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實踐性較強,教師不應該忽視信息技術學科所蘊含的道德因素。只有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效實施德育滲透策略,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和健全的人格。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有主題式德育滲透、細節(jié)式德育滲透、探究式德育滲透等。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滲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33-0043-02
《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德育實施指導綱要》中指出:“信息技術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社會責任,增強學生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信息技術學科實施德育主要通過對信息課程的教學,引導中小學生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期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意識、時效觀念、共享思維以及創(chuàng)造精神?!币虼?,在堅守本學科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要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要求教師全方位地進行學情分析,并酌情優(yōu)化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手段等。那么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主題式德育滲透
主題式教學在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經常用到,即我們在教學中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讓這個主題貫穿整個課堂。那么如何利用主題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呢?
以我曾經聆聽的一節(jié)德育優(yōu)質課為例,該課教學內容為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教材《信息技術基礎》第三章第二節(jié)《利用圖表呈現(xiàn)分析結果》,表面上看這是一節(jié)純粹的操作課,和德育一點關系都沒有,那么如何在這樣一節(jié)操作課里進行德育滲透呢?當時上課的教師就采用了主題式滲透的方法。教師先以一個網絡暴力受害者的事例作為情境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然后針對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三種圖表類型“折線圖”“餅圖”“柱形圖或條形圖”設計了三個任務。任務一:看數量。對應的表格是《2005—2015年中國網民規(guī)?!?。這個任務引導學生在完成折線圖的過程中看到網民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從而得到結論:網民人數的增多為潛在的網絡暴力積蓄了力量。任務二:辨人群。對應的表格是《網民各個年齡段人數比例》。這個任務要求學生制作餅圖,并思考問題:關注熱點問題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哪幾個年齡段?哪些年齡段人群的主觀判斷容易被影響?為什么?由于餅圖直觀性強,學生很容易得到結論:網民年輕化是網絡暴力的潛在促發(fā)原因之一。任務三:斷原因。對應的表格是《網絡暴力主要原因》。任務要求學生制作柱形圖或條形圖,并思考網絡暴力產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減少網絡暴力的有效措施。學生通過條形圖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網民素質不高,自制力不強,普遍存在從眾心理,道德規(guī)范缺失,盲目尋求情緒宣泄是網絡暴力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達成本節(jié)課的德育目標——“拒絕網絡暴力,踐行網絡文明”,從而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升華。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在課堂主題上找準切入點,步步推進,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滲透。
二、細節(jié)式德育滲透
細節(jié)式德育滲透是以人為本、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實踐。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掘細節(jié),在細節(jié)中尋求德育實效,正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抓住各種小細節(jié)進行德育的滲透,在不露痕跡的同時,還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收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比如我在講解粵教版高中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應用》第三章第一節(jié)《因特網上的信息資源》時,先以一個問題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同學們都喜歡上網,那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網站是誰建立的嗎?它被建立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引出萬維網之父——蒂姆·伯納斯·李,他當年發(fā)明了萬維網后,并沒有申請專利,而是選擇將全部技術資料公開,供國際社會免費使用,在此處我號召學生學習科學家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
又如在講解中央處理器CPU時,因為涉及芯片,我們可以給學生拓展一下中興被制裁事件,從中興的芯片危機再延伸到中國的芯片危機,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中國做不出這樣的芯片,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爭取開發(fā)中國人自己的核心芯片,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奉獻精神。
三、探究式德育滲透
在高中新課改的背景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策略被教師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那么如何將德育和綜合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探究中提高道德認知水平,在實踐中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呢?
如在講解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教材《信息技術基礎》第二章《信息的獲取》第三節(jié)《信息的鑒別與評價》時,我就進行了探究式的德育滲透。為使學生對新媒體時代下的信息及信息活動特征有更深刻的體驗,進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鑒別與評價,我特意選擇了近些年引起比較大爭議的食品安全問題作為素材。在課前以欄目《是真的嗎?》的兩段視頻引入(這兩段視頻中,有一段是真的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另一段則完全是謠言),然后再讓學生回答開篇提出的問題:這是真的嗎?通過兩段視頻引起學生認知和情感的沖突,再讓學生帶著沖突與疑問,完成下面三個探究任務:任務一“追本溯源,探尋真相”讓學生了解可以通過信息的來源鑒別信息的真?zhèn)?;任務二“公婆各有?,誰能說服你”讓學生明白信息的價值取向對信息的鑒別與評價也很重要;任務三“危機公關,從辟謠看信息的時效性”則是讓學生明白信息的時效性對于信息的鑒別與評價同樣重要,而且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步步推進進行德育的滲透,讓學生意識到,新媒體時代下只有提高自身素養(yǎng),才能在危機事件發(fā)生時兼具感性與理性的認知能力,不盲從、不信謠,最終形成抵制網絡謠言的民意基礎,從而打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清朗網絡空間。
雖然信息技術學科因其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有一定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逐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有效地采取多項措施,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學生就能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情感、鍛煉意志、訓練技能,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最終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 官少卿.德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滲透[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2] 應香微.高中信息技術德育滲透實施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1(1):178.
[3] 尤喜蕓.自主合作探究式德育實踐活動初探[J].新校園(中旬刊),2017(7): 20.
[4] 汪青梅.如何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滲透德育[J].新課程(下),2016(11):225.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