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碩
摘 要:野間宏是日本戰(zhàn)后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戰(zhàn)后文壇上,其戰(zhàn)爭文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文學地位和廣泛的社會影響。《陰暗的圖畫》是野間宏早期的第一部作品,被日本文壇公認為最早一部具有日本戰(zhàn)后文學特點的作品。本文以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對這部現實主義作品進行解讀,主人公深見進介對永杉英作等人激進的革命道路的心情是很復雜的,既有認同又有反對,但他最終沒有走向革命道路,而是追求著自我的完成,走一條“既不叛教也不殉教”的道路。作品主題隱喻了法西斯統治下的日本青年知識分子所經歷的身份困惑和倫理選擇的過程,是對自己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如何在困惑中進行倫理選擇的探索。
關鍵詞:野間宏 《陰暗的圖畫》 身份困惑 倫理選擇
一、野間宏與《陰暗的圖畫》的創(chuàng)作
野間宏生于1915年,是日本第一次戰(zhàn)后派的代表作家,在求學期間,主動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參與實踐,參加反戰(zhàn)運動,而且對革命甚為關心。1941年,野間宏作為補充兵應征入伍,并被派往南洋戰(zhàn)場,但因患病,被從菲律賓戰(zhàn)場遣送回國。1943年,野間宏因違反《治安維持法》,由陸軍軍事法庭審判后下令逮捕,關進大阪陸軍監(jiān)獄;1944年春被放出監(jiān)獄,但仍處于被監(jiān)視之中。這段痛苦的經歷,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反戰(zhàn)小說的基礎。日本宣布戰(zhàn)敗后,野間宏便著手進行創(chuàng)作,并把這一時期的經歷寫成了處女作《陰暗的圖畫》,繼之,野間宏又接連發(fā)表了《臉上的紅月亮》《崩解感覺》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從各個角度挖掘日本國民的人性、愛情和幸福是如何被這場戰(zhàn)爭所扼殺和破壞的。1952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真空地帶》問世,這是一部以揭露戰(zhàn)爭中的日本軍隊和軍國主義的本質為主題的小說。之后,野間宏又相繼出版了《青年之環(huán)》等長篇小說,其中《青年之環(huán)》是作者迄今為止最長的一部小說,獲得谷崎潤一郎獎。1946年發(fā)表的《陰暗的圖畫》,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作品,在日本文壇引起了很大反響。本多秋五將其評價為“戰(zhàn)后派作家的第一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戰(zhàn)后文學全體的第一聲”,這一評價更是確立了《陰暗的圖畫》在日本戰(zhàn)后文壇乃至日本文學史上的地位。
《陰暗的圖畫》最初是在1946年以連載小說的形式被刊登在《黃蜂》雜志上的,小說描述了京都大學經濟系大學生深見進介是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的青年知識分子,以他從傍晚到深夜的行動為線索,巧妙地刻畫了幾個革命青年的形象。在細致的心理分析中,小說以深見進介為中心,通過他的接觸和觀察,一開始敘述深見的父親給他寫信,告誡他安分守己;緊接著,深見向食堂的大鼻子老板借款遭到拒絕,萬分恥辱;在食堂吃飯時,又被自稱合法主義者的小泉清等人嘲笑,引發(fā)了他對茍延殘喘的父親等人的厭惡,羨慕永杉等人的革命道路;之后,他到了永杉英作的公寓里,對勃魯蓋爾的畫集有著不同的理解,此時深見感到他與永杉等人的道路終究是不同的。