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寧
(河北省昌黎匯文二中,河北 秦皇島 066600)
聲樂教育與其他藝術教育一樣,本質上是一種審美教育,是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結合高考前的聲樂教育來幫助學生建立健全聲樂基本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高考應試能力,還應該結合學生個人的突出特點來進行聲樂培養(yǎng),教師還必須增強學生的心理建設,使學生在擁有完善的聲樂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能秉持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應試素養(yǎng)。
眾所周知,聲樂教育必須遵循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需要經過教師指導,通過一系列的身體機能訓練和發(fā)聲方法來調整提高學生的聲樂演唱能力。教師應該從多方面指導訓練學生促使其聲樂演唱能力的提高,從專業(yè)、科學的角度來加強學生的基本功能力,使學生不斷增強自己的聲樂專業(yè)技能。因為,專業(yè)技能往往是藝術高考中最可控的因素,也是學生提高自己藝術素養(yǎng)的最有效方式。
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聲樂基本功:第一個方面是教給適合學生的呼吸方法。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古往今來,音樂家們總結出一系列的呼吸法,比如鎖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這些呼吸法都有其優(yōu)缺點。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動腦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幫助學生分析找到現今最科學的呼吸法。以適用于他們的演唱;第二個方面是堅持發(fā)聲訓練,聲樂的發(fā)聲訓練與器樂的練習一樣,每天都需要堅持不懈。因此,從元音到輔音練習,從連音到跳音的練習到歌曲作品的練習等多方面進行訓練,同時,學生還需要注意歌曲演唱時的吐字問題,爭取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第三個方面也是教師容易忽略的教學方向,就是對作品的處理,要注重歌曲的表現力,好的表現力能更好地詮釋歌曲內涵,可以幫助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給評委老師留下良好的印象。
基本功的進步是學生在高考應試過程中取得良好聲樂成績的最重要條件,也是教師聲樂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聲樂訓練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科學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己的聲樂基本功,使學生積極提升自己的聲樂專業(yè)技能,并最終提高自己的應試基本功與聲樂專業(yè)能力。
每位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點,經過合理的教學指導,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獨特聲樂藝術特色。也就是說,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聽辨、節(jié)奏感、嗓音條件和個人興趣等方面來進行科學教學,幫助學生建立起符合自己的聲樂體系,以便在實際高考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揮出自己的聲樂優(yōu)勢,并合理規(guī)避自己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的弱點,使學生可以發(fā)揮出最強的應試實力。
例如筆者要求學生在高考前一年左右,就開始著力嘗試各種風格的歌曲,并尋找出適合自己的曲目。筆者也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個人特點,所選曲目并不是越長越好,也不是難度越高越好。所選曲目必須長短適中,且可以突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這種基于學生個人特點與能力的曲目選擇可以幫助學生在考試中建立個人自信,促使學生在表演、氣勢上獲得優(yōu)勢,進而獲得較好的成績。也就是說,教師在聲樂培養(yǎng)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個人特點來進行重點培養(yǎng),并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演唱曲目來突出學生的個人特點,進而突出學生獨特的聲樂藝術能力。
很多教師都會在聲樂教育過程中發(fā)現,部分學生的基本功很扎實,平時不論是節(jié)奏感還是嗓音條件,都可謂得天獨厚,且具備個人特點,日常課堂上的視唱聽辨也不錯。但是,在實際藝術高考過程中,卻會出現成績不理想的現象。
筆者經過大量教學分析發(fā)現,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因為心理素質不佳,缺乏臨場發(fā)揮的優(yōu)秀應試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幫助學生進行調整和心理建設。首先,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上臺當眾表演的機會,使學生熟悉表演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模仿聲樂考試過程的完整流程,使學生適應應試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建立個人自信,以便完成學生的應試心理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作為聲樂教師,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和應試能力為己任,幫助每一位藝術考生提高基本功、突出個人特點,并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相信在教師科學的聲樂指導和學生勤奮的練習下,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