而我國作為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文化不僅是我國整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所在,同時更是融入了我國幾千年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機制。因此,我們可以說,豐富完善的物質元素造就了穩(wěn)定的文化機制,而整個文化體系中完善、全面的精神理念和價值理念等等,則成就了整個茶文化體系最大的應用價值所在。
尤其是在當前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日益被我們所認可,并且實現(xiàn)成熟應用的大背景下,更好的發(fā)揮整個茶文化的價值所在,就成為了時代訴求與文化傳承價值雙重影響的必然所在。我們不能脫離茶文化的內涵導向,尤其是不能忽略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所具有的深度內涵。而整個茶文化機制客觀上看,也是動態(tài)化、發(fā)展化的產物內涵,因此,當前我們在具體傳承和應用茶文化體系時,需要充分注重從茶文化的形成背景及發(fā)展特征理解出發(fā),結合具體的文化思維和成熟的理念認知,從而實現(xiàn)整個茶文化資源傳承與發(fā)展利用的最佳效果。
系統(tǒng)化地看,茶文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其基礎是茶文化體系中的物質元素,事實上,對于任何一種文化來說,其形成與發(fā)展,實際上都是物質文化元素推動的結果,而整個茶文化,之所以能夠被我們當前植根應用于時代發(fā)展的多個方面與層級之中,其關鍵在于茶文化中所具體融入和展現(xiàn)的是與社會大眾相關的生活元素。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文化機制中有著濃厚的文化元素理念。而在整個茶文化體系機制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茶文化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價值思維,更是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和理解。而就茶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價值看,文化元素和精神內涵不僅是我們應用茶文化的關鍵所在,同時更重要的是在該過程中,茶文化的應用價值日益被人們所認可,從而實現(xiàn)了我們傳承應用整個茶文化體系的關鍵所在。
當然,如何才能將整個茶文化傳承應用與整個思想教育活動深度結合,就值得我們深度分析。具體而言,其需要做到:首先,必須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狀況、乃至興趣愛好等等多樣化內容,對整個思想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所具體需要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化元素內容,進行合理、有效的改造,從而確保整個茶文化元素能夠更好發(fā)揮自身的時代價值。茶文化元素的多樣性和內涵化等等,決定了我們在進行具體的茶文化元素應用時,需要結合學生思想教育活動的客觀需要,篩選出合理的文化元素內容,通過具體改造,進而確保整個茶文化元素能夠與學生思想教育活動全面結合。所以,在進行學生思想教育活動時,如果我們能夠以中西方茶文化體系的具體不同狀況進行對比,其能夠讓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形成背景進行成熟理解,從而實現(xiàn)整個茶文化理念展現(xiàn)與整個學生思想教育活動的深度有效結合。
其次,在對整個茶文化內涵進行深度傳承和有效應用時,我們必須認識到思想教育活動在具體實施時,其中所要包含和展現(xiàn)的方面內容應該是兩個層次,即具體的知識教育和完善的實踐教學,因此,在將茶文化元素與思想教育活動深度結合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完善實踐機制的有效構建。在整個茶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不僅僅是“死板”上的文化元素,同時也有著很多與茶相關的文化內涵及藝術理念。比如茶樂藝術、采茶戲、茶藝文化等等,這些內容實際上都是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理念和心態(tài)培養(yǎng)產生重要影響的內容所在。所以,如果我們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相關茶藝表演活動之中,感受我國深厚的茶文化思維,其必然能夠實現(xiàn)整個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
最后,教學活動要想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其離不開時代特性的成熟融入與結合,客觀地看,整個茶文化體系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其中正是將各種合理完善的文化理念元素融入、應用其中,從而形成了極具應用價值的茶文化體系。而對于思想教育活動創(chuàng)新與改革優(yōu)化時,我們不能進行一味的教學元素應用,要注重將時代化的教學機制融入其中,特別是在當前整個學生教學活動中,多數(shù)學生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認知度更為突出,因此,我們在進行具體的思想教育活動時,如果我們能夠將茶文化資源與思想教育活動,與整個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相融合,其必然能夠實現(xiàn)學生自身思想理念的全面提升,特別是,這也能夠讓整個茶文化傳承活動以更加生動和立體的形象得以呈現(xiàn)。
結合當前整個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不斷優(yōu)化這一時代訴求看,隨著現(xiàn)階段整個教學改革的有效推進,需要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思想水平的全面提升。而結合我們當前所具體開展的思想教育活動看,融入完善的思維理念和豐富的文化元素,就極其必要。畢竟文化的引導力和價值思維有著無可替代的成熟影響。因此,結合茶文化傳承目標,實施思想教育活動就極具現(xiàn)實意義。
[1]劉開偉.構建高校校園文化過程中的學生思政教育路徑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252-253
[2]孟憲鋒.積極心理學在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運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1):212-214.
[3]陳鐵步.傳統(tǒng)文化視域下我國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儒家文化為例[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112-115.
[4]王麗萍.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堂中的價值分析——以五臺山地區(qū)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2):221-225.
[5]張慧芳.構建高校校園文化過程中的學生思政教育路徑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102-105.
呂培瑤(1981-),女,四川廣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