后來,永杉等人被捕死于獄中,雖然深見佩服永杉等人的犧牲,但他不覺得自己有錯,他認為自己的道路是“不得已的正確的道路”。在1946年10月召開的新日本文學會第二次大會上,宮本百合子在題為《文壇及文學的一般形式》的報告中這樣評價《陰暗的圖畫》:“在無產階級運動時代,文學上沒有采用這樣的方式描寫關于知識分子的問題,關于知識分子的道路問題似乎都被簡單化了?!币伴g宏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第三種新的形勢的人,他“既不是殉教者,也不是叛教者”,第三種人的任務就是把“沒有辦法的正確性必須再一次變成筆直的、沒有彎曲的”。
《陰暗的圖畫》是以野間宏自身的經歷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而野間宏也曾這樣自白:“這是為了除卻戰(zhàn)爭積聚于身的重大壓力、將內心的激憤以爆發(fā)的形式寫出來的,所以,文中語言有許多不均整之處,很多地方,有粗糙生硬之感,但卻有其內在的力量?!薄皩憽蛾幇档膱D畫》時,大多數日本人都無法按照常理去思考什么,戰(zhàn)爭,完全破壞了日本人常識性的思考能力。我想在這種情況下,用新的目光,重新觀察一下各種事物?!北疚倪\用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解讀這部令人費解的作品,通過分析小說中的象征以及隱喻的倫理內涵,揭示作品中作家通過“陰暗的圖畫”揭示戰(zhàn)爭期間日本青年知識分子甚至是日本全體國民是如何進行倫理選擇的,重新深入認識該小說的倫理價值。
二、倫理環(huán)境下的身份困惑
1.“陰暗的圖畫”的現實象征
野間宏在小說開頭描寫了畫家勃魯蓋爾的畫冊中的一幅“陰暗的圖畫”,開篇第一句就頗具特色:“沒有草,沒有樹,沒有果實,夾帶著雪片的狂風吹過這片荒涼的土地?!遍_篇的這一句將讀者一下子帶入一個陰森恐怖而又蘊藏著某種騷動的世界里。由于《陰暗的圖畫》描寫的是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國內的軍國主義強權統治極其猖獗的時期,與勃魯蓋爾在畫集中反映的黑暗年代極為相似,而且小說中這些環(huán)境寫實鏡頭讓人覺得恐怖和壓抑,所以畫冊對日本的青年知識分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顯然,“陰暗的圖畫”在小說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沒有草,沒有樹,沒有果實”,“狂風”以及“荒涼的土地”這一連串的陰暗的畫面為整部小說渲染了一種“陰暗”的氛圍,不僅象征著深見等青年知識分子灰暗的青春,也暗喻了不得不承受著一切災難的日本國民的現實生活,更暴露了背后壓迫著自我的沉重的社會桎梏。緊接著,在野間宏對畫冊的描述中,“大地被躲在云中的黑色的太陽烤焦了,黑色的漏斗狀的洞穴隨處張開著”是最讓人警醒的。事實上,勃魯蓋爾的畫冊并沒有出現“黑色漏斗狀的洞穴”,這是深見進介自己的想象,同時也是野間宏獨特的發(fā)現。這幅畫冊將我們引入主人公深見進介的意識狀態(tài)和現實世界中,黑色的太陽、黑色的洞穴、忽明忽暗的大地是一個“死”的無生命的世界,象征著戰(zhàn)時的日本社會。其實,主人公深見腦海中這些幻覺和想象,都是由勃魯蓋爾的畫冊引起的,這似乎在暗示讀者,“陰暗的圖畫”象征著作家心里潛藏著的對自己的人生和對日本社會的思考。查德威克曾說:“象征主義可以定義為表現思想和情感的藝術,這種表現既不是直接將思想和情感描述出來,也不是通過與具體的意象進行明顯地比較而給她們以限定,而是暗示出這些思想和情感是什么,并且通過使用不加解釋的象征性符號,在讀者心里將它們重新創(chuàng)造出來。”這并不是空談和臆斷,因為作家的種種想象和幻覺與近代日本社會、日本文壇的時代和文化背景都密切相關。endprint
