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姣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找到更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指導,解答他們的困惑,適應新的教學評價。根據整個高中閱讀教學內容,并結合高中三年的教學進度,從整體上來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1-0083-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整個高中閱讀教學內容,并結合高中三年的教學進度,可以從整體上來考慮,具體說來可分三個階段。
1.個性化閱讀
第一階段適用于高一學年,主要強調閱讀的興趣。主要從學生主體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出發(fā),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進行放開,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閱讀對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日本石井勛博士說:“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習的基礎,因為每一門學問都是從閱讀書籍開始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我在實際教學中是這樣進行的:
1.1?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則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應很好地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延續(xù)到課外,從課內閱讀來帶動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海明威的《老人與?!?,可以再介紹他其它一些作品,甚至還可以介紹美國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1.2?可以開展形式多樣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梢酝ㄟ^每天語文課的5分鐘的口語訓練,內容是個人的閱讀心得;利用各種節(jié)日、班會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讀書報告會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1.3?努力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在平時要有意識地積極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2.打破模式和程式,形成文體教學序列
高中語文新課程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首先要有一個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必須堅持“共同性”和“基礎性”的原則。同時,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必須正視高中學生個性的差異性。面對具有不同興趣、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高中語文課程不能將課程內容和目標只作為簡單劃一的規(guī)定。為了給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和目標,為學生的多樣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高中語文新課程必須增強“多樣性”和“選擇性”。
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將學生的多元思想從鳥籠里放飛,只有把話語權交給學生,充分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從學生的原初體驗出發(fā),尊重文本不要肢解文本,誤解文本。更尊重學生,互動導讀,鼓勵探討,非暴力排斥,也非無原則認同,而是真正將學生引入閱讀,引向思考,讓作者與讀者、生活與文本互動起來。既要個性化理解,又要切合作者和生活。這樣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領悟,才能促使學生主體精神的成長。
另外,根據高中學生認知水平與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梯度,我們按文體分類,劃分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學段閱讀教學不同的側重點。高一側重現代散文、高二側重古詩文、高三側重科學論文。努力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學有選擇,教學有重點,教學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領,沒有方法的低效、無效教學。我們成立了古詩文閱讀策略研究、詩歌、小說閱讀策略研究、科學論文閱讀策略研究、現代散文閱讀策略研究等子課題組,由備課組長領銜,組織對文體知識和文體寫作規(guī)律的梳理,初步形成了各類文體教學的知識體系。并多次開課,進行文體教學法的探討。從文體特點出發(fā),總結了不同文體的教學要點與閱讀方法。
3.課內外并舉,增加閱讀積淀,引導學生閱讀體驗
巴金曾說過:“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們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把握和領悟真善美,感受人類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美好心靈、美好情操。這是靠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靠情感對情感的激發(fā),靠智慧對智慧的啟迪,決不是靠課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們知道語文閱讀不僅是為了弄懂語詞的含義和文法的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過閱讀,拓寬自己的生活面,豐富人生經驗,增加藝術和人身修養(yǎng),提高審美水平。如果沒有閱讀,我們的心靈是會干枯的。所以我們必須讓學生成為讀書人,而不能成為習題人,把書還給學生,把“語文課”還給學生。
但是并不是開卷就一定有益,不是所有書都值得讀,“我們的手中多不高貴的孫子書”,而學生的審美觀世界觀還并未最終形成,并不可靠,他們須要被引導,所以中學生的課內外閱讀應在學校家長有見地的推薦和引導下去讀。高中語文課程的必修與選修的文質兼美的選文標準,引入了一多并舉的選文內涵,以優(yōu)秀的文本激起學生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興趣。而我們的教師就應充分發(fā)揮以導促讀、以讀促教的引導功能,“引導學生與大師對話,與精英爭鳴,從而在學生人格、志向、情趣形成的關鍵時期給學生打下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