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
【摘要】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實踐方向的載體,在學前師資培養(yǎng)中也越來越受重視。本文從對高職學前專業(yè)見習手冊中的見習內容進行分析,就見習內容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一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學前教育 見習手冊 見習問題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2-0253-02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見習手冊是專業(yè)學生見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生完成見習任務,作為專業(yè)學生評價實踐活動的主要的參考依據(jù)。故,見習手冊內容是見習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載體,作者通過運用實地調查,問卷調查和觀察等方法。指出見習手冊內容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并就問題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一、見習手冊內容中的主要問題
1.編寫科學性問題
見習手冊內容一般有如下幾個部分(參考我校修改后的見習手冊):見習手冊封面、教育見習學生行為守則、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任務、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指導細則(第一階段:適用于一年級)、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指導細則(二年級)、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指導細則(第三階段)。每個年齡段學生根據(jù)其所在的年齡班級下載見習手冊內容作為重要的任務,這本合情合理。但據(jù)調研發(fā)現(xiàn),見習手冊內容編寫基本是一個老師完成,專任教師的參與度非常有限,幼兒園內容本身的科學合理性就有待審視。如我校見習手冊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任務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這樣描寫的。第一階段:主要內容:以保育工作為重點的幼兒園一日生活。而實際在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指導細則(第一階段:適用于一年級)中的任務確有18個表格。其中包括附表1:幼兒一日生活作息表(年齡段: );表2:來園活動組織教師行為觀察記錄;表3:運動組織教師行為觀察記錄;表4:游戲活動組織教師行為觀察記錄;表5盥洗、點心組織教師行為觀察;表6:午餐組織教師行為觀察記錄……表16幼兒園 班一周計劃表,表17:幼兒園簡介,表18:見習周記。這么多的表格任務是要針對所有活動的還是保教活動的呢?據(jù)問卷調查中有一題是關于“對于見習內容有什么建議”時,46份問卷收回45張,其中有21個同學反應內容太多;8個人認為自己沒有什么自由,被限的太死。見習內容本身幾個角度看科學性是不夠嚴謹。
2.可操作性的問題
見習內容的具體可操作性,對于見習學生來說具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見習手冊中存在不少這樣的問題,如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指導細則(二年級)中有這樣的表格:
通過研究上面這個表格的填寫發(fā)現(xiàn),很少見習學生能夠清楚明了的表述,大多寫的像流水賬一般,還帶有非常大的主觀性,有的見習生甚至這樣寫個案:遇到一個小女孩,打扮非常漂亮,圓圓大大的眼睛,她經(jīng)常跟我玩,喜歡來到我身邊,還告訴我密碼等。而個案觀察概括來說,就是對單一的人進行深入的具體的研究。同時個案觀察不能僅停留在對個案的觀察,研究與分析、認識的水平上,還需要認識教育與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提出一些積極的教育對策,以便更好的解決問題[1]。由此可知,表格的具體可操作性需要是很強的,然而實際手冊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
3.層次性問題
據(jù)調查所知,目前高職院校學前專業(yè)見習的時間安排是多樣的,見習去的次數(shù)和時間不一樣,見習重點應該不同,這樣學生不至于重復工作,能夠有力把握重點見習內容。但如果層次性不夠,或者安排重復性的任務,那么也容易出現(xiàn)見習效果不明顯,見習流于形式等問題。從我校見習手冊的內容看,其本是有層次的,但不是真的層次。
上述文字圖片中,顯而易見,見習內容分為三個階段性的。第一階段重保育,第二三階段重教育。盡管如此,實際的見習內容可不是像上述文字明顯。如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第三階段同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表格。如下圖。
以上表格,在三個見習階段都存在,而且內容一模一樣,學生每次去見習填寫以上的表格意義何在呢?見習幾次后學生還只是停留在這樣的了解之上,確實流于表面化了。見習手冊的層次性問題就顯而易見了。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見習手冊的幾點建議
1.關于見習手冊內容科學性的建議
見習手冊內容的科學性表現(xiàn)在其是否符合見習生的客觀規(guī)律,能夠滿足見習生的見習需求上。從上述我們談的問題來看,見習手冊內容嚴峻。一方面,見習手冊的編織者應該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個別人或者少數(shù)人的意志。這可以在實際專業(yè)建設中做到,如專業(yè)教研會議上可以各科任教師共同商議,提出一些關于專業(yè)或者課程見習的可行性建議。另一方面,這樣的見習內容的踐行者其實是學生,是否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出一些往年遇到的問題,實際可行的東西留下來,避免重復。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建議跟園所配合,共同提出意見為學生的見習保駕護航。
2.見習手冊內容可操作性建議
見習內容具體化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見習生的方法和見習任務的實際可操作。見習內容的具體實施是一個方面的問題,但還要注重見習內容操作的方法 ,比如個案觀察,具體觀察什么?怎么觀察?怎么寫才叫觀察等問題上有待進一步研究。對于普通高職院校其實可以教師先行,不如教師自己先去幼兒園做一段時間的觀察,然后將自己的觀察目的,觀察內容,觀察方法系統(tǒng)性的分享給學生。
3.見習手冊內容層次性的建議
見習手冊內容層次性的問題大部分高職院校其實有關注,但
關注的程度只限文字上,或者流于形式。見習的側重點雖然有所改善,但是實際還不是所謂的層次性,層次性是在每個階段學生對于同一個問題的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就一日生活常規(guī),很多老師會讓學生寫一日生活流程,也會寫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注意事項,可是如果學生去多次這樣的見習,是不是可以有更深的挖掘呢?是否除了解基本的流程外,還可以注意到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做什么?這些環(huán)節(jié)做的事情是怎么完成的?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是最好的方法嗎?是不是還可以做的更好?在做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什么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否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得到解決呢?
參考文獻:
[1]孫誠.幼兒行為觀察與指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