戰(zhàn)前文壇“私小說”占據了統治位置,私小說主要描寫個人狀況,關注人的內心世界,但與國家和社會都是脫離的,不具有人的普遍本性。而戰(zhàn)后文學試圖擺脫“私小說”的束縛,把人與社會的關系寫進作品中。本多秋五在《戰(zhàn)后文學的作家和作品》的后記里記述:“所謂‘戰(zhàn)后文學,大概可以說是一種苦斗文學,若說‘戰(zhàn)后文學沒從戰(zhàn)敗之前的文學中學取任何東西,這是胡扯??墒恰畱?zhàn)后文學卻是一種對戰(zhàn)敗之前的一切文學懷有不滿情緒的文學,是自以為與戰(zhàn)敗之前的文學已一刀兩斷,至少希望與它一刀兩斷的文學?!睂嶋H上,戰(zhàn)后文學就是要分析自我,完成社會變革過程的探索,建立一條開辟政治和文學的新道路,并且在這條道路上尋找新的起點,而《陰暗的圖畫》就包含著這種唯一的可能性。因此,“二戰(zhàn)”以后,以野間宏為首的作家在思考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日本戰(zhàn)敗成了作家展開新的倫理選擇、重新思考文學的轉折點。
2.深見進介內心的困惑與掙扎
《陰暗的圖畫》中,深見進介是一個典型的“清高型”青年知識分子的形象,他是京都大學的進步青年,但他身上充滿了矛盾,孤高卻又自我厭惡。小說開頭描寫了作為大阪府廳小官吏的父親寄給深見進介一封信,信上告誡深見進介不要亂花錢,要“節(jié)約第一”,而且作為小官吏的他特別叮囑深見一定要注意“思想問題”,要“安分守己,堅持不妄然結黨成幫的原則”。深見進介對于父親的要求不以為然,他認為父親是被金錢壓垮的人,對父親很是生氣??墒窃谂c父親的對峙中,深見進介想到他不像資產階級出身的永杉那樣完全不考慮金錢的問題,他感到金錢的壓力一直在束縛著自己,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于是他在惶恐中來到了食堂,提出能否把這個月一半的伙食費延遲,卻遭到了食堂“大鼻子老板”無情的拒絕。生活拮據的深見進介心中有了巨大的羞恥感,他與父親同屬一類人,他們就像“那些四腳爬行的獸”,“帶著不潔的傷口,在地上拖著尾巴,艱難地維持著似人非人的生活”。小說中這些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無不讓人覺得壓抑和憤慨。在金錢的貪欲面前,人竟變得如此丑惡,不通人性,無異于動物,這難道不是主人公賴以生存的倫理環(huán)境的混亂嗎?深見進介在這樣混亂的倫理環(huán)境下,想要掙脫出金錢的束縛,不再為金錢的壓力而低三下四,堅持自我,保留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那份清高。深見進介一邊對社會制度(崇尚金錢)充滿憤慨,一邊對自己沒有金錢能力而感到羞恥這一矛盾心理躍然紙上。
當深見停留在自己充滿掙扎的思緒中時,自稱“合法主義者”的小泉清等人對他又無休止地嘲諷,讓他加入到自己的陣營里,并咒罵永杉等人是一群“蠢貨”。深見對父親、飯店老板和小泉清等人的茍且偷生是十分厭惡的,不想和他們走同一條道路。小說中可以看到在復雜的社會倫理環(huán)境中,戰(zhàn)爭所造成的可恥的生存。因此,深見進介便說:“日本人的肉體是扭曲的,我們的肉體被扭曲著和腐爛著,我們必須將這些肉體扳正?!逼鋵?,這里暗示了深見如何進行倫理思考,更隱含著野間宏自身作為日本作家的倫理身份的思考。正是因為深見對自己內心進行了思考,他才更傾向于永杉等人的革命主義的道路,可是他又不一味地堅決支持他們。深見覺得他們的斗爭缺乏策略,在到了永杉英作的家中后,他覺得這才是自己該來的地方,除了這里別無他處,但他轉念又想,不是這里,自己的道路與這條道路是偏離的。深見不想像永杉那樣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只是認為永杉等人太過于盲目,但他并沒有認為他們的行動是錯誤的。他想要保存自己,卻又產生了自我厭惡。在這種倫理困惑中,他堅持的“自我保存”與革命道路產生了很大的矛盾,深見內心也充滿了掙扎和苦悶。作者對于主人公的描寫,隱喻了戰(zhàn)爭年代青年知識分子從感性到理性思考的過程,寫出了他們經受身心摧殘的真實感受和思考,概括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痛苦和無奈。主人公是一名孤獨的男性,既可看作是作家自己的倫理困惑,也可看作是那個時代整個日本年輕一代的倫理困惑。
三、困惑中的倫理選擇
