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是知識信息的載體,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藝術就是自身教學能力以及水平的有效體現(xiàn),其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作為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專業(yè)學校,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語言藝術,通過富有創(chuàng)造性、生動活潑的語言加強對學生的吸引,進而提升教學效果與質(zhì)量。對此,筆者主要對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語言藝術以及闡述進行了簡單地分析論述。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師語言藝術;分析;闡述
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一門科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教師語言藝術,綜合實際狀況以及學生的具體狀態(tài),合理地設置語言課程,提升課堂氛圍,進而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
一、 語言簡明扼要、生動風趣
教師自身的言談舉止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通過簡單、風趣、幽默的語言講述知識內(nèi)容,構(gòu)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知識中穿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語言,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這樣才可以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
語文教師的語言以情寓理,要具有內(nèi)涵。在教學中,中職學生基礎能力不足,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在學生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要避免通過批評等方式點評學生,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判斷問題,給學生問題分析、回答的空間,通過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如果教師一味地打擊、批評學生,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積極性,甚至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學生的知識學習。而教師通過幽默風趣、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教學,則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在教師的鼓勵與引導之下,學生就會積極地解決各種問題與不足,長此以往就會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綜合班級學生的特征,對藏族學生比例進行分析,綜合實際狀況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進而保障教學的簡單生動,這樣不僅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合理應用啟發(fā)性教學語言
中職教師的課堂活動具有雙向性的特征,教師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過程中,要合理地應用富有啟發(fā)性以及激勵性的語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設置問題,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一定的啟發(fā),不斷地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
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在這個時候就要通過啟發(fā)性的語言給學生一定的激勵,只有這樣才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思考。而如果教師語言死板,缺乏激情,學生面對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也會喪失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抑揚頓挫的語言藝術,保障教學環(huán)境、氛圍質(zhì)量,重視教學中的韻律、節(jié)奏,就會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富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藝術之美,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充分地活躍課堂環(huán)境,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就會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
三、 重視導入性語言,構(gòu)建生動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就是教師語言要規(guī)范,只有這樣才可以合理地應用語言藝術,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想合理地應用語言藝術,就要對其系統(tǒng)設計,合理應用,這樣才可以構(gòu)建一個生動、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與氛圍,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就會以積極、飽滿、熱情的態(tài)度進行知識的學習,這樣就會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
課堂導入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也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綜合課堂教學狀況合理地設計故事內(nèi)容,保障故事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加強對學生的吸引,提升實用性。教師將故事、寓言等與課堂進行有效融合,也可以通過微課、視頻、音樂等方式導入課程知識,將語言藝術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整合,這樣就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同時,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具體狀況以及思維發(fā)展狀況,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知識,教師可以將藏族的民俗、信仰、俚語等與課堂進行有效融合,通過直觀的方式講解知識內(nèi)容,學生就會充分地理解文章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僅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也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在語言藝術中,教師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將繁多的知識通過簡單明了的方式展示處理,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文章內(nèi)容,拓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進而讓學生吸收、理解語文知識。
四、 結(jié)束語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語言藝術,分析現(xiàn)有的教學狀況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合理地應用語言藝術,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問題與不足,進而及時解決問題,提升學習質(zhì)量與效果,為學生今后的知識學習以及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志強.教師語言藝術的特征功能及其實現(xiàn)途徑[J].語文建設,2017(11x).
[2]任忠宇.淺析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J].好家長,2016(8):125-126.
[3]張茹霞.中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的藝術性[J].課外語文:下,2017(8):60-61.
作者簡介:
格桑卓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綜合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