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征
(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呼吸問題一直為聲樂理論所關注。比如《樂府雜錄》中記載:“善歌者,必先調(diào)其氣?!泵缆暢ㄖ械模骸罢l擁有正確的呼吸,就擁有科學的歌唱”等等,由此可見呼吸在聲樂中的重要性。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歌唱呼吸,了解歌唱中“呼”與“吸”的辯證關系,進而才能得到科學的歌唱呼吸訓練方法。
“歌唱呼吸”顧名思義就是在歌唱中進行的呼吸動作,是建立在日常呼吸的基礎之上,但又有意識控制的呼吸方式。它是經(jīng)過后天科學、嚴格訓練的技巧性呼吸方式,具有目的性和意識控制,它會隨著歌曲的情感起伏、樂句的長短變換來運用呼吸。
“呼”與“吸”是呼吸的倆個基本動作。吸氣動作是將氣體吸入肺部,由于氣體的吸入橫膈膜下落,吸氣動作完成。呼氣動作是運用肌肉收縮橫膈膜上抬,使得吸入肺部的氣體受到擠壓,從口、鼻呼出。實際上在呼吸的過程當中只使用了兩組肌肉,一組是吸氣時使用的肌肉群,另一組是呼氣時使用的肌肉群。通過兩組肌肉的相互配合形成一定的壓力,歌者在歌唱中獲取氣息的支持,從而氣體沖擊聲帶發(fā)出悅耳動聽的歌聲。
在很多聲樂理論著作中講到呼吸時,只是著重于吸氣訓練。這就有些誤導聲樂學習者,一味的訓練吸氣肌肉,使得吸氣肌肉群發(fā)達,而呼氣肌肉群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使得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因此,我們在呼吸訓練上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從而得到科學合理的訓練,獲得好的聲音。
每一次的“呼”和“吸”都有相對應的肌肉群工作,這些肌肉群相互配合完成呼吸動作。各個器官組成的部分運動,形成完整的呼吸動作。所以在歌唱呼吸的訓練中,必須同時兼顧。如果只著重“呼”的訓練,那么氣息的推出力量過大導致發(fā)出的聲音聽著太重不靈活,吸氣要么太淺、要么太少,導致聲音聽著發(fā)“虛”松垮、散漫,吸氣量不夠也會完成不了較長的樂句,換氣點混亂。反之,加強了吸氣肌肉群的鍛煉,將會導致吸氣量過飽滿,使得身體僵硬,氣息被卡住,不能順暢送出,也會導致吸氣過深,發(fā)出的聲音不靈活,對于一些節(jié)奏歡快或者旋律起伏較大的歌曲并不能完美演繹。因此,在訓練歌唱呼吸時,既要兼顧“呼”與“吸”這兩個部分的訓練,同時也要準確把握整體觀。
歌唱呼吸與日常生理呼吸有很大差異,歌唱呼吸是有意識、有控制的調(diào)控,使得“呼”與“吸”倆個動作既對立又統(tǒng)一。歌唱呼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呼氣的過程,通過呼氣形成動力,將聲帶發(fā)生振動吹響,再由胸腔、喉咽腔、口腔等共鳴腔體擴大和美化,然后通過空氣傳播產(chǎn)生聲音。因此,掌握科學的呼氣控制技巧,便擁有正確控制歌唱氣息的真諦。想要正確掌握吸中有呼,呼中有吸的呼吸技術,必須經(jīng)過嚴格、科學、合理、系統(tǒng)的歌唱發(fā)聲訓練。因此,在訓練歌唱呼吸時,要準確把握“呼”與“吸”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使其和諧統(tǒng)一,融為一體,從而為歌唱提供源動力。
歌唱呼吸掌握的深淺,直接會影響發(fā)聲音質(zhì)的好壞?,F(xiàn)在大家認可的呼吸類別有三種: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最科學的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也稱為橫膈膜呼吸。吸氣時空氣灌滿肺部,兩肋向四周擴張橫膈膜下落,呼氣時胸腔擴張保持,腹部收縮擠壓空氣橫膈膜上升,橫膈膜的運動與腹胸產(chǎn)生對抗,全面調(diào)動整個身體內(nèi)的腔體共同控制氣息。這種呼吸訓練法分為有無聲練習和有聲練習兩種。
無聲訓練有慢吸慢呼、慢吸急呼,急吸慢呼、急吸急呼三種:
慢吸慢呼可以用聞花香體會,聞花香對于初學者來說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這種方法是采用鼻子吸氣,整個身體放松,小腹隨著吸氣則漸漸隆起,呼氣時腹部慢慢內(nèi)收,把所有注意力放在腹部的變化上,同時也要保證胸部的通暢。
慢吸急呼,急吸慢呼可以通過抽泣、驚愕的感覺體會。在練習時做到自然不刻意,否則會引起其他地方的僵硬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急吸急呼使用狗喘氣體會。它可以鍛煉橫膈膜更具靈活性,同時也鍛煉呼吸的肌肉群更加協(xié)調(diào)自然。
有聲訓練分跳音練習、連音練習、跳、連結(jié)合練習三種:
在做跳音練習時速度不易過快但換氣的速度要快,干脆利落的斷開每個音,喉嚨不能幫忙,每個音都要落在氣息上,體會腰腹之間的變化,保持胸部松弛。
進行連音練習時始終要把氣息控制在腰腹間,所有的音都要順著氣息往外走,氣息先走帶動聲音,氣息連貫不能停滯在某個音上。
跳、連結(jié)合練習既能鍛煉氣息的連貫,又能保證氣息的流動。在練習時先要做好前兩條練習,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本條練習。
總的來說,正確掌握和運用歌唱呼吸技巧,是需要經(jīng)過長久及艱苦的訓練過程,必須要循序漸進、靜下心來進行練習,以求達到靈活控制氣息的能力。當然,呼吸的運用只是一種基礎,在歌唱時還需與咬字吐字、節(jié)奏、旋律、情感等密切結(jié)合,達到和諧統(tǒng)一。所以,歌者既要充分認識呼吸的重要性,又要避免陷入唯呼吸論的漩渦,從而影響歌曲的準確表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