在這種身份困惑中,深見進介徹底與永杉他們分手了,而跟永杉等人的徹底分手意味著對自我的舍棄,對自己已有倫理身份的舍棄?!叭毡救?,不,日本的學生們,他們太輕率地看待生命,太不保重自己了,所以有些偉大的人物將要誕生,卻又夭折了?!边@種想法是深見回答木山省吾的詢問時一氣呵成的。而木山又問道:“那你對永杉是怎么看待的呢?”深見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只能說在永杉這兒找不到自身的絕對性了?!痹诨靵y的倫理環(huán)境中,深見在追求著自我的保存,進行自己的倫理選擇。所以,深見并沒有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做出匆忙的決定,而是在理性主義控制下走向了第三條道路。深見的第三條道路是不同于其他人的,是極為個性的選擇。而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平野謙在為1955年日本新潮文庫版的單行本小說《陰暗的圖畫》撰寫的解說文中寫道:“歷來參加運動的人們的結果,只能是殉教者和叛教者。到了《陰暗的圖畫》的深見這里,第一次出現了第三條道路。應該注意的是,這種新的形象是前人沒有涉及的。”為此,他從思考中走了出來,堅信自己,維持自己。這意味著對于深見進介這種曖昧的“自我保存、自我完成”的知識分子來說,只能走自我完成的道路,沒有第二種選擇。
小說最后,永杉等人死于獄中,深見對于三人的死亡很是傷心,但他仍然確信他們沒有錯,自己也沒有錯。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野間宏本人持有的,他作為戰(zhàn)后余生的一員,曾經說過,只有他這樣的人,才更想活下去。深見做出這樣的倫理選擇,也是野間宏不斷權衡后做出的符合自己倫理定位的選擇。在主人公倫理選擇的過程中,野間宏本人也重新找回并確認了自己的倫理身份,選擇讓自己生存下去。但當主人公出獄之后,一切都回到了現實當中,他像自己的父親一樣,成為最市井的倫理身份。“陰暗的圖畫”隱喻的是戰(zhàn)爭時期日本人的自我覺醒、倫理思考和倫理選擇,這樣的倫理選擇同時也是野間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做出的符合自己的倫理定位的選擇。
日本著名作家伊藤整曾說:“《陰暗的圖畫》作為日本戰(zhàn)后文學的紀念塔,看過作品的人都難以忘懷它那令人無法忘記的氣息?!边@部作品“凝聚著作家的親身感受,真實地再現了生活,始終如一地直面現實,考察和思索具體的人的存在及其價值,忠實地剖析著這些人物的命運和靈魂”。當主人公與木山徹底告別的時候,這種倫理選擇充分體現了作家在倫理困惑中如何認識自我和尋找道德出路的過程,我們還可以從作品中深刻地體會到野間宏對于這樣的倫理選擇是不后悔的。而如果僅僅把主人公看成是利己主義的話,就難以把握這部作品深邃的倫理思考,難以正確理解作品的倫理選擇及倫理身份確認。
四、結語
《陰暗的圖畫》中對于主人公的塑造,既描寫了對父親、大鼻子老板等人金錢至上且茍活于世的厭惡,表現了其逐步靠近革命道路的一面,又描寫了主人公終究意識到自己與永杉等人的革命道路不同,從而塑造了深見矛盾與困惑的一面。雖然主人公遭遇了倫理的困惑與掙扎,看著永杉等人為革命犧牲自己,深見有著強烈的共感和敬意,但是他又認為他們缺乏科學性,他試圖既不叛教也不殉教,踏出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野間宏首次將人所固有的自我保存的倫理本性和為了革命運動敢于犧牲自己這兩種倫理選擇聯系起來,集中探討了戰(zhàn)爭對人性的扭曲、人存在的價值以及人們在這樣的倫理環(huán)境中如何做出自己的抉擇??梢哉f,野間宏將彷徨、矛盾中的日本人表現得淋漓盡致,細致的心理描寫成為野間宏的創(chuàng)作特色,其文學創(chuàng)作與理念對當時的戰(zhàn)后派作家及后來日本文壇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也是他的作品經久不衰的根本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