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麗花
課堂教學是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和完善人格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途徑。課堂教學過程是復雜而細膩的。教育機智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新的、意外的情況迅速做出判斷,并付諸行動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和高超的教育藝術的體現(xiàn)。組織教學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離不開教師高超的應變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根據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心理特征,根據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生成資源和非課堂生成的“突發(fā)事件”,機智靈活地進行捕捉和轉化,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手段,使課堂教學井然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穩(wěn)而不亂,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是在背“教學設計”,而是教師對課堂活動中生成性資源的整合和利用,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樣根據課堂教學發(fā)生的過程,適時地作出調整,機智地處理轉化一些意外的情況,迅速地作出判斷,并能靈動地解決問題,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復雜的心理活動,每一位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都有其獨特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善于觀察,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的面目表情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及時渲染和放大本節(jié)課學習的資源——生成性的問題,或具有引發(fā)討論價值的奇思妙想,把這些“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發(fā)散得更亮更持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法的整理與復習”時,在“全班匯報”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臺匯報的有位女生若有所思地搖頭晃腦著,用右手食指指了指表格里的算式,教師敏銳地捕捉到課堂上的這一個細節(jié),緊緊抓住這位女生的手,面向全班同學,問:“你這手指指了指黑板上的表格是什么意思?”學生說:“我是觀察算式的第一個加數(shù)有沒有一直加1?得數(shù)是不是相等?”教師不失時機地面向全體問:“你們覺得這種方法好不好?如果好,為什么認為這種方法好呢?”這就是有序的思考,是在檢查,是學生活靈活現(xiàn)的智慧。有序思考是數(shù)學思維的展現(xiàn),解決問題后認真檢查,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小女孩的學習方法,女孩子很自豪,她收獲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教師把學生個人的學習方法推向全班,在班里普及,其他學生也學到了好的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會遇到一些意外的“事件”,迫使教學中斷,或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遇到這種情況,教師要沉住氣,冷靜、機智地進行處理。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時會遇到課件中的視頻突然播放不了的情況,把教師急得手足無措,自己鼓搗著、同事幫忙著,時間在流失,學生騷動起來了,課堂教學就這樣中斷。如果這位教師能做到“臨危不亂”,果斷地作出明智的判斷;如果視頻中的內容不是本節(jié)課非展示不可的內容,就省去不理,為所不為;如果視頻中的內容與新知關系密切,教師可以用語言表述,轉化為“故事情境”或“問題情境”,繼續(xù)上課。
教師要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不但要善于觀察學生,還要善于觀察自己,能從學生的表情反應中敏銳地觀察自己,消除“自我感覺良好”的偏見,機智地把尷尬的場面轉化為課堂學習的資源,使課堂教學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順利進行。有這么一次經歷,課伊始,有幾位學生在竊竊私語,朝著教師指指點點,正要提醒他們注意課堂紀律,猛然醒悟:“是不是自己身上哪里不對勁?”原來是衣服的扣子少扣一個,于是靈機一動:“孩子們,老師把這個紐扣扣上,請你們認真觀察:這一列扣子,把衣服怎么分呢?你能用我們學過的數(shù)來表示嗎?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教師不具“權威”心理,不失教育分寸,靈活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不足”,創(chuàng)設即時教學情境,別具新意;同時讓學生懸著的心輕松下來,激起的是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態(tài)語言是課堂教學中有聲語言的必要補充,有其獨特的功效,所以教師必須正確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準確地表情達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感性認識的健康發(fā)展。
1.“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教師的眼神,能使自己隱性的內涵外顯化,通過觀察學生行為的表情可以調控學生的行為和情緒。丟一個眼神,能制止學生課堂注意力分散;投去贊許的、親切的目光,是對學生的鼓勵、鞭策與信任,此時“無聲勝有聲”。
2.手勢是輔助的語言。據研究表明,手勢與表情結合,可以傳遞信息的40%。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手勢,必須準確得體、表情達意,給予學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在使用肢體語言時,盡量避免消極的肢體語言,切記拇指、食指和小指的準確手勢,切忌手掌諷刺性地鼓倒掌、宣泄性地拍桌面,切忌雙手倒背和雙臂交叉護置于胸前。
3.微笑是最具魅力的。微笑是一種表情,是積極心態(tài)的反映,是一種傳播快樂的過程。教師的微笑,像一張無形的網,牢牢地攏住學生的注意力,使組織教學有條不紊,隨時可以使學生心情愉悅、增添信心,讓教師收獲幸福,使課堂教學始終保持激情的善思、培能的效果。
綜上所述,教學是科學的,也是藝術的。教無定法,卻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所以貴在得法。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不斷總結和反思,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靈活巧妙地運用課堂教學策略,進行高效的組織教學活動,樹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育觀,關注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編織學生多彩的夢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新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新型人才。