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青陽港實驗學校 王 磊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已成為現代課程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國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與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改進教與學的方式”。該理念指導我們嘗試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整合課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情感氛圍。創(chuàng)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追求,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常規(guī)工作,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伴隨課堂的始終,好的情境應具備生活性、學科性、形象性以及問題性的特點。信息技術具有先進性、高效性、靈活性、動態(tài)性、共享性等多種特點,巧妙運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知材料,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遇到抽象的數學問題,也可以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搭建橋梁,啟發(fā)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概括、綜合,發(fā)展和完善學生的思維。
在課堂之初,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有趣的學生材料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習圖形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童趣且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輕快的音樂下,小明跟著媽媽去超市采購,在路邊有各種形狀的建筑,到了超市,有不同的包裝,形狀更是豐富,小明一邊選擇自己喜歡的零食,一邊和媽媽討論包裝袋、包裝盒的形狀是什么,在一次購物中,小明學會了很多圖形。在這種情境下,學生不僅對圖形有了大致的認識,同時也認識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利于教師后續(xù)的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在課堂中,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動畫、問題、游戲等情境,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意義的建構者,對于學生而言,學習不是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我嘗試將信息技術作為提供學習資源的一種工具,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課堂上需要的素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例如:在教學“9加幾”的進位加法時,我利用白板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校園圣誕晚會的教學情境:桌上有各種飲料水果,學生有序就座,接下來班委會要給他們分發(fā)水果和飲料。第一組有11個人,班委會需要數出11個蘋果,如何數?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甲同學說一個個數,乙同學說:“2、4、6、8、10,再加1個就是11個?!北瑢W則認為可以先數出9個,再加2個就是11個。學生的這些數學經驗都來源于他們的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在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加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又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知識時,我利用多媒體開展了一次模擬購物活動,學生自己分配角色,有的扮演售貨員,有的扮演顧客。通過結算商品的價格,不斷鞏固“元、角、分”的知識。通過角色扮演,不僅是對學生多種感覺的一個沖擊,同時,相對于傳統的教學,信息技術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這對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有積極的作用,也避免了部分學生因上課開小差而漏掉了課堂上的內容。
練習有助于強化學生新建立的圖式,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與掌握有著積極的作用,而在練習中的及時反饋可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質量。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編制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平板電腦等展示工具作為媒介,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習題,這類習題相對于傳統習題有很多優(yōu)勢,如:習題形式多樣化,富有趣味性,如圖片、動畫以及文字的形式;具備交互功能,所有學生練習的結果最終都會反饋到教師那里,教師能夠較快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學生在問題解決之后,系統會自動做出反饋,正確會對其夸贊,答錯則會讓學生繼續(xù)思考。這些優(yōu)勢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富有趣味性的展示界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使得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及時反饋也讓學生及時知道了自己思維上的錯誤,從而及時修正。
以上是我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一些嘗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確實獲得了好的反饋。但是盡管信息技術具備很多的優(yōu)點,很多教師在使用時仍存在一些誤區(qū)。首先,信息技術的作用是輔助教學,教學仍應以教師講授為主,適當使用信息技術可以讓課堂增色,倘若將課堂變成信息技術的展示,課堂就會變成展堂,學生不但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反而會衍生厭煩的情緒。其次,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時應避免裝飾太多。動畫、圖片的作用本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化抽象為形象,但是不適當地出現或者過多出現聲音等素材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有礙于教師教學??傊?,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應保持理智,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到小學數學課堂中,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可以豐富我們的數學課堂,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個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顯著提高,同時,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也體現了我們教師的智慧。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周槿.新課標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
[3]朱永清,肖麗云.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施有效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09(6).
[4]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4-188
[5]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