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以康
[摘 要] 初三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數(shù)學中考的影響極為關鍵,教師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使學生在一定的知識儲備上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之間的銜接與能力提升.
[關鍵詞] 知識關聯(lián);知識遷移;分層設計
學生在中考中能否順利發(fā)揮,取決于中考這一戰(zhàn)役之前的準備. 初三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應該以知識梳理與鞏固提升作為重點并適當加以拓展,以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有效提升,并為高中數(shù)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注重知識關聯(lián)以促進學生理解
初中教材中的同類知識點一般雖然各分章節(jié),但整個安排還是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章節(jié)知識點之間也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lián). 因此,教師傳授新知識時,一定要注重與學生已學知識相關聯(lián),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上產(chǎn)生更好的體會,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對知識的生成過程產(chǎn)生更好的認識與理解. 這樣,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梳理與形成過程才會更加順利、完整.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安排在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后面,因此,筆者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時,首先設計了這樣一道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有一塊長為5米、面積為20平方米的長方形菜地,若其寬是x米,則x為多少?學生面對這樣一道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很快就給出了答案:5x=20,解得x=4. 學生們都感覺太簡單了,于是筆者將此題做了一定的變更:若面積為20平方米的長方形菜地的長是x米,且長比寬多1米,試求菜地的長和寬. 筆者請學生獨立思考與嘗試,大多數(shù)學生結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列法,給出了方程x(x-1)=20. 筆者及時表達了自己的贊許,并提問:“x是多少呢?”學生被筆者的追問問倒了,大家紛紛思考如何解決. 筆者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之后,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進行了演示,于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就在學生注意力特別集中的狀態(tài)下演示完成了,學生對于此題的解法也更加印象深刻而清晰.
從上述案例我們不難看出,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新舊知識的關聯(lián)與鋪墊中得到了很好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思考與實施中,一定不能忘記教學資源的深入挖掘和關聯(lián),給新課的教學活動注入強大的動力.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記憶
數(shù)學學科的嚴謹性這一特征令很多教師在教學時也相對嚴謹而刻板,教學語言與課件的設計,很多時候也顯得毫無生機與新意. 學生在毫無生氣的課堂活動中,注意力與興趣表現(xiàn)自然低下,教學效果與效率也就難以估量了. 因此,數(shù)學教師首先應注重自身思想觀念的改變,以扭轉這一局面,然后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跟學生一起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情境中對生動展現(xiàn)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合作、交流與研究. 多媒體設備在此過程中往往能夠將教學內(nèi)容化靜為動,使學生在生動、立體的展示中進行觀察. 比如,“函數(shù)”這一內(nèi)容往往因為書本紙張的限制而不便于學生觀察,此時,多媒體設備對內(nèi)容的投影與放大就可以克服這一缺點. 如果能夠再將其動態(tài)的生成輔以音效、顏色等進行更好地配合展現(xiàn),學生對于不同函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往往能觀察得更加仔細,函數(shù)圖像也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更加清晰、具體的印象. 再如,書本中對于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像只做了部分展示,學生對其圖像的延伸知之甚少,對于還沒有建立極限這一概念的學生來說,一些錯誤的認知與想法也就無法避免了. 因此,筆者教學此內(nèi)容時,首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函數(shù)y=■的圖像進行了完全展示,引導學生觀察到線條無限延伸時函數(shù)圖像都不會與坐標軸相交. 形象、動態(tài)的展示使得學生原有的錯誤認知得到了清晰的矯正,具體、鮮明的視覺感受使得學生對反比例函數(shù)圖像的性質(zhì)有了清晰、牢固的記憶.
由此可見,多媒體設備將知識化靜為動的展現(xiàn),使得數(shù)學知識的呈現(xiàn)也由抽象變得更為具體,彌補了教材不足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更加集中. 這對于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梳理錯題以促進知識遷移
初三數(shù)學的教學活動涵蓋了新知識的傳授與舊知識的復習鞏固,教師在這樣一個重要階段,不僅要努力促進學生在新知識方面的掌握,還應引導學生在舊知識的歸納與總結中進行適當拓展,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知識的遷移.
制作錯題集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很好的歸納與總結. 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教會學生怎樣將課堂訓練、課后作業(yè)以及考試中的錯題進行歸類記錄,并且要引導學生將錯誤原因、正確解題思路與方法、知識點的考查等都一一寫下來,使學生能夠在錯題集的制作中客觀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進一步加深學習. 錯題的糾正也因此成為學生學習資源利用與轉化的有效途徑. 另外,錯題的分類整理也是學生在制作錯題集時應該做到的. 在錯題集的制作中,還可以把訓練計算能力、訓練作圖能力的試題進行分類整理,使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有效的整理與糾錯中得到實實在在地糾正、歸納與提高.
教學分層設計以促進能力提升
教師在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應該尊重學生在數(shù)學基礎與學習能力方面存在的差異,并在學生達到自身目標時及時給予反饋和肯定. 對于“學困生”來說,上課能緊隨教師的思維節(jié)奏并掌握基礎知識,完成作業(yè)時能培養(yǎng)基本的解題能力,便已完成學習目標. 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在掌握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還應具備一定的變式能力與思維拓展能力. 具備一定差異的學習目標自然也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作業(yè)設置. 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與課外輔導時,也應關注到這樣的差異. 比如,如圖1,在Rt△ABC中,∠ACB=90°,若AB,AC,BC邊的中點分別為D,E,F(xiàn),且CD=5厘米,求EF的長.
即使是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運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這兩個知識點也能很快求出EF=CD=5厘米. 為了體現(xiàn)本題的價值,教師可以連接DE,DF,引導優(yōu)秀的學生思考四邊形CEDF的形狀.
教師在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初三階段,一定要注重自己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使學生在一定的知識儲備上更好地實現(xiàn)知識之間的銜接與能力提升,并因此在學習中樹立起適合自己的努力方向與目標,在針對性的目標引領與分層訓練中達到學習的高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