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敏
摘 要:合作作為新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人格修養(yǎng)和學習品質,通過應用合作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使其能夠充分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實現全面發(fā)展。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應用分層合作學習,有助于極大地提高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獲取物理知識并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是現今高中物理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分層合作學習;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與研究
分層合作學習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不同小組的學生及時地將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找出來,準確把握重點問題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可以為學生學習和掌握物理實驗方面的知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平臺。同時,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對現象背后的實質進行充分考慮,進而可以更為清晰地認識物理知識。
一、物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一定的物理情境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至關重要。建立過程中,需要將學生本身的特點準確地把握好,在充分了解學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將學生引導到實驗學習中,如借鑒生活經驗、實驗演示和講故事等,為學生做好物理實驗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
如在“油膜法測分子直徑”實驗教學中,基于學生并不是十分了解微觀方面的知識,若教師直接要求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在思維品質鍛煉方面并不能取得顯著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先將一定的情境創(chuàng)設起來,指導學生測量菜籽直徑,經過一番思考后學生便可以將該問題的解決思路確定下來;由于菜籽體積較小,很難測量一個菜籽的直徑,但是同時測量多個菜籽的直徑,如100個,方案主要有兩個,一利用量筒同時測量100個菜籽的體積,以個數和體積之間的關系計算每個菜籽的直徑;二在完成100個菜籽體積的測量之后,進行平攤處理,使其成為一個規(guī)則的長方形,然后對平攤體積進行測量,根據d=V/S公式將一個菜籽的直徑計算出來。另外,學生在將上述兩種方案提出來以后可以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以此將最佳的解決方案確定下來。這時教師可以將問題轉移到具體的實驗中,讓學生測量油酸分子的直徑,基于之前已經有情境鋪墊,學生可以較為輕松地解決類似的問題。
二、倡導自學質疑
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以供自主學習,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來理解新概念,在此基礎上客觀分析事物現象的原因。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地鼓勵學生,確保其可以以一種相對獨立的方式來分析實驗現象,開始時問題以簡單為主,隨著教學過程的開展,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學生在進行階梯式思考時可以充分結合實驗現象,然后將問題提出,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
三、小組合作探究
在物理實驗中,教師需要以學生之前獨立學習的特點為依據,合理安排合作學習的任務,確保學生可以在相互借鑒、積極互動的基礎上促進相關物理實驗操作的完成。
如,在開展“電源電動勢及電阻的測定”實驗中,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實驗,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探究學習,實驗之前將開關、干電池、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以及導線等相關器材準備齊全;然后,學生便可以憑借自己對實驗的理解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實驗原理、設計電路圖和相關數據的處理等。學生通過交流合作,不同小組所形成的實驗方案均有很大的差異,如伏阻法、伏安法和公式法等,在此基礎上加上個人理解,可以整理后續(xù)實驗的步驟,進而可以為后續(xù)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過程中學生均表現出了非常高的參與熱情,均可以認真分析誤差和相關原理,所取得研究成果更為細致。
四、展示評價方法
在以小組學習為主的實驗研究中,教師需要扮演好協(xié)調者和主導者的角色,針對不同小組的實際情況做好匯總工作,然后客觀評價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此利于科學學習方法的建立。同時,在實際開展評價工作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視,采取學生互評和自評的方式來客觀評價自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然后可以認真借鑒其他學生的長處,進而有助于極大地提高學生自身的認知與合作技能水平。
在進行“描繪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時,不同小組的實驗操作全部完成后,便可以相互評價并交流實驗報告,每個小組均選出代表具體描述實驗原理與施工方案,以實驗結果為依據客觀分析誤差。在每個小組均闡述完畢以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互評與自評,指出對方的不足,并經過激烈的討論,提出切實可行的改正措施。
綜上所述,本文簡單地介紹了在分層合作學習中的重要價值,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將其應用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對相關的誤差與原理進行認真的分析,進而有助于取得更為細致的研究成果,之后對在高中實驗教學中開展分層合作學習的實踐和研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春榮.異質合作學習與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0(5).
[2]楊志俊,趙江臨.論“分層教育,合作學習”模式[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0(3).
?誗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