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教學時會碰到很多抽象難以理解的地理概念和知識,自制地理教具和學具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現(xiàn)象。教師自制教具是在深鉆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可以很好地鍛煉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自制地理教具和學具的應用對地理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
關鍵詞:地理教具;手工制作;正午太陽高度;樓間距
地理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地理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fā)展學生的地理思維,很多學校統(tǒng)一購買的大量教具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獨特性,成為地理教學無用的擺設,已不能滿足地理教學的需要。通過教師制作學具,優(yōu)化地理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一、 教具制作的背景
在新的時代要求下,提出“關注學生生活發(fā)展及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內容”“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新課程要求中學生的動手能力,需要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教育能培養(yǎng)青少年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上課前選定自己的教學方法,運用自己做的教具,針對性非常強。
二、 教具制作的意義
教師根據教材自制教具是在教師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這個過程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過程。通過教具制作,從整體上去綜合地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態(tài),以動態(tài)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組合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給身為教師的我?guī)砗芎玫钠脚_,教具制作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優(yōu)秀人才的涌現(xiàn)?!吧倌曛莿t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通過我的教具制作,使教學難點簡單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為國家的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打開思維之門。作為教師,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他們走向成功。我通過這次教具的制作,希望給學生以啟發(fā)。
三、 準備和制作過程
(一) 制作所需的材料
兩個空的牙膏盒、0.5米左右長的窗簾軌道、兩個軌道接頭、鐵絲、螺絲刀、小手電、紅色顏料、白色顏料、量角器、膠水、粗吸管、小刷子、細線。
(二) 制作過程
1. 找兩個空的牙膏盒,最好長度不同。
2. 用白紙把牙膏盒用膠水粘貼表面,外邊畫成磚的外形,并涂色(一個紅色,一個略帶白色,對比比較明顯)模擬兩棟樓房,外觀越顯真實越好。
3. 找一個0.5米左右長的廢棄窗簾軌道,軌道兩頭要有安裝軌道接頭。
4. 把制作好的樓房安裝在窗簾軌道上,一頭固定,一頭需要能移動。
5. 在移動的牙膏樓房上部安裝一個小手電,充當太陽,小手電的角度能夠調整,能照到另一樓的樓底。
6. 移動樓房,讓手電照到樓底,通過移動記錄數據,用量角器測量太陽高度的大小。(測量時從手電光到樓底拉根線,易于測量)
四、 制作原理
1. 圖中H為正午太陽高度,一般取當地的最小值。因為正午太陽高度最小值,意味著前一幢樓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長的,而此時的樓間距能保證,則一年四季都能確保。
2. 故一般來說: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南半球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計算方法是:tanH=h/L→L=h·cotH。
3. 結論:樓間距與正午太陽高度大小呈反比;與前一幢樓的樓高呈正比。蘭州的緯度大約是36度,合理樓間距是冬至的太陽高度,通過計算,甘肅蘭州的太陽高度是30度36分時的樓間距比較合理。
五、 制作的成功與不足
我這次制作最大亮點是樓房模擬,變廢為寶,操作簡單,把模擬樓房安置在窗簾軌道,方法新穎,通過量角器測量,實用性強,制作簡單,易于理解。用小手電代替光照,簡單易行。用手電當太陽,類似太陽。通過移動樓房,選擇合適的樓間距,說服力強。由于自己的條件有限,樓的模擬需要進一步顯示真實感,量角器需要更大會更好,手電如果讓有一束光的射燈代替會更加清楚,量角器的安裝需要更精美。
通過這次制作,進行直觀教學,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加強,也把很多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教學變得有趣而簡單。通過制作,我對科技創(chuàng)新產生濃厚興趣,我的創(chuàng)新也給我的學生帶來啟發(fā),使很多同學都想試一試。制作過程中,我也深感制作的不易,但只要我們有一雙慧眼,有一個善動的頭腦,制作的源泉就在身邊。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科學技術知識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目的的系統(tǒng)性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推理能力,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梁亞紅.開設地理教具制作活動課的探索.《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8(2):76-77.
[2]張樁.淺議地理教具的教學作用.《科學教育》,2001(2):43.
[3]鄒農.我在地理教學中制作和運用教具的一些體會.《江蘇教育》,1956(23).
作者簡介:
徐正江,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五十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